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

2018-09-10 01:15武雅倩
中国商论 2018年4期

武雅倩

摘 要:宏观会计系统能够服务于宏观经济,战略会计能够服务于战略管理,为此,相关部门需要推动宏观会计和战略会计的深入发展和应用,这也是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由此可见,对宏观会计和战略会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基于上述理念,对构建宏观会计和战略会计进行了初步设想。

关键词:宏观会计 战略会计 初步设想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a)-122-02

现阶段关于构建宏观会计和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能够推动我国的会计行业向宏观经济领域和战略管理领域延伸,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我国的会计系统能够打破传统会计模式的束缚,为此,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需要扩宽会计研究对象和领域,通过改善会计研究模式的方式,逐渐提高会计行业在经济市场的影响力。

1 构建宏观会计的初步设想

宏观会计是一种能够服务于宏观经济的新型会计系统,现阶段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并且大多数文献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探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理解为宏观会计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的MPS主要叙述的是社会再生产的实物运动,核算对象是国民经济物质总产量,这种核算体系尽管会应用到一些会计技巧,但是整体缺乏对社会资金运动价值的展示,不能客观的体现宏观会计的特征。SNA反应的则是国民收入,核算对象是国民收入和会计系统,这种核算体系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宏观会计的一些特征,但是并不能代表完全意义上的宏观会计。

1.1 宏观会计的演变

基于历史角度,会计的产生和应用全过程都体现了一定的宏观性和社会性,并且会计系统也会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发生变化。现阶段,政府正在向两个方面推动宏观会计的发展,一方面是应用现代化会计管理技术来逐渐完善财务管理模式和内容;另一方面是提高对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因此,政府在作出重大的项目决策前,需要对其建设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估算[1]。

1.2 宏观会计的现实扩展

1.2.1 宏观会计方式在逐渐完善

宏观会计方式会随着会计方式而变化,并且其自身会形成一个会计改革和发展的系统。会计可以从微观一直延续到宏观,其服务系统和功能也可以由微观扩展到宏观,这也是会计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而扩大会计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也是探索宏观会计方式的一种有效形式。

1.2.2 不同时期的宏观会计实现方式

宏观会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在同一时期内也可能形成多种实现方式,这些宏观会计实现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环境下服务于宏观经济。探索宏观会计在不同时期的实现方式和发展途径,能够为现代化宏观会计的实现提供参考依据,宏观会计实现方式多样化这一特征为我国宏观经济的探索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空间,另宏观会计的研究也具有更加显著的发展背景[2]。

1.2.3 现行的宏观会计实现方式

现行的宏观会计实现方式,如政府会计、社会会计、SNA会计等,都是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出发,将财务会计中的理论和实践方式应用到宏观经济调节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财务会计为主要特征的宏观会计模式。但是此类会计模式的执行和应用会受到微观会计模式中的会计方式、会计技术、会计程序的限制,此时如果从成本会计的角度来思考宏观会计的实现方式,便可以构建以成本会计为主要特征的成本会计管理模式。成本会计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宏观会计实现方式中更好地体现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扩展宏观会计方式的应用范围,如投资领域、环境领域、产业结构领域、生产力分布领域等,并且能够另相关行业更好的选择符合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程序,以此来达到更加理想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

1.3 宏观会计的执行方式

1.3.1 预测宏观会计成本

宏观成本预测主要预测的是会计对未来宏观成本可能达到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宏观成本预测需要经过精确的计算,进而反映出与宏观会计成本相关的经济信息、经济变动前景、可行性较高的发展方式。宏观会计成本预算是构成宏观会计的首要工作,其计算数据能够为宏观会计的构建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预测宏观会计成本的具体流程如下:以经济规划和决策要求为主确定预测方向;以预测方向为主,结合预测对象和内容,并收集预测工作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以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为基础,构建预测模型;综合考虑会计成本预测的环境因素[3]。

1.3.2 控制宏观会计成本决策

宏观会计成本决策指的是宏观经济活动的对比和选择,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和应用遵循了宏观经济目标,并且能够在宏观会计成本预测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最佳的决策方案,进而另宏观会计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宏观经济。

控制宏观会计成本决策的具体流程如下:确定控制宏观会计成本决策的目标;收集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拟定可以应用在构建宏观经济系统中的决策方案;进行最后的优化和选择,并制定系统性的宏观会计成本决策目标[4]。

2 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

战略会计指的是能够服務于战略管理思想的会计信息系统,会引导会计行业向战略管理领域延伸和发展,属于当前会计行业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1 战略管理思想和会计核算的关系

战略管理思想经常被认为是整合企业战略规划、战略目标、战略方案的基本方式,它能够在全面分析企业运营形势和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企业运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而帮助企业实现对战略目标的控制,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战略管理思想和会计核算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将会计发展和战略发展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以下目标:有利于管理者将企业目标向下扩展、有利于管理人员之间交换信息和经营理念、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不同形态的决策、能够明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时效性、能够尽快地应对会计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形势、能够提高企业决策的战略性[5]。

战略管理思想和会计核算密切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下:第一,环境分析。环境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企业战略开发所需要的财务条件,而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全面的体现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如资金分布、资本结构、现金流量等。第二,确立目标。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需要建立在准确的财务分析报告中,而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汇总、分析,如果财务分析报告和企业战略方案存在出入,将给予报废处理。第三,战略实施。战略实施指的是执行最终的战略方案,而财务分析和会计信息是决定企业是否应用此战略方案的主要因素。

2.2 战略成本管理方式

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能够长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成本分析方式,具体来讲,就是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通过专门的管理方式,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和资料,进而达成完善的企业战略决策,从而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6]。

具体的战略成本管理方式如下:第一,拓宽战略会计的研究领域,并逐渐提高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基础设施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第二,建立完善的战略成本分析系统,并提高对产品驱动因素的重视程度。第三,将价值链作为战略成本管理方式的应用载体,并分析成本管理的精确性和实用性,使其服从战略目标的发展需求,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精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均分成本和利润。

3 结语

总之,宏观会计和战略会计模式的构建和发展能够为各大企业和经济市场提供强大的助推力,为此,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需要在结合经济市场运行形势的前提下,综合影响宏观会计和战略会计的建设因素,并以实际目标为发展方向,在提高两种会计模式完善程度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万祥.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J].经济学家, 2014(03).

[2] 杨景海.能源消耗、宏观成本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3] 林万祥.21世纪中国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5(03).

[4] 王娟.基于企業自主创新的会计问题研究述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

[5] 王娟.基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会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 2011.

[6] 曹颖萍.对我国企业管理会计问题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