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琴课》中谈“女权主义电影理论”

2018-09-10 00:42敦琳一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艾达钢琴课女权主义

敦琳一(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产生

在现代社会里,电影已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传播媒介和文化载体,虽然电影艺术诞生还不足一个世纪。但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每10年,就会有一个种变化,思想艺术上也会风格多元化,出现许多特点,进一步的深化的同时,使之与绘画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戏剧艺术等联系越来越密切。电影各个工作部门也会随之变得更加专业,每个部门在电影生产过程中联系影响也变得更加密切。由于创作思想,创作理念的不同,对现实中所产生的现象理解也会出现不同。所以我们也一直再强点艺术来源与生活,但也脱离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理论。我们从电影的艺术现象和社会美学问题中去观察电影进程,这样可以发现所创作的影片富有更多的分析研究的价值。

电影文艺理论领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为了更深层次的发现电影中所蕴含的艺术文化内涵,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从而产生了很多种电影理论,其中,从性别角度对电影进行研究的是女权主义电影理论 。

“女权主义”的产生是在60年代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后,女权主义的目标是主要是以改变性别等级划分的社会关系为最终目的,女权主义属于一场社会运动,而这场运动也对电影理论以及电影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女权主义电影理论”也随之产生。

二、《钢琴课》影片介绍

很多人都没有看过甚至听过《钢琴课》,但是你一定听过《霸王别姬》,在第四十六届戛纳电影节上因为评委争执不下,《钢琴课》和《霸王别姬》同获金棕榈最佳影片。至今为止简·坎皮恩是戛纳电影节上唯一获得金棕榈奖的女性导演。《钢琴课》几乎包揽了当年国际上的所有电影大奖。

《钢琴课》的故事很简单,它主要讲述哑女艾达在丈夫早逝后,带着女儿改嫁给斯图尔特。当他们到达新西兰的海滩时,丈夫想把她的钢琴扔在海滩。爱达在海滩边疯狂地弹奏着钢琴,宣泄着内心的不满与苦闷。邻居布莱恩听出了爱达内心的苦闷,于是用土地和斯图尔特交换了钢琴,并请艾达教他弹钢琴,在琴声中两人产生爱情,最终艾达反抗丈夫,和布莱恩一块离开丈夫,并将钢琴抛入海中。

所谓女性电影是指它向人们展示的不再是女人世俗意义上与男人的对抗,而是一个内心独立、能够在精神上自足的女性在经过挣扎之后,与现实达成和解的过程。影片中的艾达通过沉默来反抗这个现世的社会,钢琴是情感的宣泄,有一天,她遇到可以听懂她的人,扔掉钢琴,因为她的寄托不在的钢琴而是实实在在的人。

导演简.坎皮恩对影片的整体的把控都很好,以女性的视角,细腻地刻划出艾达与众不同以及拒绝或不能顺从的原因,并将艾达内心的坚韧展现出来。

影片的开头用手捂着脸的特写镜头和“不是我(艾达)声音”的画外音,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拒绝观看和拒绝说话,体现了在男权中心文化压制下女性所采用的“话语手段”,即不再说话。

艾达之哑并非天生,而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家庭背景所造成的。因此选择一个哑女作为影片的主人公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艾达的不说话是一种象征性的隐喻,这是对男权话语的抗争。沉默也是一种声音,总会有人能听懂。这种声音是不同于在传统意义下男权压迫的女性沉默,而是积极地主动地反抗。

艾达不说话,其实就是象征着女性的思想受男性的压迫所消失殆尽,所以选择沉默。但艾达与之不同的是,虽然她不说话,她的沉默是被迫的,但是艾达却有自己的表达方式,通过写文章,弹钢琴来表达自己以显示了对男权社会的愤慨和反抗。

一个柔弱的女人,看上去苍白无力,却有着火一样的激情,像树一样坚韧,平凡的外表下隐藏着炽热的灵魂。她用沉默的力量来反击,用自己的坚韧来获取生存的自由。

影片中的画外音一直是女儿弗洛拉(12岁的奥斯卡最佳女配)的声音,因为母亲不能说话,女儿便成为了母亲的代言人,代替着母亲和外界的交流,她继承了母亲的强烈个性,身带着教徒般的偏执和军师似的主见,同时也代表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影片最后,艾达被绳子拖下海,不知道这里蕴含着几分是被动几分是主动,刚被海水淹没时它没有任何反抗,她想要沉入海底的不仅她情感寄托——钢琴,她想要沉入海底的还有她惨痛的回忆与自身的障碍。

钢琴是她不幸回忆的载体,她要解脱,所以选择与回忆一同毁灭。生死关头她选择求生,正如她自己所说:“My will has chosen life.”说明她已经与过去的躯壳脱离了,过去的不幸已经死了,她得到了重生。 影片的最后说道,那沉睡在海底的记忆,说明她想要的所谓的自杀已经成功了,她获得了重生。艾达从沉默中走了出来,选择勇敢去开始新的生活,面对新的爱情,在阳光灿烂的小洋房里,艾达是开心,是幸福的。

艾达最终放弃了一直与世界接触的钢琴,大家都觉得是因为爱情改变了她,但我却认为因为她的不平凡造就了不一样自己。

三、结语

虽然钢琴看似是这部影片的主题,但其实并不是导演想通过影片表达的重点。对于她来说,可能爱情和钢琴她一直就没有同时拥有过,选择了爱情必定会冷落钢琴,而选择钢琴必定也会冷落爱情。以至于到最后,虽然她还是很爱弹钢琴,但并不是最初那个痴迷的状态了.她拥有了爱情,也终于可以将钢琴放下,当在吻她的爱人时笑了,她可以好好的享受属于她的这段爱情所带来的幸福,而不是背有背叛的罪名,不管是对于他的前夫还是她的钢琴来说。

《钢琴课》一部以女性觉醒为主题的电影,通过钢琴作为载体,用优美的音符为男女主角搭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影片对女主情感的的描写极为细致饱满,对其内心的刻画委婉含蓄,使影片的艺术效果达到了极致。

【1】【英】休·索海姆.激情的疏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导论.

【2】游飞 蔡卫. 世界电影理论思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前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艾达钢琴课女权主义
电影《钢琴课》中通过镜头语言完成的情感表达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从电影《钢琴课》看音乐对语障者的心理安抚作用
张学良和墨索里尼千金的一段情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被取代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