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仿写儿童诗、续编童话教学实践

2018-09-10 00:12蔡传玉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3期

蔡传玉

摘要: 二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参差不齐。针对这种一年龄段学生的心智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统编版新教材中的说话写话语言训练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具体遵循三个步骤:一、认识结构,把握内容;二、建立模型,丰富想象;三、自由练说,说写结合。

关键词: 说话写话  把握内容  丰富想象  说写结合

写话在小学二年级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能力训练。写话既是一年级阶段造句的语言发展,又为三年级的习作能力训练打下基础,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二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参差不齐。针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智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统编版新教材中的说话写话语言训练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二年级语文教材的选文,顺应儿童心理,趣味十足,往往能激活儿童的经验、想象。在阅读教学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浅近的儿童诗、童话、寓言、故事,非常感兴趣,学习这样的课文,他们常常有说不完的话。有兴趣,想表达,这给我提供了训练写话的大好时机。我抓住这一时机,和孩子们一起仿写儿童诗,续编童话。类似这样的写话训练,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踊跃参与,收获满满,成效显著。下面就结合我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谈谈我的经验和做法。

仿写儿童诗

第一学段的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儿童诗占有不少的篇目。这些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真,充满童趣,充满想象。孩子们读来朗朗上口,轻松活泼。孩子们喜欢儿童诗,爱学儿童诗。有时,在课堂学习时大多孩子就能背诵出来;少数孩子有时也能模仿一两句。每当见到孩子这种灵光一现时,就会触发我的思索:我们语文教材里的儿童诗,都是大人创作出来的,是大人写的儿童诗;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亲身尝试写一写儿童诗呢?如果在学习儿童诗后,引导孩子们自己写一写,体验一下仿写的乐趣,效果岂不更好!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就在统编版的教材使用过程中,着手尝试和孩子们一起仿写儿童诗。每次仿写儿童诗,我都及时总结,及时反思,渐渐地形成了我的经验。

一、认识结构,把握内容

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学期第23课《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是一首充满想象力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课文后面有这样的习题: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说。我发现这样的习题训练,正是对孩子进行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的大好时机。仿说、仿写必须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诗歌,认识结构,把握内容。这首诗歌共有4小节,第2、3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的生活情景。

我首先出示第2小节诗歌内容,通过分析结构,把握内容: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接下来,我和孩子们一起找一找地点名词,找一找有趣的动词。找到这些词语后,我把第2小节诗,变形成下面这种样式。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干什么)?

可曾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干什么)?

孩子们看到这样的结构,明白了祖先们曾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即认识了这一小节的结构,把握了内容。为仿写做了铺垫。

二、建立模型,丰富想象

我接着出示第3小节诗歌内容,帮助孩子建立模型,丰富想象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出示上面文字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同学们,在这一节诗里,我们的祖先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找一找。”学生们纷纷投入学习活动中。找到这些词语后,我们一起体会“逗、采、捉、逮”等词语准确生动的运用,又为学生的仿说表达提供了范例。接着我出示下面的结构形式。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干什么),

(干什么)?

也在这里

(干什么),

(干什么)?

然后,我引导孩子们“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祖先还会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模仿作者的写法说一说。”同学们跃跃欲试,兴高采烈地模仿起来。

建立了這样的模型,孩子们打开了想象大门。他们仿佛置身祖先的摇篮,在森林里尽情地游戏玩耍。

三、自由练说,说写结合

在前面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在小组里先自由练说,再请几位代表上台说给同学们听,说一说之后,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说的在本子上写下来。同学们仿写时,我在教室里来回巡视。然后,现场通过屏幕展示孩子们的仿写作品。

仿写作品1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晒太阳,

做衣服?

可曾在这些小溪里

抓鱼吃,

洗手?

仿写作品2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苹果,

掏鸟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数亮亮的星星,

看圆圆的月亮?

通过展示仿写作品,在让同学间相互读一读伙伴的作品。体验仿写儿童诗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说话写话训练,学生先认知,再仿说,然后把仿说的写下来,这样的说话写话既有意思,又降低了难度,依次梯度上升。学生兴趣浓厚,人人积极参与,课堂上每个同学语言都得到了训练,写话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效果非常明显。

续编童话

孩子们对于童话故事,情有独钟。语文教材里的童话故事,选文精妙,每一篇故事都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有思维价值导向,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在教学童话故事的时候,我注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起走进童话。时常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和孩子们尝试续编童话故事,体验一把,让孩子们当一当童话小作家。

和孩子一起续编童话,也有一篇生动的例子。

在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20课《蜘蛛开店》的课后,有这样一道习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这样的题目,容易激起学生们的兴趣,是训练孩子续编通话的大好契机。为了让孩子们都能说出有趣的故事,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这篇童话,抛出琏珠式问题:蜘蛛一共开了几次店?每次开店前蜘蛛是怎么想的?第二天招牌上写了什么?每次顾客来了后,蜘蛛怎么对待顾客的?引导孩子们自主深入文本,再组织讨论、汇报。师生共同研讨得出蜘蛛开了三次店,每次开店的经历都是下面这样反复的三段式结构:

晚上,蜘蛛想:(    )。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 (   )。

顾客来了,(顾客样子和蜘蛛忙碌的情况)。

我在开展这一续编童话教学活动时,遵循了三步走:认识结构,把握内容;建立模型,丰富想象;自由练说,说写结合。从孩子们的续编作品来看,成效显著。

学生作品1

晚上,蜘蛛想:还是卖裙子吧,因为裙子织起来很简单 。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裙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顾客来了,是一头母象,母象说:“蜘蛛先生,您可以给我织条裙子吗?”“可以。”蜘蛛织了一个月才织好母象的裙子,母象拿着裙子,说:“谢谢蜘蛛先生。”“不用谢。”母象刚出门,蜘蛛就累得趴倒在地上。

学生作品2

晚上,蜘蛛想: 还是卖帽子吧,因为帽子织起来很简单 。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帽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顾客来了,是一只小白兔,蜘蛛花了半天时间,就把帽子织好了,小白兔说“谢谢你!”

从展示环节可以看出孩子们掌握了这篇童话的结构与写法,令人欣喜的是续编故事的结局各有不同。反映出孩子们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并且把自己的创意写了进去。

在这样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堂里,我和孩子们一起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在引导学生续编故事的同时,我既组织了小组合作,又组织了交流与评价,体现了孩子是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二年级写话训练,在话题的选择上,我们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联系起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激起孩子的求知欲,激发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在方法上,对学生给予有效的指导,降低难度,循序渐进。二年级写话,重在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体验写话的成功喜悦,培养初步的写話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科书

[3]统编小学语文教师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