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与当代存在的聘礼问题

2018-09-10 00:42闫文静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丝路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婚约婚俗婚姻

闫文静(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一、传统婚俗文化简要概述

有关婚俗文化,在中国最早的记载是在《礼记·昏义》。《礼记·昏义》中的“昏”,其原文是“昬”,古人认为黄昏是日月渐替,有“阳往阴来”之含义,所以亲迎选择在黄昏这个良辰吉时来进行,“士娶妻之理,以昏为期,因以为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1]用来诠释代表美好生活的婚义。后来,逐渐在“昏”字左边加上了“女”字偏旁写作“婚”。婚姻,古人称之“昏姻”或“昏因”,是指男婚女嫁之礼,其产生出来风俗习惯、思想观念以及外在表现的行为活动我们通常称之为婚俗文化。

中国传统的婚姻礼俗是建立在礼乐制度之下,“昏礼者,礼之本也”,因此有着严格的礼仪、仪式标准。传统婚俗仪式包括“三书六礼”,三书包括聘书、礼书、迎书;六礼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仪式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主要的文化现象,它直接反映并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生活风貌。”[1]所以中国独特的“三书六礼”仪式折射出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也反映着社会价值观念。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的婚姻大事,从择偶到完婚,父母和长者具有决定之特权。因为在古代,女孩是很少出门的,几乎是足不出户,那么寻找幸福结伴的另一半就落在媒人身上。在父母委托之下,媒人根据双方的家庭情况,在门当户对的前提下,喜结连理。同时女子嫁到夫家必须听从夫家,“夫者,扶也,以道扶接;妇者服之,以礼屈服”,[2]所以“屈服”两字可以看出妇女在家中是没有地位的,男尊女卑。

二、传统婚俗文化的蕴含之意

1.繁衍生息文化

韦斯特马克认为,“婚姻是得到习俗或法律承认的一男或数男与一女或数女相结合的关系,并包括他们在婚配期间相互所具有的以及他们对所生子女所具有的一定的权利和义务”。[2]然而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中更看重的是传递香火,繁衍后代。“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4]所以崇尚的是儿孙满堂,多子多福,尤其是多生男性,因为男性能为家族传宗接代,带来人丁,使得家族壮大带来地位。所以传统的婚俗文化体现一种代代相传的繁衍生息文化。

2.喜庆幸福文化

从古至今,结婚是人生重大之喜事,代表着男女双方两个家庭的幸福美满的结合。婚姻关系的结缔,也预示着新婚夫妻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憧憬与向往。所以在婚礼上,新娘穿着凤冠霞帔,新郎胸前佩戴着红绣花,院子里贴满红双喜等等,用红色来代表着婚姻的意义,因为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和红红火火,寓意着吉祥幸福的生活,带给两家人美满幸福。

3.聘礼保障文化

“聘礼,也称彩礼、财礼、定礼、聘财、聘金等,是男女双方在订立婚约时,由男方交付给女方用以担保婚约履行的财物”。[3]在中国传统的婚俗文化中,聘礼在婚姻的订立上具有法律保障效力的功能。在六礼纳征上,“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5]聘礼是证明婚约的成立,保障婚约的履行,也是判定婚约合乎礼法的准绳。因为受到礼法的约束,婚约是受到法律的保障,如有违反的一方,必将受到惩罚,另一方受到补偿的保障。所以,在传统的婚姻礼俗方面,聘礼是一种约定,更是一种保障,保障婚姻幸福长久的砝码。

三、批判当代巨额聘礼风气

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精神和物质双重压力的打击下,变得越来越现实物质,不管什么东西把握在手里的才是最安全的,最真实的。所以,在现在婚礼习俗上,继承传统婚俗文化的前提下,盛行巨额聘礼金风气。“万紫千红一片绿”、“万里挑一”、“有房有车有存款”是现在婚礼聘金的流行语。

聘礼不管在古在今是婚姻礼俗方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约定,也是幸福的保障,存在即合理。但随着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好像在婚姻方面,物质大于精神上的享受,只要钱握手中,才是最安全可靠的婚姻保障。所以在男女双方准备结合组成家庭的时候,出现一系列的婚前矛盾,不仅影响婚后感情,而且影响到双方家庭关系的和睦发展。

在古代受到礼法的制约的前提下,聘礼制度是具有法律保障效力,保障双方婚姻的手段,然而在当代婚俗文化中,聘礼金只是一种约定双方婚姻关系的一个步骤,没有法律的保障。巨额聘礼不受法律的约束,是根据家庭的物质基础决定的,具有主权选择权。为什么在这里说要批判的,只是巨额聘礼金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好,在农村尤为明显。现在男子结婚,聘礼是前提,为了满足女方条件,想尽一切办法凑礼金结婚。因为在传统的中国思想观念中,子女的婚姻大事,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所以父母承受的压力之大。由于巨额的聘礼金,父母本该有的自由轻松的生活,却要为子女婚姻大事所放弃,日夜奔波在赚钱的道路上。父母该享受的幸福生活,却要为聘礼买单,为子女的婚姻买单。

巨额的聘礼金是对传统婚俗文化中聘礼制度的一个曲解,传统的婚姻礼俗,聘礼是一种保障,是一种法律文化,是对男女婚姻的缔结的一个契约,代表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当代的聘礼虽说也有这层意思,但更多意味上物质的享受和婚后生活压力的减少。其外表看着是幸福的象征,实际则不然。巨额聘礼金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是承担不起的,如果女方家庭执意的想得到这笔礼金,必然会影响两家结合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的调节协商获得彼此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在这中间协调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方面,这样会在婚后生活中摩擦矛盾,不利于家庭的和睦关系。再者,由于巨额的聘礼金,不利于新婚夫妇的上进心的培养,坐享其成的享受这笔聘礼。本来结婚是一种角色的转变,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开始,这样会缺乏责任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总结

传统的婚俗文化有着中国独特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婚姻仪式,反映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婚俗文化也在不断的适应着社会风气,不管优与劣都在影响着婚俗文化的发展。一种文化的传承,就是在于它不断地吸收时代的给养料,生生不息。在传统的婚俗文化中,封建保守思想存在,但进步思想更适合于我们当代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中国独特的婚俗文化,让它永葆生机。时代在变,婚俗礼仪也会吸收着当下的不好风气,对传统婚俗文化优秀思想有一个冲击,我们应该传扬正能量,发扬优秀的传统婚俗理念思想,让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受到打击,让中国特色婚俗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注释:

[1]《仪礼·士昏礼注》

[2]《礼记·哀公问》

[3]《礼记·昏义》

[4]《孟子·离娄上》

[5]《礼记·昏义》

[1]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M].1997:446.

[2]韦斯特马克著.刘小幸李彬译.人类婚姻简史[M].商务印书馆出版,1992:1.

[3]杜鹃.中国传统聘礼研究[J].山东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婚约婚俗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婚约彩礼的法律规制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婚约的订立与解除(1978—2000)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对我国婚约制度探析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
婚约解除与离婚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