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语文阅读课堂

2018-09-11 09:46周红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莎莉文凯勒布娃娃

周红霞

语文教师能从學生出发,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并为此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标准,用以检测和调整课堂教学,使课堂实现学、教、评的一致性,是真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这是我此次执教《再塑生命的人》后,对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课教学核心意义的思考。此处的“学”,指学生需要掌握何种知识与能力;“教”,指教师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与能力;“评”,指评价学生掌握该知识与能力的标准。只有这三者做到一致了,语文课堂才可以说得上是有效的。我认为,要达到学、教、评三者的一致性,需要在目标设计、流程设计上作统筹安排,在实施过程中作灵活变动。

第一,我们需要对教学设计的目标作一致性考量,即对一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进行一致性建构。这个考量过程,可以简称为“学教一体”。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一书中主张从教学内容入手谈语文教学,即主张用“先教学什么,再教学什么,后教学什么”的方式讨论语文教学。这个教学内容,其实就是学生的学习内容。那么,“学教一体”的建构,首先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而“学什么”,应该依课程标准、教材要求、语料特点而定。

以《再塑生命的人》一课为例,本课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说,学习这篇课文,要关注第四学段(七——九年级)中对七年级学生的总要求:“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 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说,应关注第三单元的单元要求:“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重点学习默读;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在阅读中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还要关注教材对自读课文的要求:“学生自主建构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 从《再塑生命的人》一文本身来看,它选自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内容上讲述的是安妮·莎莉文刚刚走进海伦·凯勒生活时的故事;情感上偏于含蓄,但字里行间均流露出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写法上要点明确——标题含义丰富,开头开篇明义、提示内容,结尾情感浓烈。教材简析主要着重突出安妮·莎莉文老师再塑海伦·凯勒生命的意义,但是,我想,从海伦本身的成就而言,莎莉文老师固然重要,可她自身强烈的求知欲、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她生命被再塑的根本原因。故而,“再塑生命”的含义,应该更丰富、更多元。

精心地解读教材,目的只有一个:学生应从中学到什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语料特点,我认为,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要学会:

1.知识上:掌握本课课文的基本内容、结构,感知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两个人物的特点,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力上:学会在默读中抓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语句提取文章信息的方法。

解决了应该“学什么”的问题,就能据此定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1.能在默读中圈点勾画关键信息,从而梳理课文内容,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2.能通过寻找和分析文中表现“我”的心理的句子,探究“我”的形象,深入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备课时,思考学生应“学什么”是对整堂课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量,思考教师应“教什么”则是根据文本特点对“学什么”进行细化、落实的方法途径。以综合考量为基础,以细化落实为内容,能实现“学习内容”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第二,我们需要为学、教、评的一致性设计合适的教学流程,即给学生搭建学习台阶,并为每个台阶的达成度设置合适的评价标准。这就是“以教带学”、“以学定评”。

王荣生教授在《散文教学教什么》中提到过,散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学习台阶,一个台阶就是一个学习内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一堂课中适宜搭建的,一般是两三个台阶,以循序渐进地解决两三个教学问题。

用此方法落实到教学《再塑生命的人》,就需思考:要搭建几个台阶,这几个台阶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这些学习内容是否和教学目标相一致。更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我在执教《再塑生命的人》时,为学生设置了两个台阶:

1.默读验证猜想。

2.精读了解人物。

台阶1,对应“提取关键信息,梳理课文内容,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的教学目标。台阶2,对应“寻找和分析文中表现“我”的心理的句子,探究“我”的形象,深入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的教学目标。同时,为其分别设置过程性评价标准,以此检测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达成度:

课堂知识与能力目标达成度评测表(一)——针对“默读验证猜想”环节

序号达成度描述等级

1能在4分钟内默读完课文,同时结合旁批,独立准确地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概括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和之后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准确分析和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特点。优秀

2能在4分钟内默读完课文,结合旁批独立圈点勾画部分关键词句,在讨论中补充修正自己的答案,比较准确地概括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比较准确地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特点。良好

3能在4分钟内默读完课文,会结合旁批圈点勾画,根据讨论找到关键词句,理解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根据提示比较准确地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特点。合格

4默读课文的速度比较慢,不能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讨论后仍不能理解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和之后的生活,不能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特点。不合格

课堂知识与能力目标达成度评测表(二)——针对“精读了解人物”环节

序号达成度描述等级

1能快速默读课文,同时结合旁批,独立准确地画出“我”的感受与认识的句子,准确朗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准确概括海伦·凯勒形象特点。优秀

2能快速默读课文,同时结合旁批,画出部分“我”的感受与认识的句子,在讨论和朗读中,比较准确地概括海伦·凯勒形象特点。良好

3能快速默读课文,同时结合旁批,画出部分“我”的感受与认识的句子,在讨论和朗读中,概括海伦·凯勒的部分形象特点。合格

4默读课文的速度比较慢,不能画出“我”的感受与认识的句子,或找到句子不会分析,讨论后仍不能概括海伦·凯勒的形象特点。不合格

根据教学目标来思考教学环节和各环节学习内容,再根据学习内容设置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即“以教带学”、“以学定评”,是实现课堂学、教、评一体化的基础。

第三,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教学目标作调整,即改变“台阶”的长度和宽度。这可以称之为“以评定教”、“以评定学”。

为此次赴河源执教《再塑生命的人》,我在顺德本校也预教了一次。同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下,两堂课的课堂流程是截然不同的。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接触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海伦·凯勒和她的老师莎莉文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时,他们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和经验,在初次默读《再塑生命的人》时,便能快速找到标志性句段如第1段、第5段、第13段,从而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大意,并概括出莎莉文老师富有爱心、耐心,具有出色的教育才能的特点。故而,我为本课设置的台阶1——“默读验证猜想”,达成度是比较高的:从学生课后学生所填写的评测表(一)可以看出,在15分钟左右的独立和合作学习后,只有3个学生勾的是“合格”栏,1个学生勾“不合格”栏,其他学生均以“优秀”、“良好”完成该台阶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1。当然,这些情况,在课堂上也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基于此种情况,我在第一个教学台阶中,将内容的感知淡化,重点训练学生言简意赅概括事件和准确用词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学生课堂生成,把课堂突破点放至台阶2——“精读了解人物”,学生通过重点赏析文中表现“我”的心理的句子,体会到一个不平凡的聋盲人形象:求知欲强、好学、坚毅、有悟性、热爱生活、情感丰富,并深入分析“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继而由学生自行归纳和概括标题的多元含义:富有爱心和高超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的生命,“我”也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和坚毅的品质再塑了自己的生命。能再塑我们生命的人,有给我们帮助和指导的他人,也有美好的自己。而從课后学生对评测表(二)的反馈也能看出,学生也大多能以“优秀”和“良好”作为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

这堂课的实施,是在“学教一体”、“以教带学”、“以学定评”后达到学、教、评的基本一致性的实施。

而河源的许多学生只是事先阅读了一下课文,对海伦·凯勒其人、其作品并不了解,在教师导入《再塑生命的人》时,甚至有学生说到是用“捐器官”的方式去再塑生命。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一定差距,有些学生搞不清旁批是什么,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默读。很多学生在默读完一遍课文后,还不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通过抓关键词句默读课文,把握大意”这一默读方法。为此,在同样的教学设计下,我将重点放在台阶1——“默读验证猜想”,主要达成“提取关键信息,梳理课文内容,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这一目标,甚至将一节自读课当成一节教读课来上,学生主要要做的事情,便是在课文中筛选语句、提取信息,而我则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默读的方法和技巧:抓住标题、何事、何感三个关键点帮助阅读。以期通过这一课的训练,学生去阅读其他的文章时,能快速把握大意、概括内容。应该说,这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有习得、有生成的,课后学生的评测表(一)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少部分为“优秀”,大部分为“良好”与“合格”,几个学生为“不合格”。

虽然我当时有了将重点进行调整的意识,但是,拘泥于一堂课的“完整性”,我仍然想在一堂课内达成台阶2——“精读了解人物”。故而,在用了近25分钟基本达成目标1后,我匆匆跳入台阶2的学习,并主观地删去了学生研读文本的时间,直接以问答代研读,以求实现对海伦·凯勒这一人物的了解和对标题含义的深层分析。虽然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基本做到答有所问,但很显然,这种认知不太具有主观能动特点,也不能深入学生思维,故而,在课后学生的评测表(二)中,反映出来的便是:大面积集中在“合格”一栏。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我没有从评价的角度,做到“以评定教”、“以评定学”,未能做到学、教、评的真正一致性。其实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都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情况,譬如因教学进度、考试进度、公开课等诸多因素,而忘记最关键的一点:“以评定教”、“以评定学”。不管学习内容定得多么科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多么贴切、环节设置得多么巧妙,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会处于一个未知状态。这个时候的评价意识就尤为重要:只有你教什么,学生学会了、会学了,才是真正的达成目标。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学会了、会学了,就看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这个评价可以以文字方式呈现,也可以以动态的教师观察呈现,不管是何种呈现方式,评价标准必须在教师脑海中具体化。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课堂环节进行评估,根据学生达成情况对个别“台阶”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调整,才是真正实现学、教、评一致性的保证。比如此次在河源执教《再塑生命的人》,我应该在课堂中拉伸台阶1的长度、拓展台阶1的宽度,来为台阶2的实现做铺垫。甚至,台阶2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延伸至下一节课。

学教一体、以教带学、以学定评是学、教、评一致性得以实现的基础,以评定教、以评定学是学、教、评一致性得以实现的保证。语文教师在阅读课教学的备课上课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学、教、评一致性的考量,将会再塑语文阅读课堂,真正使阅读课教学呈现知识与能力的螺旋上升与提高。

参考文献:

①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9

②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

附《再塑生命的人》课堂实录

(一)游戏导入

教师布置学生二人一组,玩写字猜字游戏(一人蒙上眼睛,让另一人在手心写字,然后猜字,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猜出来的意思),简单体验盲聋哑人感受。引出海伦·凯勒其人:出生后19个月便被重病夺去听力、视力,成为一个盲、聋、哑人。

(二)猜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第45页。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好吗?

(生齐读课题。)

师:真棒!声音很洪亮。

师:你们看到这个题目,会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吗?

生:一个人的生命不是只有一次吗?为什么要再塑?

师:哇,你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一个人的生命不是只有一次吗?怎么能再一次塑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板书:再?)还有问题吗?

生:再塑生命的人是谁?

师:到底再塑生命的人是谁呀?(板书:谁?)

师:你们猜是谁?

生:作者。

师:作者是……

生:海伦·凯勒。

师:那么,她怎么能再一次塑造自己的生命呢?如何再塑呢?

(三)默读验证猜想

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结合旁批①和②,同学们,旁批在哪里知道吗?是哪个地方,你指给我看一下!

(生用手指书本的注释部分。)

师:旁批是课文旁边的,不是下面的。旁边空白的地方有一段一段的话,看到没有?我们现在的语文书上,自读课文都有旁批,这些旁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读懂课文。我们现在看到旁批①和旁批②,在哪里?找到没有?

生:找到了!

师:我们结合这两个旁批,然后采用默读的方法,什么是默读,我们来巩固一下。

(出示默读要求,并解释。)

师:请同学们结合这个图,迅速默读课文!

(出示图表:)

师:先标段落序号!老师开始帮你计时。

(生默读,师巡视。)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

师:嘿,不错!我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看完整篇课文。自己想一想,现在思考一分钟,你觉得莎莉文老师如何再塑“我”的生命啊?这个表格给你什么提示?

师:不用写,说出来就可以了!现在把你的想法和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

师:有没有小组同学可以来说一说!你们的讨论结果是什么?

(生沉默)

师:先做最简单的!关键之日是什么时候?

生:1887年3月3日。

师:关键的人是谁?

生:安妮·莎莉文老师。

师:你们很棒,找到了!知道了就要大胆地说出来!那么在这一天之前和之后,“我”的生命有什么变化?在课文中找一找,你觉得是什么变化?

生:在老师来之前,是第2段到第5段,写了我不能说话,也不能听见什么声音,也看不到,显得我非常无聊。之后,安妮·莎莉文来了之后,她教我写英文单词,让我每天都可以练练字,知道字怎么写,不会无聊。

师:我觉得你很有自己的特色,你看了一篇文章后,喜欢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这一篇文章。

(四)精读了解人物

师: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课文的第5至13段,用波浪线画一画句子,思考一个问题:有了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海伦·凯勒一直是幸福的吗?为什么?

师:需不需要再默读?

生:不需要。

师:老师尊重你们的意见。那现在你们来大显神通!

生:她并不是一直幸福的。莎莉文老师首先给了她一个布娃娃,然后让她练了几个星期,布娃娃的单词怎么写,后来,因为这个单词写得太久了,“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就抓着新布娃娃往地上摔。

师:我们来看一下,他说是因为这个单词写得太久了,觉得不耐烦了,抓着布娃娃往地上摔。你觉得这个地方她是不幸福的。他刚才就用了老师的这一个答题的方法。(投影出示答题句型示例。)

生:我觉得第9段的,莎莉文老师教她“杯”和“水”,和“我”发生了争执,她拿起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

師:那你觉得这里你感觉她幸福还是?

生:不幸福。

师:继续说。

生:她幸福的原因是莎莉文老师教她辨别了水。

师:你从这里感觉她是不幸福的。为什么你会感觉她不幸福?

生:因为她自己脾气暴躁。

师:很好,请坐!我们发现一个人脾气暴躁的时候,他是不幸福的。而且我觉得,她刚才找的这一段里,她是对布娃娃,既没有同情,也没有爱。她的世界是没有温柔和同情的,那么,这样的一个世界,她是不幸福的。

生:第12段,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作者海伦·凯勒把布娃娃摔碎了,把老师送给她的布娃娃摔碎了,她后悔莫及,让她感觉很不幸福。

师:感觉很不幸福,为什么呢?

生:因为布娃娃只有一个。她现在终于懂得了布娃娃也只有这一个,摔碎了就再也不会有另一个出现了。所以她当时觉得是不幸福的。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是因为她发脾气连累到了布娃娃,所以她悔恨莫及。

师:所以你觉得她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福的?

生:不幸福的。

师:请坐!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啊?

师:老师的感想和你的有点不一样!听听其他同学说。你来!

生:第6自然段,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来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布娃娃,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博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我觉得她是幸福的。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莎莉文送她一个布娃娃。

师:好,请坐。同学们刚才分析了海伦·凯勒在安妮·莎莉文老师来了之后,有各种不同的感觉,这些感觉,既有幸福,也有不幸福。(板书:何感)那么,为什么最后海伦·凯勒她说: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为什么她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呢?

师:你们都没有她幸福!她是一个盲、聋、哑的孩子,可她当时觉得,世界上没有人比她更幸福了。这是为什么呢?她一路上仍然经历了不幸福和幸福,经历了开心和不开心啊!

生:因为她知道世界上每个东西都有生命。

师:因为她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每个东西好像都有了生命。那么我们从最后一句一直延伸到最后两段话,第12段和第13段,我们一起来朗读一次。

(五)拓展延伸

(投影出示阅读推荐。)

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海伦·凯勒写的。我们今天的《再塑生命的人》就是选自这一本书,她的这本书里面,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小标题,那么同学们课后用老师的这个方法:抓住标题,问自己写了什么事、有什么感想,去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好吗?

师: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和厄运作斗争的名人的故事,老师还有一本书推荐给大家,叫做《名人传》。下课!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新球初级中学528300)

猜你喜欢
莎莉文凯勒布娃娃
心别失去方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爱是黑暗中的光明
布娃娃打吊针
布娃娃脏了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
可爱的布娃娃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