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往事

2018-09-11 03:01陈浩杰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纸尿裤冰箱制造业

陈浩杰

40年来,中国制造在开放与竞合中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世界工厂”由此炼成,“由大到强”任重道远。

1978年10月28日,年届83岁高龄、早已“退居二线”的松下幸之助,冒着细雨在松下电器的工厂大门外迎接一位特殊的客人——邓小平。

邓小平出访日本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参观日本企业现代化的生产面貌。当时的日本制造,被认为是二战后的一个经济奇迹。

认识到差距后,中国制造开始赶路。在邓小平访问日本后不久,中国首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一大批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发达国家经验,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开放的第一步。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制造仅有化工、机械等13个大类行业,如今则覆盖了国际标准行业中制造业大类的24个行业组、71个行业和137个子行业,成为全球制造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

40年来,中国制造业经历巨变之历程,见于几个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关键节点:

比如,上世纪80年代打开国门之初,一批善于引进技术、专注于“质量”的乡镇企业,最先获得了市场经济的通行券;

又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制造步入“与狼共舞”的时代,大批民族品牌在真正的市场洗礼中锻炼成长;

再比如,七年后的國际金融危机让中国制造经历了一次集体阵痛,从贴牌生产挣快钱到自主创新求发展,一些优秀制造企业迎着风浪走向自立自强;

又比如,2015年“海淘”的兴起以及新一轮消费升级到来,中国制造低端产能过剩和中高端供给缺乏之间的矛盾凸显,一些新兴制造企业因注重品质而找到了升级的方向……

进入新时代,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尤为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经济要避免脱实向虚,要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

面临新工业革命机遇和全球竞争新挑战,我们在此重温中国制造业40年来的一些标志性故事,透过巨变的窗口看未来。

质量的启蒙

1985年12月,一封投诉冰箱质量差的用户来信寄到了青岛电冰箱总厂,即海尔的前身。

彼时,这家冰箱厂刚刚创立一年。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启动工业经济改革,强调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搞活企业。同很多国内生产企业到国外买技术一样,海尔也投入巨资,从德国引进了一条技术先进的冰箱生产线。靠着这条生产线,海尔开始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对海尔来说,这次投诉其实算不上什么危机。那是一个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冰箱需要凭票购买,即便如此,有票都很难买上。有瑕疵的冰箱也是抢手货。

但时任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从400多台冰箱中查出了76台有缺陷的冰箱。如何处理?一些人提出,质量不好的冰箱可以当成员工福利低价卖给海尔员工。由于产能有限、售价高昂,一台冰箱是很多家庭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张瑞敏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

他不曾预料到的是,砸冰箱很快就成了一个热点新闻,并成为整个中国制造的一次质量启蒙。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国民经济还处于恢复初期,许多企业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高。国家经贸委为此发出通知,决定于1978年9月在全国开展“质量月”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的社会风尚。

正是从砸冰箱开始,海尔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时代。1989年,国内冰箱市场第一次出现了逆转,市场供大于求,冰箱厂家纷纷降价促销,而海尔冰箱却逆势提价12%,依然受到消费者的争抢。

“那时物资还紧缺,很多人并不认为不合格的产品就是废品,他们觉得那是二等品三等品,你便宜点一样可以卖出去。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我就觉得必须把大家这种观念彻底改变过来。”张瑞敏这样回忆当年往事。

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的真实逻辑。彼时,小商品、汽车零部件、白色家电等制造业产业开始从欧美向亚洲转移,一批中国制造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抓产品质量率先成长起来。

然而,设备的引进不等同于掌握了技术。即使很多产品实现了在国内生产,但是主动权依然掌握在外国企业的手中,一旦出现技术升级,在技术匹配的制约下,中国不得不继续引进技术。因此,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不能一味地依靠外国,必须努力提升自我。

竞争的洗礼

2001年11月9日,吉利终于拿到了期待已久的汽车准入牌照。第二天,伴随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的一声槌响,世贸组织向中国敞开了大门。

“假如中国不加入世贸组织,我可以说,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吉利。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才同意吉利进入轿车这个行业;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以吉利汽车才有可能走遍全世界。”多年之后,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反复强调。

2001年被业内称作中国的“家庭轿车元年”。在此之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封闭的。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汽车行业陷入发展停滞的泥潭。1994年到1999年,汽车工业产能连续5年增幅不到5%,一边是产能上不去,一边是销量上不去,大量的成品车积压在汽车厂商的库房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从2001年起,中国开始大幅降低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逐步开放国内汽车市场。世界主要汽车厂商随即悉数进入中国。

“狼来了”的故事对民族汽车品牌来说,却犹如生死关头。甚至有行业人士直言“中国汽车产业将全军覆没”。

“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是李书福给吉利定下的企业使命。低价,成为吉利的市场敲门砖。伴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国内家用汽车消费市场很快迎来爆发式增长,奇瑞、比亚迪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靠着低价在市场上异军突起。

事实上,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口汽车逐年增加,与此同时自主品牌汽车的产销量也水涨船高。2001年,国产轿车产销量仅70万辆,到2010年,国内基本型乘用车销售已达949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占轿车市场的30.9%。

十年时间,中国汽车产业不仅没有全军覆没,反而实现了产销量全球第一的奇迹,中国汽车市场也开始进入连续的降价期。李书福说:“当年的夏利每辆13万元,而今天同类同档车每辆3万多元人民币;当年的桑塔纳每辆20多万元,还要排队购车,现在同类同档车价格只要5万元人民币。”

“入世倒逼了汽车产业的改革,改革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彼时担任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的龙永图评价道。

不仅是汽车业,加入世贸组织,整个中国制造业在洪水般的冲击中挺了过来,在挑战中顽强求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到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品出口国。2009年,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已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而中国出口额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10年间上升了613%。

借鉴外国技术,再加上优秀的集成组装制造能力,中国制造业在计算机、手机、汽车等领域出现了大批知名自主品牌。与此同时,出口导向型产业在东南沿海显著集聚,东莞的电子、晋江的体育、绍兴的纺织、义乌的小商品……中国制造业在服装、电子机器、家电等领域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生产规模。

继英国、日本之后,中国成为又一个“世界工厂”。

危机的阵痛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在金融危机的“寒流”中,中国制造业同样遭受重创。

以家电业为例,中国的许多家电生产企业国际、国内销量同时下滑。市场研究机构中怡康当时的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中国家电业规模增速从之前的14%~15%骤降至4.5%。

其中,彩电行业尤为不乐观。经过多年培育,当时的国内液晶电视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日韩品牌彩电占据了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以日韩企业为主的上游企业完全控制了液晶面板,垄断了核心器件,留给中国彩电整机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为求夹缝中生存,国内家电企业只能价格血拼。

在一次国际展销会上,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与一家海外模组企业谈合作,对方说海信拿回他们的模组产品拧上四个螺母就可以装机销售。这让周厚健非常不安:如果只剩下拧螺母和打价格战了,中国家电企业那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经营环境恶化,成本优势弱化,已经被逼到死角的国内彩电企业,该如何活下来?

带着这样的思考,2008年这一年,周厚健决定在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面对压力,海信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出击:自主研发42英寸LED液晶电视;建立第二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将产能提高到300万台以上;在埃及建立第4个海外生产基地;研发国内第一款音视频领域数字处理芯片……

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开拓,一系列大动作,让海信这家一向低调的企业成了当年家电市场的主角。以自主研发技术为利剑,直接与日韩等全球龙头企业肉搏,海信不但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也支撑了其在中国彩电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危机的洗礼,也令中国制造业在经历快速发展之后,逐渐冷静下来,开始审视自身的優势与劣势。毫无疑问,中国制造业企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中国货物出口的49%、高科技产品出口的三分之二都是在华外资企业实现的。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显然不足以支撑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制造业从模仿走向创新、从低端走向高端已是业内共识。

反思之下,必有反弹。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中,中国制造仅用了16个月就走出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到2010年,900多种“中国制造”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这一年,从一个小山村起家的吉利,收购了世界汽车名企沃尔沃;并在5年后帮助沃尔沃创下该品牌建立88年来全球汽车销量的历史新纪录。一位沃尔沃海外员工感慨:“沃尔沃从没有经历过这么快速的成长。吉利与沃尔沃的合作,带来了真正的双赢。”

那段时间,在德勤每3年出版一次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中国在2010年、2013年、2016年均位居第一名。

升级的力量

2014年底,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王胜地拎着帮朋友代购的大包小包的纸尿裤回国,此时他已经清楚了自己要奋斗的方向。

“又不是什么特别高科技的产品,国内难道就做不出一个好的纸尿裤品牌?”中国人在国外超市抢购纸尿裤的现象,让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王胜地很是不服。回国几个月后,王胜地卖掉了房子,创办了“爸爸的选择”。

“纸尿裤虽然道道很多,但总体技术含量并不高,我们很快就突破了,在产品质量上完全对标国外一线进口品牌。”王胜地说。然而,比起研发产品,打开市场才是更大的挑战。

价廉质低一度是中国制造的标签。王胜地发现,很多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纸尿裤戴着“有色眼镜”,宁愿“海淘”高价的进口品牌纸尿裤,也不愿意购买性价比更高的国货。

“海淘”在2015年经历大爆发。尼尔森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网购者中有海外网购经验的比例在2013年及2014年都是32%,但在2015年大幅跃升至63%。王胜地的创业正好赶上了这个时间点。

为此,他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旅居生涯”,先后跑了一百多个位于不同城市的展会,面对经销商和消费者,将自己的纸尿裤和国外大品牌纸尿裤做现场实验对比,以眼见为实的方式,让他们建立对国货的信心。在王胜地的不懈努力下,“爸爸的选择”销路渐渐打开。

在一次展会上,一位来自日本的客商看中了“爸爸的选择”,提出想将其引进到日本售卖。这位客商出价很低,在他看来,中国制造的东西要想进入日本市场,只能走低端产品路线才有可能成功。

这遭到了王胜地的拒绝。因为他不仅要用国货赶走“海淘”,让国人有尊严地使用国产品牌,还要让中国制造赢得全球尊敬。

2017年,“爸爸的选择”销售额突破了3亿元,不仅在国内畅销,还卖到了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纸尿裤为基础,打造集研、产、学、用为一体的世界级一流日化企业,是“80后”王胜地的新目标。

开放带来竞争,也带来了推动升级的力量。“中国必须有强大的制造业,来提供消费升级所需的高质量产品,当下中国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需要加速完成升级换代,摆脱低附加值的简单制造。”王胜地说,他希望“爸爸的选择”能成为国货升级的先行者。

王胜地们的做法,也是国家层面的导向。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上述行动开展以来,中国消费品行业目前已有5000种产品实现了内外销的同线、同标、同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已连续4年保持90%以上。

正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所说,中国经济开始以质取胜,中国制造不再是“大路货”的代名词,而是在全球中高端产业拥有了一席之地。

创新的突破

2018年7月31日,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饶芳权顶着高温又一次走进了格力电器。当天揭牌的格力电器电机与控制院士工作站,正是饶芳权主导的科研团队与格力之间的强强联合。

就在一个多月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刚刚在股东大会上说,格力要成立自己的院士工作站,培养自己的院士。成立院士工作站,是格力电器全新再造计划的一部分。

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来形容加快科技创新的紧迫感。“总书记说,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企业家来说,这就是使命。”董明珠说。

进军智能装备,是董明珠2012年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后干的第一件大事。作为一个行业外来者,格力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实现了智能装备技术和产能的快速提升,成为中国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内一匹黑马。更重要的是,格力电器为中国制造赢得了核心技术上的突破。

众所周知,智能制造是全球开放竞争的焦点。就机器人领域来看,预计到2022年中国市场将占全球总量的38%以上。而伺服电机作为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元件,是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成本占工业机器人总成本20%左右。长期以来,国产工业机器人所用的伺服电机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格力发布的自主研发最新技术显示,格力从功率密度、齿槽转矩、电流环设计等三方面入手,自主研发出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被科技成果鉴定会专家组评审,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伺服电机功率密度、过载能力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以机器人制造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是世界各个国家聚焦深耕的新兴领域。格力把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作为除空调发展之外的另一翼,可以说是非常有远见的。”饶芳权说。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家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国制造要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中国的制造业三句话可以概括,一是制造业大国,到2013年就已经是全球No.1,占全世界工业增加值24%;二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不用多说;三是大而不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说,“不强”的表现就在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

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撑关键共性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中国制造正在进行一场“强起来”的革命。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上,国家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措施也在路上: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松绑汽车业合资股比,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全球竞逐与“家门口的战争”愈发激烈。

从接受启蒙到竞争洗礼,从承受阵痛到主动升级,从模仿借鉴到创新加持,中国制造在开放的大环境下逐步升级,但“由大到强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柳百成说。

猜你喜欢
纸尿裤冰箱制造业
冰箱是谁发明的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检测婴儿纸尿裤吸收芯层的新方法
肩上冰箱
冰箱里的细菌会被冻死吗
冰箱除异味
凭出生证扔尿布
天气冷,宝宝纸尿裤是不是得买厚点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