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中的我们
——科幻中的怪物形象

2018-09-10 00:57萧星寒
科普创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怪物玛丽科幻

萧星寒

一个从未接触过科幻的人,忽然想找一本科幻小说或者一部科幻电影看看,他十有八九会看到种类繁多、形貌各异的怪物。曾经有人说,喜欢科幻的人胆子一定很大。为什么呢?因为常常看各种怪物啊!这种说法失于片面,并不准确,然而却也反映出一个事实:科幻与怪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1816年7月,19岁的玛丽·雪莱在阴雨绵绵的日内瓦湖畔创作《弗兰肯斯坦》这一后世公认的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时,其实是在和雪莱、拜伦等人比赛写恐怖小说,看谁写得更吓人。在玛丽笔下,弗兰肯斯坦四处搜集尸体,将来自不同身体的尸块缝合在一起,然后在一道闪电赐予死尸生命的同时,也把他变成了一个奇丑无比的怪物,这场景在多年以后的今天看来也着实惊悚。

为什么玛丽会幻想出尸体拼合成怪物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玛丽的阅历。玛丽的亲生母亲嫁过两次,生了两个女儿,第二次婚姻生了玛丽。玛丽出生后10天,母亲就因产后感染去世。父亲很快另觅新欢,继母带来了两个父亲不同的孩子,婚后两人又生了一个孩子。也就是说,在这个复杂的组合家庭里,五个孩子的父母各有不同。玛丽在日内瓦湖畔写《弗兰肯斯坦》的时候,表面上光鲜甜蜜,内心深处却有着深深的恐惧。因为玛丽实际上是第三者插足,而雪莱的妻子哈丽雅特坚决不离婚,所有的社会舆论都谴责玛丽和雪莱。在此之前,她已经和雪莱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子不幸夭折。显而易见,在这些事情的影响下,玛丽·雪莱幻想出尸体拼合成怪物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有了开山祖师的开创与引导,后世科幻创作者迅速跟进,于是科幻中的怪物就层出不穷了。怪物之怪,首先怪在样貌,看上去就很特别;其次怪在行为,常常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第三怪在无法交流上。第三点最为关键,真正的怪物是完全陌生的、无法与之交流的,因此,那些样貌虽然特别、行为也很异常、但可以与之交流的怪物,比如外星人,就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内。

与怪物相遇

在人类的足迹还远没有踏遍世界的时候,地球远比今天显得辽阔,也更加神秘。在某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如丛林、高原、山洞、湖泊,存在某种未知的怪物,也是完全可能的。

在《史前巨鳄》中,藏身于宁静湖的怪物是别处已经灭绝的普鲁斯鳄,身长15米,体宽 2.7米,重达18吨。这种巨鳄如此庞大,就算霸王龙也未必是它的对手。体型巨大,甚至为它赢得了一些人的崇拜,尊它为“鳄鱼之神”,经常牵牛去喂它。

当人类的足迹遍及陆地的每一个角落后,岛屿成为怪物生活的最佳地点。

在《金刚》中,恐龙已经在骷髅岛上独自进化了6500万年,暴龙进化为超暴龙,迅猛龙演变为凶捷龙,都变得更大更快更残暴了。各种昆虫也引人注目:空中飞着翼展达1米的蜻蜓,地上爬着体长2米的千足虫,吊兰般大的蜘蛛在网上等着大意的猎物……

但是雄踞在这一切之上的,是超级巨型猩猩——金刚。

金刚身高十几米,也有说几十米的,有几十层楼那么高。科学家猜测,金刚有可能源于亚洲巨猿,亚洲巨猿差不多有现代猩猩的两三倍大,但是与金刚相比,完全不值一提。生活在骷髅岛上的土著把金刚当作神来膜拜,定期用活人当祭品来安抚这个性情暴躁的神。

岛屿之外,最容易隐藏怪物的地方就是幽暗深邃的大海深处。

在《极度深寒》中,编导根据大王乌贼的形象,虚构出一只差不多巨型邮轮般大小的海怪。它拥有数不清的吸管,每个吸管都可以吞进一个人,吸干其体液,再将残体吐出。影片最后,海怪现出头部,用一双直径超过30厘米的巨眼盯着主人公,令所有观众心冷胆寒。

在《史前狂鲨》中,潜藏在海底的远古生物是巨齿鲨。顾名思义,巨齿鲨最大的特点当然是它的牙齿,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巨齿鲨牙齿长21厘米。巨齿鲨体型巨大,体长15~20米,体重30~100吨,而大白鲨也仅有6米长。它在海洋中捕杀鲸鱼等大型海洋生物,每天要吃大约1.2吨的食物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活要求。当人们的海上钻井平台打搅到它平静的生活时,它向人类发起了血腥的进攻。

以上怪物多数是远古时期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现在已经灭绝,只是在某些地方还有孑遗。因为罕见,因为形体巨大,因为数量众多,也因为它们不是完全向壁虚构而是真实存在过的,所以给人带来了更加强烈的震撼。在这类故事中,往往是人类闯进了怪物的世界,扮演外来者与入侵者的角色,怪物虽然狰狞、面目可憎,但其实是受害者。所以,这一类怪物既有现实的成分,也有合理的想象,代表的其实是自然,反映的是人对自然的复杂态度。我们既向往自然、渴望冒险,又惧怕自然,担心它会伤害我们,因为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多次。

我们是怪物制造者

在科幻里,更多的怪物就如《弗兰肯斯坦》里的怪物一样,是出自人类之手。要么是无意,要么是故意,不是天灾,就是人祸,或者天灾人祸加一块儿,总之,是人类自己的活动,制造出了种种怪物。

在《蛞蝓之灾》中,小镇上很多人离奇死去。他们的身体被不明生物咬得残缺不全。原来,该镇建在垃圾场上,有毒废料改变了蛞蝓的基因,使其变成食肉怪兽,并以惊人的速度繁殖。

在《恐怖食人虫》中,暴雨断绝了小镇的对外联系,掉落的电线击中地下的蚯蚓,使这些蚯蚓一夜之间变得巨大无比。它们钻到地面,狂潮一般袭向小镇。

《猛鼠食人城》的故事发生在大学。一个教授做实验增加西红柿的生长素,不巧被关在一边的老鼠吃了,于是老鼠开始变得巨大,恰好几个大学生不小心打开了笼子,校园里就开始不断发生死人事件。

在《疯羊》中,一个科学家为了赚钱而在羊身上进行各种各样的基因试验。一次意外,全牧场的羊都变成了食肉动物。这些羊把人咬成碎片,而那些被咬而侥幸没死的人,也都变成了嗜血的羊人。

在《汉江怪物》中,由于美军停尸房违规向汉江中倒入大量变质甲醛,导致汉江水质受到污染。几年后的一天,巨大的鱼形怪物跃出水面攻击了周边的人群。

在《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从琥珀中的蚊子血里找到恐龙的基因,将已经灭绝的恐龙重新复活到这个世界上。然而,突如其来的暴雨和人性的贪婪,使所有的恐龙都逃出了笼子,向游客发起了致命的进攻。

在《生化危机》中,安布雷拉公司研发特种病毒——T病毒和G病毒,用于制造生化武器,包括地狱犬、海王星、猎食者、暴君、步行植物等。结果发生泄漏事件,在全世界引发丧尸潮,人类文明在灭绝边缘苦苦挣扎。

在人造怪物中,最大名鼎鼎的,就是哥斯拉了。

1954年3月1日, 美国在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进行了氢弹实验,大量的死灰散布到预定区域之外, 日本静冈县渔船“第五福龙丸”上的23名人员因此受灾。受此启发,田中友幸创作出最早的哥斯拉形象——在受到辐射污染的海域,诞生了身高50米的巨大怪物。在美国拍摄的1998年《哥斯拉》中,哥斯拉登陆美国纽约。它在大街上游荡,脚步声就像地球的心脏在跳动,高楼大厦在它眼里就像是人眼里的白蚁丘,汽车就像是人眼里的玩具,至于人,那就是人眼里的蚂蚁。

这些人造怪物,其出现的科学根据实际上非常牵强,甚至纯属瞎扯。不管是化学物质,还是核辐射,抑或是基因改造,抑或是突变体,都不会制造出科幻影视和小说中描述的那些怪物。然而,这些说法与科学和技术沾边了,于是就给读者和观众以强烈的暗示,仿佛那些怪物明天就会被制造出来,甚至已经在满世界溜达了。实际上,人造怪物的盛行,表现的是人自身的不安全感,代表的是人对科技的一知半解与不信任。

地球之外,来自外星

进入现代,在对头顶那片星空有了更为准确与全面的认识之后,科幻作家迫不及待地把关于怪物的构思搬到外星去。

在《沙丘》中,生活在沙漠星球的沙虫有着坚韧的鳞片、锥形的脑袋和可以自由伸缩的脖子。沙虫游弋在沙漠里,就像鲨鱼游弋在大海里。成年沙虫有350米长,它们那花瓣状张开的嘴里布满能嚼碎一切的牙齿。人类的车队经过,它们会突然冒出来,将车辆吞噬。另外还有一种巨型沙虫,人称沙虫之王,大到能把一支军队全部吞下,没人见到它不感到恐惧。

《图夫航行记》堪称怪兽集中营。图夫在宇宙深处得到了一艘旧银河联邦帝国生态工程兵团的播种舰。这艘名为“方舟号”的播种舰是一件超级武器,拥有来自数百个世界的数百万种生物细胞,从病毒到霸王龙,从吸血鬼到异形,应有尽有。只需一道命令,马上就能复制出来。仅举一例说明:“活匕首”的样子很像肌肉发达的巨大蜥蜴,有2米高,浑身覆盖着灰绿色的鳞片,四肢粗壮如树桩。它最致命的武器藏在两眼之间、头颅正中的地方,那里有一个黑色的圆形大洞深深陷入厚厚的颅骨。当它冲向对手时,会有一只超过1米的锋利长角从那个洞以肉眼难辨的速度刺出。很难有对手能逃出这诡异的突击。

但凡涉及太空的科幻影视都会出现怪物。不说《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这样长达数十年、包含数百部作品的系列作品,里面虚构的怪物不计其数,即便是《阿凡达》这一部电影出现过的怪物就值得研究好多年。

《阿凡达》的故事发生在一颗名叫“潘多拉”的星球上。这是一颗和地球大小差不多的卫星,围绕半人马座α恒星系的气态行星波吕斐莫斯旋转。独特的位置使潘多拉孕育出独特的生态系统,各种在地球人看来是怪物的生物在其间繁衍生息。蝰蛇狼、锤头雷兽、斑牛、孔雀鹿、刺蝠、六脚马、潘狐猴、旋扇蜥蜴、地狱火蜂、死神兽、迅雷翼兽……只是这些名字就叫人浮想联翩。

魅影是潘多拉的空中霸主,翼展可达25米。魅影身上有红、黄、黑的条纹,头顶和下颚均长有深蓝色冠,冠很锋利,甚至可以用来伤害猎物。纳威人称魅影为托鲁克(Toruk),意思是“最后的阴影”。他们非常敬畏这种凶猛美丽的生物,他们唱歌跳舞、制造图腾来崇拜这种生物。能够征服魅影的人被称为“魅影骑士”,在纳威人中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讲外星怪物,异形是必须浓墨重彩描写的。1979年,《异形》上映,由此开启了科幻怪物电影的新纪元。

异形的生存能力极强,也是极其优秀的掠食者。它们将锋利的牙齿和爪子的威力发挥到极致,还能用结实的尾巴刺穿对手。它们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擅长突袭,如有需要,还会集团作战。

异形最可怕的是它的繁殖方式。异形的一生包括好几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是寄生。这寄生不是一般的寄生,寄生的同时能吸收宿主DNA中的优秀成分,用于对自身的改造。寄生结束,异形的幼体会撕破宿主的身体,以鲜血淋漓的方式再一次“出生”。每一次电影中出现这样的画面时,观众都会屏息凝视,或者大声尖叫。

与地球上的怪物相比,在摆脱了地球的桎梏后,外星怪物的设想更为自由。外星怪物融远古怪物与人造怪物的特点于一身,既有对自然的瑰丽与奇异想象,也有人对太空的恐惧、对异种生物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

我们就是怪物

对怪物的幻想由来已久。像《山海经》《西游记》《镜花缘》《奥德赛》《天方夜谭》这类古典作品,都用想象加写实的手法,描写文明世界之外存在的各种怪物。所以,科幻降生之后,怪物科幻大行其道,其实是自然地继承了这一传统。

然而,好端端的,我们为什么要去幻想模样可怕,喜欢择人而噬、仿佛人肉是宇宙里最佳美食的怪物?

第一,源于原始记忆。数百万年来,我们的祖先与各种猛兽,诸如已经灭绝的剑齿虎、猛犸象、大地懒,现在还存活的猎豹、野狼、棕熊,还有蛇,进行过长时间的搏斗。这些搏斗,既让人心生恐惧,又让人血脉偾张,激起挑战的勇气。

第二,源于对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古人对自然现象,尤其是造成巨大灾难的自然灾害,诸如洪水、海啸、旱灾、雷暴等,无法理解,只好解释为怪物。比如克拉肯,希腊神话中的超级巨兽,实质上就是汹涌的海浪。怪物,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方式。

第三,世界上本就存在种种难以理解的怪物。在林奈创立现代分类学之前,人们对物种的认识是模糊的,混杂的状况是常有的,而混杂,不就是怪物最重要的特征吗?于是,给马儿配上翅膀,让狐狸拥有九条尾巴,把鱼眼、鹰爪、鹿角等装到蛇的形体上,与众不同而又夺人眼球的怪物就横空出世了。

第四,怪物通常代表着人性的黑暗面。在西方神话中,每一种恶行都对应一种怪物。路西法代表傲慢,利维坦代表嫉妒,别西普代表暴食,萨麦尔代表愤怒,玛门代表贪婪,淫欲为阿撒兹勒,懒惰为贝利尔。这一点,为现在的怪物所继承。表现怪物,不是单纯地表现,而是通过表现怪物,歌颂人性的光明面,批判人性的黑暗面。

第五,我们就是怪物。什么是怪物?我们比蚂蚁大数千倍,在蚂蚁眼里,我们就是巨大的怪物。我们穿衣服,而黑猩猩长了一身毛,在黑猩猩眼里,我们这些穿着衣服、直立行走的家伙就是怪物。蛇正在酣睡,我们一脚踩到它们身上,它们从梦中醒来,不得不全力以赴攻击入侵的怪物。沙丁鱼群正在洄游的途中,突然间无数张渔网撒下,好多同伴被凭空捞走,消失不见。谁干的?只能是某种未知的怪物。湛蓝的海水忽然变得浑浊,无数的垃圾堆积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小岛,海豚目睹了家园的变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好战战兢兢地幻想:这肯定是某一个神力无边又莫名叵测的怪物所为。

什么是怪物?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偏远地区与繁华都市的差距在600年以上,彼此视对方为怪物,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地理隔绝,会制造出怪物。同样,时间流逝,习俗变迁,也会制造怪物。在清代,男人要是不留辫子,不但会被视为怪物,还会被杀头。到了现代,男人要是还留辫子,虽然不会被杀头,但走在街上,回头率显然会超过正常值。实际上,相比100年前的人,我们这些看电视、玩电脑、逛超市、坐飞机、开汽车、搞手机的现代人已经陌生得像怪物了。等100年后的人回头看现在的我们,一样会觉得我们像怪物。

在科幻里,我们会主动成为怪物。《人变火星人》中,为了能在环境恶劣的火星建设殖民地,科学家开始了人体改造计划。罗吉·托雷斯自愿充当实验品。科学家按照火星环境的需要,逐步更换他身上的器官。火星空气稀薄,人的肺完全无法工作,科学家就给他换上功能强劲的人工肺。其他器官也相应处理。就这样,罗吉一步步变成了机器复合人“罗”——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罗就是怪物。然而,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找到了一种比直接改变行星环境更简捷可行的殖民方式,也标志着人类创造出了一个自然进化不可能完成的伟大种族。

即使我们不想成为怪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别人或者自己眼中曾经的怪物。在《千年战争》中,主人公和他的战友在宇宙中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征战。当他们战胜敌人回到地球的时候,已是千年之后。这时,地球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孩子是人造子宫培育出来的,而异性恋被认为是反社会行为。于是,这些勇敢的星际战士不无惊恐地发现:那些他们誓死保卫的地球人已经变成了怪物,而他们自己,也被子孙后代视为无法理解、无法交流的外星来的怪物。

因此,我们就是怪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热衷于幻想怪物的根本原因。玛丽·雪莱与她笔下的怪物不过是最确凿的证据。怪物就像是镜子中的我们,虽然有些变形、有些扭曲、有些混杂,但确实能反映出我们自身的特点。我们对怪物的喜爱、厌恶、敬畏、恐惧、崇拜,最终都是指向我们自己。

猜你喜欢
怪物玛丽科幻
在科幻的天空自由翱翔
怎样写科幻故事
难忘的八个字
和我一起玩
失踪的怪物等
科幻画工厂
Women in the Workplace, Fighting Spam, Money in the Museum, and the Mood for Food
曾被误认为怪物的伞
女生玛丽莎Ⅰ
也用泥土造人的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