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媒体初恋情结”

2018-09-11 07:58黄凤林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养护中心阆中市乡风

黄凤林

退休两年,认识《四川党的建设》杂志也有30多个春秋了。多年来,在这本面向基层、服务普通党员的杂志上,我学到了很多巧妙的点子和管用的办法,解决了不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更让我感动的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竟能数次成为杂志的报道对象,得到省委党刊的长期关注,实属我人生中一段无比珍贵的经历。

2013年,我调到阆中市信访量最大的水观镇当镇党委书记,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中刚刚打开局面,取得了一点成绩。此时,恰逢党建杂志社一位记者来市里采访,无意中听说了水观镇的事,便专程赶来深入走访了解,写出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第一篇正面报道水观镇工作的文章在省级媒体亮相,我也头一回成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文章刊发后,很快有了反响,邻近的巴中市、广元市等,以及其他各地乡镇纷纷派人前来取经,借鉴我们的工作方法。水观镇开始受到关注,我和一班同事也深受鼓舞,增强了克服困难、开创新局面的信心。

随后几年,我们勇于创新,真情为民,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取得了不少好成绩:主动关心全国有名的上访户李茂润,真诚鼓励他利用掌握的法律知识帮助弱势群体成员,并发展其入了党、当选为市人大代表、成了法律工作者;实施关爱措施平息了矽肺病人上访,让他们过上了正常的生活;组织干部群众修建了各村村道、为“五保”老人修建敬老院、组建乡风文明宣讲团提高村民素质……

《四川党的建设》也始终关注着水观镇的变化和我个人的成长进步,屡派记者专程到镇上调查采访,并先后发表了《“告状大王”入党记》《他把百姓当亲人》等一系列见证水观镇变迁的重要文章,全面介绍了我和同事们所做的工作,使外界加深了对水观镇的了解。

2010年春节前夕,当时的杂志社总编辑何志文和副总编辑张执让到巴中出差,特意绕道阆中前来看望我,彻夜探讨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怎样搞好乡风文明建设等热点问题,鼓励我继续摸索出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好办法。我和同事们时常感叹:我们平时常常要求干部带着感情做工作,省委党刊的同志也是带着感情写文章,满怀真情和基层干部交朋友啊!

2016年,我从阆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了,不少亲朋好友劝我,辛辛苦苦几十年,好不容易退休,也该享享清福了。我却在想,阆中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失能老人更是典型的弱势人群,要让他们过上幸福晚年,必须依靠政府、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合力解决。于是,我联合陈林、李双全等6名创业者,建起了阆中市首家失能老人养护中心,让近200位失能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

这两年来,我成天在养护中心忙忙碌碌,虽然有时很累,但更感到充实和快乐。正如当初承诺的那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就是对关爱自己的党组织和领导的最好回报。

我粗略算过,十几年里我先后被上百家媒体报道过,但最难忘的还是《四川党的建设》刊登的一系列文章,这大概就是“媒体初恋情结”吧!值此《四川党的建设》创刊60周年之际,作为一个忠实读者和一个事业受益者,我衷心地祝愿《四川党的建设》永远扎根基层,始终贴近普通读者,在未来的岁月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猜你喜欢
养护中心阆中市乡风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阆中市:线上线下促就业 示范引领助创业
阆中市抓紧抓实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喜迎国庆 为祖国喝彩
阆中市:劳资专管员培训会召开
乡风
我为燕达代言
——记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成立10周年活动
黄凤林:甘作失能老人的“孝子贤孙”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