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评剧表演的艺术品格

2018-09-10 06:05武英华
剧作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半江评剧品格

武英华

评剧有百年历史,是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流传在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在中国戏曲大家园中,评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绽放着华彩,在京、昆之后位列第三,至今在华北、东北一带仍有很大的影响力。评剧因为是在莲花落的基础上形成,所以又有“落子戏”“蹦蹦戏”等别称,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现在广为流传的是东路评剧。东路又有白派、花派、李派、鲜派等众多流派,他们在曲调唱腔上各有不同。评剧在发展历程中屡有创新提升,因此发展蓬勃,名家荟萃。如今仅在黑龙江一省就有十余个评剧团,评剧名家更是人才辈出。从成兆才、月明珠、金开芳、白玉霜到小白玉霜、新凤霞、喜彩莲、花月仙、李忆兰、赵丽蓉等,一代代艺术前辈丰富和推动了评剧艺术的发展,并赋予评剧以独特的艺术品格。

首先,评剧具备通俗性和大众性的艺术品格

评剧有品且成格,其核心特点就是通俗性,它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都很接地气。评剧的母体是以莲花落为代表的民间曲艺和民间歌舞,它形成于北方老百姓的田间地头,演给农民欣赏,这就决定了取材必然源于生活、贴近人民,讲述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比如早期的剧目《安安送米》《杨二舍化缘》《王大娘锔缸》等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评剧的内容多表现平民女子的悲剧生活,这一点和东北二人转相似。如《杨三姐告状》《秦香莲》《刘巧儿》《祥林嫂》等等。从老百姓身边的平凡小事入手,形式活泼多样,自然亲切地展示现实生活,易于引起共鸣。评剧的各个发展阶段都能反映出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状况。它的发展史也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史。此外评剧还借鉴了二人转、京韵大鼓、京劇等其他戏曲的板式、唱腔、曲目、伴奏等多方面的精华,形成了独特而又亲民的艺术特色。

其次,评剧具备写意性和民族性的艺术品格

评剧是扎根于“中国土壤里根植成长的”地方戏曲,它既遵循中国传统戏曲的程式化和意象化的表演特征,又展现了本民族独有的思想情感和民族风格。写意性是中国戏曲区别于西方戏剧艺术最大的不同之处,通过意象的或虚拟的情景、场景、道具、物品、动作、时间、空间等的塑造来完成戏剧美学追求。比如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的评剧作品《红高粱》,通过蓬勃生长的高粱地、浓烈的高粱酒来隐喻和暗示人物的自由精神和生命气度,展现跌宕起伏的个人传奇和悲惨壮烈的国家命运。用本民族独有的艺术思维方式和艺术手法达到意象化的美学追求。评剧的程式化表演凸显了民族化的美学特征和写意性的美学追求,但这种约定俗成也应该与时俱进。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推动了戏曲程式化的发展,更加适合不同年龄的观众欣赏。

再次,评剧具备地域性和时代性的艺术品格

评剧发源于河北,流行于东北地区,植根于黄河文化和北方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各地的评剧特色各有不同,有的高亢激越,有的清丽自由。比如黑龙江评剧具有豪放悲壮的特点,这与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评剧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的评剧艺术家受到新的思潮和艺术形式的影响和启发,一路将之由“莲花落”改进为“蹦蹦”一直到现在的评剧,可以说是不断吸收着先进的理念和表演技巧成长起来的,紧跟着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直到今天,评剧依然进行着时代性的探索,在内容上现实题材与传统题材并举,在艺术上不断吸收新的营养又不丢弃传统本色。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城邦恩仇》《风雪夜归人》《半江清澈半江红》等一系列的剧目中都可以看到新的表演方式的探索。

评剧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种种特性成就了其活泼亲切、经典写意的艺术品格。研究评剧的艺术魅力对推动评剧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当然同时也需要国家的倡导、政府层面的助推、文化环境的契合,相信在多方努力下评剧的繁荣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责任编辑 李蕊

猜你喜欢
半江评剧品格
评剧产业的特色文化版块发展模式探析
新形势下唐山评剧如何焕发生机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熊猫大婶的窗帘店
说泾渭
冬季暖男必备
评剧《良宵》海报
诗词中的自然知识:“半江红”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