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24h连续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9-10 00:40仲华张媛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4期
关键词:危重症内科重症

仲华 张媛媛

【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进行24小时连续护理,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70例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分为两组,各35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参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24小时连续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参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参照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O2生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24小时连续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24小时连续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4-079-02

引言:

呼吸内科疾病较为复杂,且不稳定,病情容易恶化,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此外该病中晚期会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对其进行24小时连续护理,给予人性化服务,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对7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就诊的70例呼吸内科危重者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兩组,各35例,其中男性人数45例,所占比重为64.29%,女性人数为25例,所占比重为35.71%,年龄最小为44岁,最大为78岁,平均为(63.7±3.4)岁,其中重症肺炎为17例,ARDS为19例,呼吸衰竭患者为18例,其它为16例;纳入标准:①患者有呼吸障碍;②病情严重;③所有患者均采取自愿原则参与此次研究,且签了知情同意书;④顺从性较高患者;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器官损伤严重患者;②精神疾病史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⑤配合度较低者;两组患者病情、年龄等资料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主要为饮食等,参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24小时 连续护理,具体如下:第一,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和患者加强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想法,为患者讲解有关该疾病方面的知识,包括治疗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对该病有一个全面了解,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建立克服病魔的勇气和决心,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治疗。第二,呼吸道护理。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可以使呼吸道畅通,便于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在进行吸痰处理时应使导管处于无菌状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每天坚持用医用盐水对其进行漱口消毒,防止出现口腔并发症[1]。对痰多患者需借助相应的止咳措施,帮助患者化痰,按照规定时间对其进行翻身拍背,使痰液顺利排出。第三,药物护理,在为患者用药时,需根据患者病情,严格遵照用药规定,进行用药,控制好用药剂量和浓度,若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合理解决方法,否则会加重病情,威胁其生命安全。第四,处理好安全隐患。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会有胸闷、气促等症状,而不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则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患者进行24小时连续护理具有重要意义[2]。在护理时,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患者痰液的颜色和黏稠度,时常监测患者呼吸节奏和频率,若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睡眠质量欠佳,都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及时告知主管医生。第五,急性发作治疗。患者身边都应备有急救药、起搏器等,当患者有喘息困难等症状时,可使用解痉平喘药物加以治疗,对于老年重症患者应按照专人进行护理,给予人性化服务,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积极进行治疗[3]。

1.3 疗效指标 观察患者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指标和治疗效果。总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计算机软件收集数据,将收集的资料输入SPSS20.0软件中,对其进行分析和统计,用t 和x2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若P<0.05,则表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参照组中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命指标情况 护理后参照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O2生命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伴随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属及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欠佳。治疗的同时也应关心患者情绪变化,抚平其心理创伤。在此背景下,对患者实施24小时连续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最大限度改善治疗效果,还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4]。

呼吸内科疾病较为复杂,且复发率较高,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护理。通过心理、药物、安全隐患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参照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参照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O2生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 24小时连续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心率等生命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莉.24h综合强化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今日健康, 2015(2): 188-188.

[2]张彩霞.24小时综合强化护理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5): 126-128.

[3]赵方华.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 24(6): 361-361.

[4]关欣, 林慧绒, 陈小荷, 等.急危重病人急诊就诊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 2016, 14(9): 897-899.

猜你喜欢
危重症内科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观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