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特点及模式研究

2018-09-10 00:29余泓刘成宾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4期
关键词:工作特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

余泓 刘成宾

【摘 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实现为社会培养全能型人才的前提条件,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实现长久发展的前提条件。基于此,文章主要结合现阶段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阐述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行的学生管理原则,提出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文章旨在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特点;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4-0287-02

0 引言

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是指教师人员通过遵照学生工作指导思想的相关理念,并根据学生个体行为的特点,制定出一系列用于有效管理学生和规范学生个人行为的管理方法、手段、程序及内容等。不同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反复地作用于教师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经过不断地实践逐渐形成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学生管理模式。

1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特点与现状分析

1.1 从职能的角度上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划分得比较细致,举个例子来说,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一般是由教务处经手进行直接管理,而比较日常的管理工作是交由学生工作处进行直接管理,教务处一般不会干涉日常管理工作。另外,多数高职院校根据管理职能的不同,积极地设立了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日常的工作活动。在多次的管理实践中,党委学生工作部往往会与学生工作处联合办公,完成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1]。

1.2 从管理者的角度上

高职院校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多,大到学校高层领导者、决策者,小到学生个体,可以说人员的层次较多。根据实践,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经由专职辅导员组织与管理,但是受到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人数有限的影响,多数高职院校会选用应届毕业生或者高等院校的在校生进行学生管理的指导工作[2]。

1.3 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逐渐向着民主化的方向改变,使得学生给管理工作初步实现了开放化的管理要求,即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探索过程。由传统接受教育的被动个体逐渐发展成为接受教育的主动个体,基本上与素质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相符合。在学生的培养费方面,从原本的国家全包过渡到部分成本收费,再从部分成本收费过渡到不断加大收费标准的过程。与此同时,学生就业问题也从原本的国家分配过渡到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过程,完成了教学管理内容方面的跨越。在新形势的影响下,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从原本的单向服从逐步向着双向协约型跨入,完成了质的飞跃。这一变化直接导致学生对学校管理职能的相关要求弱化许多,侧面导致学校方面在实行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相应的管理难度增大,出现了较多管理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3]。

2 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实际的管理中,推崇“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模式。这种侧重于管理的工作模式极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根据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法》可知,高职院校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应该注重对规范与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两个方面实行有效的管理工作。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作用下,多数高职院校会比较重视管理原则内容的贯彻,而服务学生的相关内容往往会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会将教师与学生设立成为两个不同性质的个体,学生基本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管理的位置,而教师处于主动管理的位置,学生对于管理内容的制定方面并没有发言权,只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新形势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需要及时改进。

2.2 教师人员短缺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力量比较淡薄,专业型的教师人员比较缺乏。而学校方面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相关目标,往往会招聘没有过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或者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由于后者并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且学校方面也并没有提供相关的培训,使得新入职的教师人员关于对学生管理工作内容方面的掌握程度比较匮乏,同时对于其中涉及的一些细则问题并不能进行妥善的处理,严重阻碍了学生管理体系内容的有效实施。最重要的是,部分入职多年的教师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实行管理,并没有充分地结合素质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在管理方面过于强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违背了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规定要求。因而,从总体上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有待提高。

2.3 学生信息的统计与收集工作不完善

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人数较之从前相比,呈现出指数增长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学生群体的数量十分庞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往往使得学校在学生信息统计的工作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难题。例如,过多的学生数量使得管理者在收集学生个人资料的时候,遭遇的难度比较高。另外,部分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较消极,对于学生信息的统计与收集工作缺乏完善化管理,经常出现遗漏等情况。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信息的统计与收集工作是制定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基础依据,学生信息的统计与收集越完善、合理,管理人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就越顺利。对此,学校必须加强学生信息的统计与收集工作。

3 优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有效措施

3.1 結合素质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积极地树立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学生管理理念,确立学生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将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日常指导中,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模式,打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管理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避免出现管理工作上的失误。在具体的构建中,学校方面要紧紧地围绕呈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展开,摒弃传统管理方面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行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需要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最好可以实行差异化管理,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4]。

3.2 加强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建设力量,夯实管理力度

学校领导人员必须及时解决现阶段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的情况,达到夯实管理力度的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方面需要积极地补充学生工作管理队伍成员,可以实行选拔的制度,选拔一些符合该工作标准的人员,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对于应届毕生或者高等院校的在校生而言,虽然可以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但是学校方面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让其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和实际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改善现阶段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

3.3 建构层次化分明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机制

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建构层次化分明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机制,解决现阶段学生信息的统计与收集工作缺乏完善的问题。针对大量的学生信息,学工管理部门可以结合现有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建构适合本学校学生特点的工作信息机制,将学校各部门和各院系涉及的学生管理信息进行统一录入,真正地实现学生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避免出现学生个人信息丢失的情况。可以说,通过建构层次化分明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机制,可以为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管理依据[5]。

4 结论

总而言之,高职高专院校若想从根本上实现为社会培养全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对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最好结合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对原有学生管理内容上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更正与完善,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方面的创新。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人员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利推动学生完成就业。

参 考 文 献

[1]曾璐璐.高职院校现行学生工作管理模式问题分析[J].新校园(上旬),2015(5):166.

[2]阙海祥.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7):4.

[3]罗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优化分析[J].才智,2015(6):207.

[4]王丹秋.当前形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特点及模式研究分析[J].中国教育技術装备,2015(8):68,71.

[5]都业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5):82-84.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工作特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与发动机匹配性分析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分析
医院办公室工作特点与文秘人员素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