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纸上权利”变真金白银
——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拉开“攻坚战”

2018-09-11 01:35
21世纪 2018年8期
关键词:藩篱政法最高人民法院

文_本刊记者

不可否认的是,法院判决后“执行难”现象早已存在,而且并非个例。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学专家表示,一直以来,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行为,严重妨碍了执行工作,是长期制约执行工作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有的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制造资不抵债的表象;有的通过假离婚、假合同转移财产;还有的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干扰、阻碍执行等等,不一而足。有专家分析,“执行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总体上来说,可以归纳为四大难题:查人找物难,应对规避执行难,财产变现难,有效管理难。

法院案件一旦遇到“执行难”问题,既损害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如何更好地解决“执行难”,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升司法公信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是为解决“执行难”问题而量身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在解读《意见》时表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又是司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胜诉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终保障,对于维护法律权威、实现公平正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执行攻坚”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破解“执行难”现象,就是要让群众的“纸上权利”变成切切实实的真金白银。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人民大会堂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由此拉开了“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序幕。如今,两年多过去了,经过艰苦努力,“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并进入了“执行攻坚”阶段。而来自以政法战线为主体的“执行攻坚”的力度,正是民众所能切实感受到的“温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猜你喜欢
藩篱政法最高人民法院
办实事解难题 努力提升政法工作质效
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发掘、发展、发现——突破记叙文写作藩篱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드라마 ‘인민의 이름으로’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破藩篱 插翅膀——承德与北京的故事
坚定信心 突破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