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承尧的题跋—兼谈许承尧和黄宾虹等近代书画家的交往

2018-09-10 09:55徐大珍
中国书画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安黄宾虹题跋

◇ 徐大珍

安徽博物院的明清书画藏品丰富,新安画派、“吴门四家”、“扬州八怪”、清初“四王”之佳作都有涉及,名家俱全,体系完整。其中民国时期徽州收藏大家许承尧先生的捐赠占很大部分。许承尧(1874—1946),曾单名芚,字际唐,一字芚公,又字讷生,号疑庵,又号啸仙、霁塘、行一,晚号婆娑翰林、芚叟,室名眠琴别圃、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等。歙县西乡潜口镇唐模村人,是我国近代爱国诗人、文献学家、方志学家、书法家、文物鉴赏家、收藏家,一生坎坷而丰富,作为清代最后一科翰林,曾任五品京官,北洋时期在西北甘肃等地为官十年。1924年,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归隐故里,绝迹仕途,以著述终老。至1946年辞世,二十多年里,他吟诗练书,以诗言志,致力于徽州文物的保护、收藏、整理和编纂,著述颇丰。曾参与《安徽丛书》的编刊,有《歙县志》16卷、《歙事闲谭》31卷、《西干志》7卷、《疑庵诗》10卷、《疑庵诗续集》4卷,以及《疑庵文剩》《疑庵随笔》《疑庵藏书画录》《疑庵日记》《入陇琐记》《蕙愔阁诗集许点》,并辑有《新安佚诗辑》《明季三遗民诗》等。是近代徽学研究的先导者,为徽州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许承尧先生一生尽财力和精力大量收罗徽州古籍图书及绘画书法作品,特别是对本土的新安画派,他集收藏、研究、鉴赏于一体。作为国学功底深厚的士大夫,许承尧精诗词、工书法,在近代诗坛书苑以其独特的诗词和书法成就也留下非凡印迹。因此在他收藏的书画上多留有题跋,或是交游甚密的画家作画,许承尧题诗,诗书画交融合璧,同时见证许承尧与黄宾虹等书画大家的情谊。或是许承尧对藏画缜密考证、体悟评价,留下珍贵史料。现选取馆藏许承尧藏画中部分代表性题跋作品,探究书画大师们历史故往,感悟中国传统文人的国学修养。

一、许承尧题跋与黄宾虹、张善子等书画家的交往

中国的题画诗历史悠久,萌芽于六朝时期,成熟于唐代。至明清时期达到繁盛,文人士大夫纷纷追求诗书画的完美结合,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一大特点。传统的士大夫往往是集诗、书、画于一身的艺术家。许承尧是清末民初著名诗人,著《疑庵诗》《疑庵诗续集》等,后人称道:“疑庵诗,风骨高秀,意境老澹,皖中高手。”〔1〕作为曾经的清代翰林,他毕生用诗词记录他的时代、他的生活,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纵情山水之乐、隐居闲适之愉。同样在民国书坛上,许承尧的书法以他深厚的传统功力,金石味与书卷气兼得,独树一帜。他的隶书吸取了“汉碑的沉雄博大、苍茫古拙的气势,并融进篆书的笔意,回转曲折,方圆兼施、遒劲俊逸、端丽丰满,于沉厚高古中流露出天机隽逸的意趣”〔2〕。晚年,许承尧又以隶书笔法入楷,他的楷书又呈稚拙古雅气象。他与黄宾虹、张善子、张大千、汪采白等画家交游频繁,经常是画家作画,他题诗记事,这样的作品很多,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画面和史料。

安徽博物院馆藏黄宾虹《秋村暮霭》图轴,纸本设色。立轴。纵长81.4厘米,横宽38.8厘米。图绘危峰柱立,移游云海。山下野村隐于林间。岗台平坦,有石阶斜上,壑壁临渊无底。此图布景空幻,造像诡绝,为黄宾虹中年时期作品,风格承元画及新安画派笔意。

图右上角自题“秋村暮霭,赵今穰清丽之笔。瑟爽多宜烟云景,似当法巨然为合也。黄宾虹”。钤“黄质之印”印。图左上角许承尧题七绝一首:“小试刀牛鬓渐颁,泳游雅兴未全删。村村父老同扶杖,自坐棠阴看好山。题奉前令君,丹生先生清鉴。疑叟许承尧。”钤“疑盦”印。

许承尧的这首七绝诗题跋,诠解画意,从艺术的角度赞赏了黄宾虹绘画艺术,认为这样的作品对黄宾虹来说只是“小试刀牛”。“自坐棠阴看好山”意蕴寄情山水的情怀。

许承尧和黄宾虹堪称莫逆之交,他们是同学、同乡,更是一生挚友。他们对徽州文化有着共同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在诗歌、书法、绘画、考古、文物鉴赏方面有着共同的爱好。黄宾虹虽出生于浙江金华,但祖籍歙县,是徽商后代,也成长于徽州,自称“黄山山中人”。黄宾虹年长许承尧9岁,但他们一起问学于有“江南大儒”之称的汪宗沂(1837—1906)。汪为清代名臣王茂荫(1798—1865)女婿,一生淡泊名利,志在教书育人兴国,执掌三家书院,讲授经学史论,著述颇丰。汪宗沂又是与时俱进的学者,曾与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1879—1942)友好交往,接受了新思潮。汪宗沂的学识和思想对许承尧、黄宾虹产生一定影响。1904年,许承尧中进士,成为“末代翰林”,但他是接受新思想的翰林,秉承“教育救国、开启民智”的理念。1906年,许承尧告假返乡创办新安中学堂和紫阳师范学堂,聘请当时已加入革命党的黄宾虹、汪律本(汪宗沂之子)等为教习,并一起秘密组织“黄社”,许承尧撰写了黄社的社盟“遵梨州之旨,取新学以明理,忧国家而为之”。名义上纪念思想家黄宗羲,实际汇聚有识之士进行维新革命活动。后因黄宾虹为革命党人筹措经费、私铸银元被告发而出走上海。从此黄宾虹走上艺术之路。这段经历是许黄二人早期交集重要片段,说明他们志向相投。许承尧于1924年归隐故里后,两人的交往主要是对徽州文化的收藏保护以及研究方面。在《黄宾虹文集·书信篇》共收录书信661篇,其中66篇是写给许承尧的,大部分是关于书画艺术的探讨,其中就有对“新安画派”的收集与研究的交流。新安画派领军人物渐江的代表作之一《晓江风便图》就是在黄宾虹介绍下,由许承尧出资500银元从上海的徽州商人手中购得。黄宾虹在上海发现了渐江的画,致信许承尧:“近肆上又见渐师画,上款岳生,有江永凝题,力不能致,姑待之。”〔3〕。许承尧发现渐江等人的画也都是及时告知黄宾虹,黄宾虹立即回信:“渐师画是否真、精、新三字赅备?天幅如何?有题跋多少?念念,索价若干?”〔4〕,其热切之心昭然。许承尧在徽州收集、研究新安画派,黄宾虹利用他与当时书画界广泛交流,对新安画派的传播推广也起了一定作用。他及时把外界的信息传达许承尧:“郑慕倩兰竹,清劲如其人,甚罕见,近全世界鉴家尽告知。昨有瑞典图书馆主任喜仁龙者,酷爱郑画,谓新安派为世界第一高品,江浙名家皆所不及。”〔5〕郑旼,字慕倩,也是新安画派主要画家之一。可见新安画派在黄宾虹和许承尧的收集、研究和传播下,当时已经在国内外画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许承尧在主持编修《歙县志》时,也采纳黄宾虹的建议,将“徽州收藏”作为重要内容,载入“拾遗”一编,这在地方志编修中是不多见的。后人认为新安画派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就是从许承尧和黄宾虹开始的。

许承尧对黄宾虹书画也是推崇有加,甚至不惜与当时的大家张大千等人作对比,在《忆宾虹》文中写道:“近代画家,劬学者鲜如蜀中张善子、大千兄弟,画绝工,恨无文学润色之……唯吾乡宾虹老人,终身治画,诣极矣。又终身治古文奇字,多识周秦制作,亦卓然成一家,求之近代画师,实未见其偶。”在许承尧眼里,黄宾虹的画不但“文”,还有“质”,可谓“文质彬彬”,并具有金石气,卓然超张大千、吴昌硕之辈。足见许承尧对黄宾虹绘画艺术的的高度赞赏和独特眼光。黄宾虹八十寿诞时,许承尧作诗云:“昔闻黄子久,以画得成仙,……望远劳相念,登高或可呼。君真黄石侣,我亦赤松徒……”〔6〕两人可谓心心相惜,一生挚友。

安徽博物院馆藏一幅张善子绘《许承尧造像图》,许承尧在此画像图上三次题跋,留下许承尧与张善子交往的珍贵史料。苍松修竹下,许承尧着白衣,双手笼袖,眼光平视,怡然自得坐于山石之上。脸部用明暗法,衣裳则线描。张善子题“疑盦先生六十二岁造像”钤“善孖”“虎痴”二印。许承尧自题诗“善子真相爱,招吾入画图。黟山松石侧,不惜著顽夫。古意笼衫袖,秋凉润发肤。此中知乐甚,宜汝色华腴。乙亥孟秋善子为余造此像,神似而貌微丰,髯微白,戏题之”。许承尧认为除了画得略胖些,胡子略白些,神态还是很像的,体现了张善子的写实功夫。同日许承尧又题诗云:“瓯香覆桮面,老丑无可讳,从君笔下过,颇似带虎气(善子善画虎)。怪伟似昌诗,闲健小好事,未能逃人境,闬门且儿戏”。同日再题:“乙亥秋初疑翁清凉台题字路旁。”清凉台为黄山一景。作此画时为秋,这年冬,许承尧又题诗云:“矫矫苍松,下有稺竹,苍松爱竹,嬉娱空谷。是年冬又题。”足见他对这幅画像的喜爱之情。黄山是许承尧一生所爱的家山,曾作黄山诗数首。苍松修竹是中国传统文人情操所寄之物。张善子作此画像图,是一幅传统士大夫隐居家乡山水间,寓意苍松之坚贞、修竹之胸怀而遗世独立的精神境界。

张善子(1882—1940),四川内江人,原名正兰,改单名泽,字善子、善孖,号虎痴。张大千长兄,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与黄宾虹等同事,继而与许承尧成为好友,常至黄山写生绘画。许承尧皆有接待交流。张善子以画虎著称,兼工山水、花鸟,人物画极少。能为许承尧作画像,可见他们之间交谊。张善子、张大千尤爱黄山,“二张”的书画成就声誉海内外,“今蜀中士善子、大千兄弟出,画各倾海内外,海内外名知画者,殆无不知有二张君”〔7〕。许承尧对“二张”关于黄山之美的挚爱与传播,更是赞赏有加:“二张君亦数数游黄山,爱山甚。其为黄山作,藐然高举,踵前哲而高大之。善子更抱画适南溟,欲以流播黄山之美,致力尤勤矣。夫二君之画能得黄山之情,神理与山合也。”〔8〕张善子1940年过世,许承尧甚悲,作诗吊唁:“五伦中有友,我爱大风堂。此意追三古,君名重八荒。写山常足茧,闵难久神伤。尚剩孤飞翼,流沙道路长(谓大千)。”〔9〕

张善子 许承尧造像 安徽博物院藏

黄宾虹 秋村暮霭图轴 81.4cm×38.8cm 纸本设色 安徽博物院馆藏

二、题跋中的新安画派史料

许承尧1924年辞官归隐故里,后倾其所有,搜残聚珍十余年,在故里唐模檀干园,集中收藏,称“檀干书藏”,藏品种类齐全,有敦煌写经、历代名人字画、图书、碑拓、古董等,这些收藏是许承尧留下的珍贵历史遗产。同时他又是方志学家、文献学家,对徽州地域历史研究深入全面,因此他在鉴赏收藏书画时,对书画家的历史掌故作梳理考证,尤其对新安画派作品及史料的收集和研究用心颇多,很多珍贵史料体现在其题跋之中。

以明李永昌《山水图》许承尧题跋为例。

明代李永昌《山水图》,绢本,设色,册页。纵长25.2厘米,横宽16厘米。三页为图,一页为题跋。三页分别为《雨山林溪图》《高士闲坐图》《疏林草亭图》。三图皆无具体年款,仅于图左下或右下角压钤“周”“生”连珠印。

许承尧作了整页长篇题跋:

康熙《徽州府志》:李永昌,字周生,休宁皂荚树下人,善书画,与董思白齐名,思白雅重之,画今不可多得。其所书匾额,邑中多有存者。片纸只字争珍惜之,如董笔云(赵吉士)。

《无声诗史》:李周生,仪观都雅,工书画。书宗董华亭,可与吴翘相伯仲,画仿元人。饶有士气,家固素封,而亦好事。崇祯丙子,余参中府军事,周生过出三代尊罍,洎所藏书画示余,俱备精好。其冠上缀汉玉二枚,雕琢精雅,神采陆离而奇瑶也。有诗四卷,名曰《画响》,音调清越,皆阐扬画理者(姜绍书)。

《画徴录》:汪之瑞,字无瑞,休宁人,气宇轩昂,豪迈自喜。土苴轩冕,有不可一世之概。善山水,以悬肘中锋运渴笔焦墨,多麻衣荷叶皴,爱作背面山。酒酣兴发,落笔如风雨骤至,终日可得数十幅,非其人望望然去之,不愧为李周生高弟也(张庚)。

胡积堂《笔啸轩书画录》:李周生山水二轴,一绢本,大幅,为知微词大作,自题“小重山”,词云:青山几叠墨花轻。烟云生变灭,树蒙茸。数间茆屋傍幽泓。人迹绝,高卧快闲情。风浪尽堪惊。峰头寻鹿冢,订诗盟。披图何必策筇行。采新茗,拾叶自家烹。一纸本,小幅,丁丑中秋后一日作,自题云:董宗伯云宋人画皆刻画不须学,元黄子久始以画为寄作,文人前茆所当留意。则余此幅寄者,宗伯若在,不知以为如何(胡积堂,字琴生,嘉道时黟县人)。

[清]李永昌 山水图册 25.2cm×16cm×3 绢本设色 安徽博物院藏

按:周生画极难得,生平所见只汪旧翁藏一幅,但署名无题字。旧翁殁后,不知流转何所矣。此册为隆阜戴生伯瑚家旧藏,原七叶,余留其三,以不疏园旧写,戴东原遗著经考附录二册报之。伯瑚,东原后人也,经考附录已刊入东原全书中,余所藏乃发现之祖本。辛巳春初疑翁于涤玄草堂。时年六十有八。

钤“承尧”印。

此篇题跋达678字,足以说明许承尧对李永昌画作的重视,不惜笔墨把有关《徽州府志》《无声诗史》《画徴录》《笔啸轩书画录》上有关李永昌的资料全部节录。对李永昌的籍贯、书画风格和源流、诗词,以及与汪之瑞的师承关系、画册的流传经历进行了梳理记录。观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新安画派发展脉络,是珍贵的新安画派史料。

李永昌,字周生,号黄海、瑞墨斋,休宁人,主要活动于明崇祯元年(1628)至清顺治元年(1644)之间。家境殷实,多藏古物;游历甚广,善于书画。诗亦超迈,著有《画响》。书法学董其昌,并与之过从。画近宗黄子久,远追董、巨、“二米”等南宋元明诸家,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李氏作品分粗细两种风格,凡细皴淡染者,皆百十遍乃成,比如册页中的《雨山林溪图》绘江南雨后青山,用米氏点法,层层点染,深厚苍郁。而《疏林草亭图》就是他粗笔一路的作品,枯树、平岗、远山、孤亭,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用笔粗放,皴染简洁。“新安四家”之一的汪之瑞出其门下。后人把他与李流芳、程嘉燧共称“天都画派”,认为“天都画派”是孕育“新安画派”的温床,在艺术上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李永昌被称为“新安画派”先锋人物。

新安画派兴盛于明末清初,以“新安四家(渐江、汪之瑞、査士标、孙逸)”为主要代表。其中以渐江执牛耳,程邃、戴本孝、郑旼等为骨干,他们团结了大批的新安地区画家,政治上不求进取,离垢避器。艺术上秉承宋元山水,用倪黄之技法描写家山,于渴笔焦墨透出冷峭刚健的品格。同时又师法自然,另辟蹊径,广采博取,自成一派。这一时期徽商兴盛,新安画派给徽州地区书画艺术带来一片繁荣,同时追随徽商,新安画派也覆盖至扬州等周边地域。至清嘉道以后,随着徽商衰落,画家失去了经济依靠,画艺无人传承。新安画派随之衰落,终成史迹。

到清末民初,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从徽州走出去并接受了近代思潮的影响的一批书画家如黄宾虹、许承尧、汪律本、汪采白等,再一次举起新安画派的大旗,在清末的艺坛上又掀高潮。其中许承尧对挖掘、收藏、保护、研究新安画派尤其专情。他首先从渐江画作和艺术开始,他认为“渐公首创新安派,宗法倪迂是本师”〔10〕。渐江墓在歙县城西西干山,亦因年久失修,面目全非。1934年,许承尧与友人发起重修渐江墓,并重修、新建墓地附近的披云亭、经藏寺、长庆塔等景观。在《歙事闲谭》中辑录了如许楚、渐江、郑旼、黄生、程守、程邃等17位遗民诗人,其中不少是新安画派画家。许承尧毕生收集、收藏了新安画派及与新安画派有关联的天都画派、黄山画派、金陵画派等画派作品千余件。20世纪50年代初,其收藏捐赠安徽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前身)。许承尧对新安画派的收藏和研究,可谓功莫大焉。

猜你喜欢
新安黄宾虹题跋
新安滩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张新安教授简介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论题跋的鉴藏功用
新安滩
黄宾虹的佳作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