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该如何“结合”?

2018-09-12 03:42穆光宗
中国卫生 2018年7期
关键词:医养家庭医生居家

文/穆光宗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14次提及“养老”关键词,涉及养老制度、养老服务、养老供给等诸多方面,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离不开对医养结合的关注,我国的目标是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预防为主 复健为重 护生为上

从性质来看,医养结合可以说有3个类别或者3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预防性为主的医养结合。针对健康老人和亚健康老人,从保护健康功能和促进健康寿命两方面来实现健康老龄化。提高个人的健康责任感,从健康态度、知识和行为三方面来提高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素养,关注生命“微健康”,自己做健康老龄化的主人。重视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早期诊疗。

第二道防线是复健性(治疗性)为主的医养结合。老年人患了重大疾病,必须住院甚至手术治疗,否则性命不保,医院就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养老场所。在此期间的治疗不应该是损伤性的,而应以恢复健康为宗旨。

第三道防线是护生性(护理性)为主的医养结合。从“医—养”拓展到“医—养—护”,对慢病和失能老人开展长期护理,这就是护生护理性医养结合。护生需要“身—心—灵”全方位的关注、关爱和关怀,比如临终关怀和对优逝善终(安乐死和死亡质量)的关注。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生理机能开始衰退,甚至出现失能,导致依赖固化、尊严受损,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受到严峻挑战。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多方参与的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体系迫在眉睫。

多途径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

除了医院与养老院之间的合作,医养结合还应该有哪些形式?优良的医养结合模式至少需要满足两个原则:一是方便原则,看病便利,报销方便。二是品质原则,提供的医养服务要有品质、让人放心、令人满意。

医养结合存在以下几种模式:

“家庭医生+居家养老”。为此,需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房等医疗健康服务项目。今年4月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文要求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明确要优先做好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引导居民找基层家庭医生团队就诊。

“社区医疗+居家养老”。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应该是医养结合发展的方向,但目前,我国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然满足不了老年人的医养护需求,配套功能匮乏,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全科医生配备不足,辅助检查设备缺乏,常用药品也不足。

“医院医护+居家养老”。这是最常态也是最困难的医养模式,随着少子老龄化的发展,家庭的“养老—照料”功能急剧弱化,老年人就医难问题日趋突出。除此之外,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小病扛着过,大病等着死”的状况也不鲜见,医养资源的供给性、获得性和公平性亟待解决。

“医院医护+机构养老”。这种模式包括几种形式:一是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二是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三是护理性床位占一定比例的养老机构;四是具有较强医养护功能的老年护理院。这种模式下,养老机构可增设医养结合病床或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科室覆盖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开展签约服务等,加快医疗养老机构转型升级。

杜绝医养两张皮

要发展医养结合,须重视中西医有机结合,发展中国特色医养事业。中医药源远流长,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医养依靠的资源,在现代医养依然大有可为,这方面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鼓励综合性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医联体,实行对口支援、双向转诊、医护培训等措施,提高基层养老行业从业者医疗服务水平,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责任医生评估考核机制,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地方养老机构从规划布局到运作机制存在“医养两张皮”现象,这是目前基层医养结合面临的突出问题,新的机构改革有望改变部门分治的格局,尽快实现医疗和养老资源的协调统一。

培育老年医学护理人才。要发展医养结合,必须解决人才缺乏问题。为此,应鼓励加大基层全科医生和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用人单位还要用事业的愿景、职业的声望和薪酬的激励等多方面举措,用好和留住人才。

有效提供医养服务和产品,净化医养市场。部分老年人之所以容易受到一些虚假宣传的迷惑,购买对身体有害的保健品、药品,与其强烈的医疗康复需求、健康信息不够对称和自身容易心软轻信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医养服务和产品市场本身不够规范、鱼龙混杂和良莠不齐,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来培育市场的良知和道德共同体。

农村医养结合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居养老人健康风险大。一方面,分散养老的失能或独居老年人最好能够集中养老,以便提供医护服务,避免养老风险;另一方面要强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养功能,由其为辖区内养老院或老人照料中心提供巡诊服务,这种就地开展上门基本医养服务的形式,既能降低老年人和家庭的医养成本,也方便了老年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追求。

猜你喜欢
医养家庭医生居家
医养当兴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 论文摘要汇编
——家庭医生的体检经验
聚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