直升机应急救援,守护生命财产安全

2018-09-10 17:16陈迪波赵红
中国军转民 2018年5期
关键词:汶川直升机救援

陈迪波 赵红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应急救援需求在持续增长并越来越多元化。直升机从事应急救援已成为一种主流,在医疗救护、地震救援、抗洪抢险、国家紧急任务等方面,都可见其矫健飞驰的身影。可以说,直升机已成为21世纪应急救援的主要平台。

直升机应用于应急救援,具有范围广、反应快、运用灵活等特点,能更快速到达水、陆路不可通达的作业现场,实施搜索救援、紧急医疗救护、物资及人员输送、空中指挥等工作。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数万名同胞生命顷刻间消失,而当时参与救援的直升机数量有限。痛定思痛,加速发展国产直升机的责任更显重大,政府和民众对直升机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在此情势下,更加坚定了中国航空工业加快研制救援直升机的步伐。砺剑10年,国产直升机在多次救援行动中表现非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国人的青睐。

汶川地震,直升机架起“空中生命线”

对于劫后余生的人们,乃至对于国家,直升机旋翼的轰鸣,来自记忆深处的2008。到如今,10年整。在汶川地震救灾中,直升机表现出了许多独特的优势,为灾区人们架起了“空中生命线”。而当时,民族直升机的汶川抗震救灾记忆可以说是比较惨淡的,数量不足,性能难以适应救援需求。这对航空人来说,是激励,更是鞭策。

直升机能垂直起飞、降落和飞行,对起降场地没有特殊要求,能在空中悬挂和绕轴回转,沿任意方向飞行,低空性能好。汶川地震,直升机救援体现了“六个”第一:第一个将救护人员送进汶川、北川等灾区;第一个从空中抵达汶川、映秀等重灾区;第一个将食品、药品送进灾区;第一个从灾区运出伤员;第一个将通讯人员及设备送到灾区,恢复通讯联络;第一个将超过13吨的重型设备吊运上堰塞湖。

参与汶川地震救灾的米-26、米-17、米-171、“黑鹰”、EC一225、直8K、直8KA、直9、EC-135、EC-155等直升机,都有出色表现。航空工业哈飞所属飞龙公司的俄制米-26,屡屡起吊挖掘机、集装箱等重型物资,最为吸引眼球;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直升机冒着生命危险,在气候恶劣、环境险恶的山区中执行千余驾次抗震救灾飞行任务;服役济南军区陆航某部的直8,在震区救出了一群羌族小朋友,同样让国人记忆犹新……

空降兵某部、南京军区某部先后派出10架直8直升机,在灾区现场执行物资运输及空投、抢救受灾受伤群众等抗震救灾任务,被灾区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鸟”。灾情发生后,作为直8生产厂家,航空工业昌飞紧急启动支前保障预案,做好了充分的备件准备,派出抗震救灾技术保障6人小分队,担负起为直8型机提供服务技术保障的重任。国产直8型机累计出动44次,运送救灾物资约41吨、输送各类人员317人,其中转移灾民和伤员115人。

汶川特大地震,让国人强烈认识到直升机,尤其是大型直升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的重要性。但在当时,我国直升机无论是品种和数量都显得不足。应势诞生,因势而为,民族直升机产业由此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期。

救援直升機及其应用发展

历经10年,我国直升机产业逐渐“起飞”。直升机救援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近年来,随着型号拓展和性能提升,国产直升机逐渐成为航空应急救援的核心装备,直8、AC311、 AC312、AC313、AC352等直升机在救援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并与国际同行业直升机并驾齐驱。

直升机救援,可谓是生命续航的“神器”。随着中国低空领域的逐渐放开,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已有过多起直升机参与医疗救援的案例。今年1月31日,重庆实施首例高速公路直升机救援,成功救治了一名突发疾病的病人;4月份,浙江省空中应急救援通道正式开通,直升机应急救援常态化服务离人们又近了一步……

不仅在医疗急救方面,在公安消防等领域,直升机同样有着更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警务航空队。这些直升机在空中巡逻、缉私禁毒、交通疏导、消防灭火等警务实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国产化也使直升机的价格和使用成本逐渐降低,从而进一步加速了直升机在救援领域的应用。

为提高警察部队的机动能力和办案效率,2003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各地公安机关对警用直升机的使用。警用直升机能够承担多项任务,例如处理突发事件、空中交通指挥、搜索与救援、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等。我国多个省市都在加快发展以警用直升机为主要载体的警用航空,使其成为加强社会治安管控、实施应急救援和开展城市综合管理的有效工具。

运用直升机实施海上救助,具有行动迅捷、机动性强、受天气海况影响小、视野开阔搜寻范围大、救助成功率高等特点,是海上人命救助最高效的手段之一。借助救助吊带、吊篮、吊笼、吊座和专用担架等主要设备,直升机可在海上实施多项救援活动。

正如现代直升机之父伊戈尔?西科斯基所说:“如果一个人亟待救援,喷气式飞机能做的只是飞过他的头顶,而垂直起降的直升机却能赶来挽救他的生命。”这充分表明了直升机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通航+救援”发展模式有待形成

2008年汶川地震,吹响了发展我国通航业的“集结号”,通航救援引起全民关注。在10年时间里,伴随着我国通航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大众对救援服务需求的增多,“通航+救援”两个产业组合发展模式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其市场充满期待。

2017年出台的《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支持通航企业增加具有应急救援能力的航空器和设备,计划推进国家航空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加强灾害多发易发地区航空应急服务基地建设等。这无疑是“通航+救援”模式发展的强力推手。

但我国“通航+救援”发展模式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高,目前仍存在救援装备数量少、力量分散、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通航救援产业要想实现大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真正实现长足发展,必须走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之路。

从国家层面来讲,应加快推进社会化通用航空救援体系的建设。在重大灾难面前,仅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通航救援产业,走出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空中救援事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

通航企业要在救援市场上迅速站稳脚跟,应把握产业崛起的机遇期,坚守飞行安全底线,狠抓自身建设,扩大机队规模,储备技术过硬的飞行、维修等专业人才,做好经营网点布局。同时,要主动与政府应急机构、医院、保险机构等进行深度合作,成立战略联盟,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寻求更多的盈利点,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

通航救援发展的根本是有市场需求,通航企业应进一步加大通航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普及力度,让大众更加了解和熟悉通航救援知识,从社会氛围、国家政策、百姓意识等各方面,共同营造有利于通航救援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为通航救援发展赢得市场先机。

把握好应急救援体系、国防后备力量体系、国防交通体系“三个体系”建设,有利于深化军民融合,引领通航产业的发展。

“国家队”发力航空应急救援

汶川地震救灾,30架通用航空器累计执行救援任务508架次,运输救援物资152吨,营救伤员和灾民1511人,航空应急救援受到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航空应急救援的能力和作用还远不能满足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需求期望。

作为直升机研制的国家队,航空工业昌飞积极响应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强化责任与担当,致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加大直升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拓展。通过改进改型和新型号研制,直8系列应用范围不断扩大,AC3113、AC311、AC311A等民用直升机相继走向市场,“昌飞造”直升机在救援领域的应用日漸广泛。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湖北监利段翻沉。救援期间,昌飞公司在空军服役的3架直8KA第一时间赶到救援现场,公司派出的保障人员也随机抵达现场。

2015年8月13日清晨,AC311直升机“临危受命”,对天津爆炸现场进行两次航拍,实时传输爆炸现场情况并详细勘测各隐患起火点。在主要干道拥堵、现场混乱、地面无法全方位掌握实时信息的情况下,直升机航拍对指挥部科学安排救助活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7 年,AC311型机加装医疗救援设备取得STC证,标志着其正式进入空中医疗救援服务行业。

汶川地震救援中,10架直8型机为灾区运进了大量物资,并且抢救出许多,但与国外直升机相比,反映出国产直升机数量不足等问题。2010年,在责任和需求的双重催生下,我国第一款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问世。该型机飞行区域覆盖我国全疆域,可广泛应用于搜索营救、抢险救灾、护林灭火、医疗救护、城市和森林消防等航空救援领域。2016年7月,该型机首开国产直升机应急漂浮试飞先河,标志着其除了能满足陆地条件下的飞行以外,还具备在大面积水域执行任务的能力,扩展了应用范围,成为国家应急救援的关键装备。

近年来,航空工业昌飞强化责任担当,推进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2017年4月29日,昌飞公司旗下的华夏九州通航公司正式加入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联盟,成为江西省首家该联盟理事单位,让我国航空救援事业更加本土化、系统化和平台化;积极主动与江西省、景德镇市政府开展沟通交流,寻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契合点,积极参与建设江西省通航应急救援体系。今年2月份,公司被授予“江西省通航应急救援基地”。

猜你喜欢
汶川直升机救援
直升机?
曲奏汶川情花开时代梦
“5·12”汶川大地震10年记(上篇)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直升机很热等5则
汶川樱桃熟了
幸福途中等待救援
完形填空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