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全运时期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研究

2018-09-10 05:35玄文波
体育风尚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运营高校

玄文波

摘要:高校的体育场馆在全运会举行时期都曾有过比较大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可是在后全运时期其使用率、资金的回笼、维修保养都存在不少问题,其实体育场馆的赛事结束后运行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走访调查了一些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以及使用情况,找出其中症结,分析了其中的各类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一些意见。以期提高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科学水平,进而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资本利用率。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

全运会作为我国的影响力巨大的体育盛会,其对于全民体育运动的推进和相对应的城市经济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家在相关的设施、人员、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是巨大的。高校体育场馆正是国家投入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后全运会时期的经营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肩负着高校师生教学以及锻炼的重任,同时还是周边市民健身的重要活动场所,学校需求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要兼顾。所以直面这些问题,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的各类设施资源,发挥多种经营,总结体育赛事结束以后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经验很有必要,对今后体育场馆的赛后再利用提供了更多层面的解读与思考方向。

一、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功能转化

首先,高校里面无论是体育老师教授学生体育技能,还是本校体育队的日常训练,还有本校运动会等体育竞技获得开展、相关的群众性健身活动的进行都需要在本校体育场馆中进行,满足这些学生的上课、训练需求是高校体育场馆最重要日常保障,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展现。其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健身。然而,社会上体育场馆并不能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就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一方面人们的健身需求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也不再浪费,相关设施的维护管理支出也会逐渐下降。

二、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现实困境

首先,高校场馆的使用度不高。调查发现,受相关制度的制约,我国的一些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仅限于日常教学,很少对外开放或者承接一些大型活动,甚至有时候对学生开放的时间也有限制。落后的管理观念和运营模式致使高校场馆的利用率较低。其次,高校体育场馆有能源及设备等资源浪费问题。一方面,舒适运动空间的缔造需要恰当的温度、湿度及照明条件,这些条件的创造都需要消耗不少电量等能源。可是管理人员在离开场馆时,常常存在空调未停、电未关的现象。另一方面,大量设施的闲置和其维护保养费用的增加都是不同角度的浪费。

三、后全运时期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一)教学为本兼济服务社会

随着后全运时期的到来,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师生的功能逐渐恢复,为体育教学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成了体育场馆的重要功能。在此基础上,很多体育场馆开始对外开放,这是适应全民健身潮流的一种表现,是高校体育场馆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途径。除了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需要以外,高校体育场馆也为学生课余锻炼提供了便利。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其每年所上体育课的数量是有限的,光靠体育课上的锻炼很难有良好的效果,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得不到充分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是空谈。体育场馆的开放为学生课余时间的健身运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弥补了之前的不足。在服务社会方面,高校体育场馆面对社会实行有偿开放,既提高了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率,又增加了收入,体育场馆闲置、设备设施浪费的现象不复存在,体育场馆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真正实现了“以馆养馆”。针对社会上的体育爱好者对体育场地的需求,高校体育场馆要积极适应社会,进行多元化经营,适当举行一些规模性的体育赛事。对于一些新潮的体育用品也可以适当引进,这都是增加体育场馆吸引力的重要举措。有了这些自我创收、自我造血的能力,体育场馆必将越来越有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来,充分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二)体育场馆附属功能不断开拓,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除了教学和健身以外,体育场馆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组织体育赛事。一个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体育赛事不大能够给市民提供视觉盛宴,而且还能促进体育产业跟健身活动有机结合,进而产生大量就业岗位和经济效益。另外,在高校体育馆组织体育赛事也是高校体育与地方体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一步。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意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提高市民身体素质,这正是国家下大力气建设高标准的体育场馆的最终目的。市民身体素质提高,第三产业也得到发展,这才是高校体育场馆应该进入并持续存在的状态。

(三)引进企业管理模式,推行集团化经营

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体育场馆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应该充分尊重其市场规律。在发挥好教学的本职功能的基础上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自己负责盈亏,引入集团化运营管理,进入企业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其次,后全运时期体育场馆的使用方式其实是有很多种的,除了校方自主经营以外,还可以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经验丰富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也可以直接把场馆的经营权拍卖出去。毕竟专业的体育经纪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来经营体育场馆会少走很多弯路。再次,集团化运作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在管理效率、资金利用的合理性、运行成本的节省、场馆资源的合理分配、团队的管理等方面做得更好。具体说来,集团化运作有利于体育文化、旅游、展览等活动的举办,也有利于高水准体育赛事的举行,体育明星、文艺明星的加盟在集团化运作下都不再是难事。此外,户外广告、企业冠名、房屋租赁、体育学习班等多种经营方式都是可以采用的,“以馆养馆”就是要打破约束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引进体育专业管理人才进行科学管控

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的日场管理者以体育学院的教师为主,他们在教学之余还要担负起场馆的运营无论是精力还是能力都有所欠缺,这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充分利用是不利的。鉴于此,引进专业的体育场馆管理人才才能管控风险,加强场馆使用率的同时增加场馆的收入水平,有了丰富的维修基金可以对场馆加大维修的频率,使场馆得到更精细化的保护与利用,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在后全运时期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和管理中就显得很关键。组建高水平的体育场馆管理团队除了从学校外面引进人才以外,还可以有计划地培养本校的管理人员,定期组织人员去经营效果良好的体育场馆进行观摩和学习。高水准的管理队伍,一定能让后全运时期的高校体育场馆焕发活力,充分发挥其价值,既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又满足周边社区市民健身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后全运时期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足文章:第一、在满足本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对外开放,从而实现其提升市民身体素质、为市民健身服務的社会价值,同时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第二、多种经营是赛后高校体育场馆焕发活力的必由之路。第三、高水平的专业管理队伍是后全运时期高校体育场馆高效运转的保证。第四、企业管理模式以及集团化科学运作是高校体育场馆合理使用和持续健康前进的关键。第五、高校体育场馆的空间是举行体育赛事乃至演唱会等大型活动的优选场地,对其充分利用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顾庆国.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M].山西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马谡,苏可及.第 13届全运会高校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对策[J].天津体育科技,2017(5):34-37.

[3]王丽丽.天津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现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 (3):33-36.

[4]吴林,杨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运营高校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房地产项目运营阶段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