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烹饪技能培训现状分析与建议

2018-09-10 06:15董在明
中国食品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三亚市厨师劳动力

董在明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是利国利民的一项国策,海南省近几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整体来看,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比例并没有预想中的高。造成这样结果,既有培训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的原因,也有农民自身的问题。本文力求剖析其中原因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

近些年来,三亚市积极整合资源,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烹饪技能培训的实际社会效果与预期还存在差距,通过烹饪技能培训顺利就业、创业的农村劳动力比例仍然较低。

一、三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烹饪技能培训的现状

三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烹饪技能培训项目。三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烹饪技能培训目前有“职业技术职称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两个项目,前者的培训目标是通过厨师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帮助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获得相应的厨师技术等级(一般为初级),从而具备从事酒店、餐饮后厨工作的一般能力,达到就业的目的。后者则是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专项的技能培训,目的是使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具有某个岗位的劳动技能,从而具备就业的能力。

组织形式。目前三亚市农村劳动力烹饪技能培训的两个项目采取同样的组织形式,即根据上级安排的培训任务分区实施,落实到具体的乡村,专人负责组织报名,60人成班,同时由培训单位和市级部门进行审核,培训单位负责教学设施设备及培训相关事宜。培训相关经费由政府财政拨款。

授课及考核模式。培训单位组织培训教师按照培训要求授课,“厨师职业技术职称培训”既要培训理论,又要培训操作。考核时,理论和操作都要进行考核,都合格的才能获得厨师技术等级证书。“厨师专项技能培训”则只培训动手技能,理论不需要授课和考核。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烹饪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

农村劳动力自身原因。近几年,三亚农村劳动力转移烹饪技能培训的学员年龄为18-59岁,而18-40岁的青壮年多外出读书或打工,能参加烹饪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大多集中在40-59岁,其中女性占60%以上。这一年龄层次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体能及可塑性相对较弱,团队意识、服务意识淡薄,个人的行为素质与酒店等餐饮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难以被企业录用。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首先,农村劳动力长时间在农村务农,缺少城市生活的经历,跟不上城市生活的节奏。即使偶有进入城市寻求就业的,但在一两次失败后便放弃了。其次,这一年龄段的农民大都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少量的农田和果园,这就给他们寻求就业带来较大的现实困难。最后,农民进城寻求就业会产生吃饭、住宿等成本,因此大部分农民进入城市寻求就业心中没底、缺乏信心。

培训的组织运行机制。烹饪是一项技能很强的行业,职业要求也较高,而整个培训时间仅有20天共140个学时,其中还要安排禁毒等必学的知识。在这么短的时间,要让学员从一无所知到全面掌握一项技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尤以讲究技术的烹饪行业更为突出。由于培训是进村培训,场地、设备、水电气均受限制,造成学员只能学一些基本知识和基础操作,根本不能全面掌握行业技术。

企业人力需求的固有思维模式。现行的酒店服务业招聘厨房工作人员一般不愿招聘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他们常常认为:农村转移的劳动力素质低;年龄大,身体不强;技术低下;难以改造,不好管理。其实这些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也有他们的优势,比如忠诚、能吃苦、做事有板有眼等。只要企业的用人思维模式稍加改变,农村转移过来的劳动力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他们也同样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

政府投入不足、欠准。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烹饪技能培训的所需资金由政府支出,但总体而言,这些资金还是不足的。烹饪技能培训除了场地外,还需要水、电、气以及大量的原材料,但由于资金不足,造成烹饪培训只能采用一般性常用原料,能不用的就不用,无法保证培训质量。在培训时间上也是这样,忽略了各职业的特性和培训的区别,所有工种一刀切,难以保证政府投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三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烹饪技能培训项目的建议

改变现有烹饪培训的粗放模式。现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烹饪技能培训存在培训机构多、标准不统一、培训没有系统化、学员进入无门槛、培训课时不足、考核与培训脱节等问题,烹饪技能培训和其他项目、工种一种模式、一刀切,这些都制约着学员的技能学习,最终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就业。

提高项目设计的系统化。三亚市农村勞动力转移烹饪技能培训目前有“厨师职业技术职称培训”和“厨师专项技能培训”两个项目,无论哪个项目,都没有根据就业的岗位需求形成系统化培训,造成学员虽有一定技能,但仍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综合要求。笔者建议可将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结合起来,分阶段、分步骤、系统化培训,使培训的学员尽可能符合或接近用人企业的要求,促进学员就业。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素质。由于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在家务农,说话、行事都按自己的意志,无拘无束,更加没有什么条例、制度、纪律的制约,甚至在穿衣打扮等形象方面也都随心所欲,少有团队合作的锤炼、缺乏服务他人的意识等等。这些方面形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短板,只有补齐这些短板,提高学员的基本素质,才能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率。

校、企、村三方融合。改变校、村两点式培训模式,引入用人企业的校、企、村三方融合的培训模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模式由校、企共商、共定。培训学校或机构负责教学培训,企业负责第二阶段的岗前综合培训,村里负责学员的管理,三方联动,有效配合。此外,培训单位与企业也要肩负起社会责任,确实负责任地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任。

提高政府投入的有效性。近几年,政府为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特别是资金投入做到了绝不拖欠、绝不挪用。但综合近几年培训总体情况来看,各工种不论耗费成本无差别投放,造成如烹饪技能培训等高耗材的工种培训资金捉襟见肘,而有的工种几乎不需要什么耗材却资金充足,降低了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是一项利民而又复杂的工程,只有政府、学校、用人企业、乡村农民四方联动、协调运作,提高培训的精准度、系统性、有效性,提高政府投入的使用效率,提高农民自身的综合素质,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全面转型,方能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猜你喜欢
三亚市厨师劳动力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小厨师菜卜头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粗心的厨师
跨境电商背景下三亚市服务业总部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三亚市幼儿海洋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三亚市小额信贷业综合改革政策优化研究
日本农业对三亚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