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018-09-10 09:13杨刚杜朋城
当代贵州 2018年31期
关键词:贵州科技发展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杨刚 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杜朋城

贵州立足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下,贵州立足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5年来,贵州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增比进位,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与技术交易活动日趋活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实体经济“强筋健骨”

贵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突出“集、高、绿、智、特”加快赶、加速转,全力振兴贵州制造业,构建符合贵州省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正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创新发展之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贵州制造”走出国门、畅销世界:贵州思特马桶盖市场扩展到德、美、英、法等国,每年在欧洲销量超过200万套;贵州钢绳跟着神舟飞船蛟龙一起“上天下海”,全世界最大的10个港口,有70%的提升系统在使用贵绳产品,国内的大型桥梁,90%也在使用贵绳产品;贵州轮胎在越南等国建厂……

这是贵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也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真实写照。

在大扶贫领域,围绕农村信息化、玉米替代技术榜单、食用菌、茶、中药材、蔬菜等山地高效农业,全省正开展新品种培育、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山地农业机械化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在大数据领域,贵州获科技部批复建设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推进,贵安超算中心和生物大数据中心、科学数据中心等正在筹建。

在大生态领域,贵州率先在全国系统提出9种石漠化治理工程模式与衍生产业技术体系,引领和支撑了全国200个重点县石漠化治理与衍生产业发展……

实体经济兴则市场兴。贵州正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朝实业兴省、实业致富之路稳步迈进。

新兴业态“铺天盖地”

结合“千企引进、千企改造”,贵州大力推动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建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贵州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高速发展,增速一直领跑全省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23.96亿元,年平均净增18.24亿元。2017年,贵州智能手机产量1855.66万部,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大健康医药行业紧紧抓住黔药、苗药“牛鼻子”,做大做强中药和民族药,发挥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叠加效应。贵州百灵通过与腾讯公司达成“互联网+慢性病医疗服务”战略合作,推进“互联网+”在慢性病医疗服务方面的应用,探索慢性病信息管理和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深度参与军民融合。安顺市政府与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共建黎阳军民融合示范园区,打造航空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国际一流的民用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基地及燃气轮机整机生产基地……

贵州科学城立足于科技研发先导、大数据技术引领、教育文化展示等主导功能,建成全省乃至全国大数据研发创新的“最强大脑”。图为贵州科学城。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贵州新兴产业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创意设计能力、高端制造能力、品牌运作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从单一改装车制造向新能源纯电动整车制造升级;贵州中伟正源公司启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的实施;中航工业贵州西南工具集团自主研发“智能云刀系统”;益佰制药走“聚焦大肿瘤、拥抱互联网”发展战略。

截至2017年底,全省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规模达到103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693家,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

创新平台“不断上线”

5月27日,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省知识产权局)发起,来自国内外从事大数据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推广、标准检测等100余家机构、企业自发组织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今年的“数博会”期间举行了成立发布会。

“联盟将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力量,加快建立‘项目+平台+转化+产业化发展’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模式和长效合作机制,协同推进大数据产业关键及重大前沿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高贵州大数据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贵州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创新创业处处长熊庆告诉记者。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贵州正积极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推动“1+8”国家级重点开放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发展,将其打造成为贵州自主创新的核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策源地。

科技园区扩面升级。安顺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遵义高新区已被科技部纳入升级国家高新区计划,全省现有2个国家级高新区和3个省级高新区,累计建设10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2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科技企业孵化平台蓬勃发展。贵州科学城建成投用,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挂牌成立,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建设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43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53家,常驻团队和企业1875家,在孵企业从业人员30000人,孵化毕业企业465家。

高端研发服务平台实力增强。全省新增2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省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31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5家。新增院士工作站43家,累计建设院士工作站73家,柔性引进81名两院院士。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有3300台(套)仪器设备。依托“中国天眼”FAST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科普示范基地。

对外交流和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贵州已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国药集团等大院名校、骨干企业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国际方面,已与全球50多个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全省现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

此外,贵州在全国首创技术榜单,在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等领域发布4批10个技术榜单,面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贵州总结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贵州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厅(局)长廖飞表示,贵州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科技支撑,强化重大科技设施、创新平台和人才团队建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步。

猜你喜欢
贵州科技发展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区域发展篇
科技在线
图说创新发展
科技在线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