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电针为主对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和形态的影响

2018-09-12 13:37易志勇彭田红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电针

易志勇 彭田红

【摘要】目的:分析电针为主对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传导速度(SCV)和形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41例行电针治疗,并辅以物理激光照射,对比治疗前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和形态变化换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电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率可达90%以上;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显著提升(P<0.05),且正中神经横纵径异常及末端肿胀情况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腕管综合征患者行电针为主、超声照射为辅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纤维损伤情况,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正中神经传导速度。

【关键词】电针;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CTS)是常见的神经卡压性疾病,通常是因患者腕部管内压力异常增高,使得正中神经在腕管内遭受卡压,引起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症候群[1]。CTS女性患者略高于男性,其原因尚不明确,常见症状为手指麻木无力,病症初期表现为夜间手指麻木,大多患者都存在夜间手指麻醒经历[2],且多发于中指或中指尖麻木,随着病症发展,麻木感逐渐扩散到拇指、食指,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整个前臂或上肢异常麻木感[3],病症后期患者手指知觉异常减退,手掌部分肌肉出现萎缩、力弱,手指对捏力量严重下降[4],甚至无法进行对捏活动,此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因此,能够尽早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对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减小正中神经损伤有着重要意义,本次我院将中医电针运用在CTS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医治的41例CTS患者为观察对象,男17例,女24例,年龄22.4~67.6岁,平均年龄(41.27±11.46)岁;病程23.8d~25.9个月,平均病程(16.18±4.39)月;其中拇短展肌萎缩4例,前臂僵硬无力5例,单侧病变25例,双侧病变16例,糖尿病史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TS临床诊断标准,并表现出手掌麻木无力、挠侧1~3指知觉减退症状。

1.2 方法

1.2.1 电针治疗

患者取平卧位,使用针刺部分皮肤完成消毒工作后,选用0.35mm×40nm毫针,选取患者大陵、手三里、曲池、内关、合谷等穴位行电针治疗,使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常规针刺,当患者出现针刺感后,连接脉冲电针仪,波形调整为连续波,设置频率1~5Hz,输出强度据患者耐受力而定,电针治疗1次/d,20min/次。

1.2.2 辅助治疗

使用物理超短波照射患则腕部关节掌、背两侧等位置,热量适量,治疗15min,1次/d;使用接触移动法以患者腕掌侧面为中心,沿着正中神经走向为其进行超声波治疗,调整设备频率2~5MHz,输出功率380mW,1次/d,10min/次;并在睡前使用夹板固定患者腕关节。所有治療10d/疗程,疗程完成后间隔2d后进行下疗程,3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评估临床疗效。

评定标准:

(1)显效:治疗后患者手腕僵硬、手掌麻木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有效:手腕僵硬、手掌麻木等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及控制,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剧。

通过我院现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

(1)使用顺行法对运动神经传导进行检测,通过对患者腕部、肘部及正中神经进行刺激,并在小指展肌、拇短展肌出进行记录,分别检测中指、拇指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拇指-腕SCV、中指-腕SCV)及感觉神经电位波幅(拇指腕-SNAP、中指-腕SNAP);

(2)在患者腕横纹部进行电击刺激,刺激强度略高于引发运动神经最大波幅,并通过检测电击记录拇短展肌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及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期(DML)。

使用彩超诊断系统观察正中神经形态变化,检查使用线阵探头,设置频率8~12Hz,将患者腕部放置于平物上,取伸展位,并适当移动腕部,观察患者腕管正中神经的横纵径,横径大于纵径3倍为异常,正中神经近端≥10mm2为异常肿胀。

1.4 统计学

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经3疗程治疗后,41例患者中显效19例(46.34%),有效20/41(48.78%),无效2例(4.88%),有效率95.12%(39/41)。

2.2 对比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

治疗3疗程后,各项神经电生理指标相对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SCV、SNAP明显提高,DML显著缩短(P<0.05),见表1。

2.3 对比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超声形态变化

治疗前正中神经横纵径异常患者29例(70.73%),治疗后横纵径异常13例(31.71),显著低于治疗前(X2=30.469,p=0.000;P<0.05);治疗前正中神经近端异常肿胀患者26例(63.41),明显高于治疗后正中神经近端肿胀11例(26.83%),(X2=28.464,p=0.000;P<0.05)。

3 讨论

腕管位于人体手掌根部,由腕横韧带与腕骨形成,是一种“隧道”结构[6]。腕管内部空间狭小且组织排列紧密,极易出现腕管内容物增加或腕管减小等情况,引起腕管内压力提升,对其内部中正神经造成剧烈压迫[7],导致神经纤维出现炎症、充血,并逐渐出现脱髓鞘变化,进一步引发神经轴索变性,为患者带来不可逆损伤。

通过对中正神经SCV检测是临床诊断CTS最有效可靠的方式,神经SCV变慢及神经潜伏延长可有效反映神经脱髓鞘改变状态,且SNAP降低表示神经出现轴索变性。中医认为,CTS属于“痹症”范畴,主要受风寒、外伤、多度劳损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筋脉损伤、气血运作不顺进而引起病症发作181结合中医中“经脉所过,主治能及”的选穴原则,选取患者手三里、合谷、大陵等穴位,给予电针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疏通患者神经脉络、缓解痉挛、增强肌腱张力,刺激神经生物电冲动,使受损正中神经良性变化,同时,通过电针刺激还能提高局部皮肤及脏器间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并能在一定程度提高人体免疫能力[9];通过超声治疗可有效促进正中神经水肿吸收,软化脱髓鞘,提升神经组织生长速度;此外,过度用手将形成累积性劳损,加重CTS症状,腕管内部压力大小也与加腕部屈伸程度有着密切联系[10],而当腕关节在中立位时,腕管压力最小,因此,在夜间使用夹具将患者腕关节置于中立位,更加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中正神经膜水肿及纤维化程度,提升治疗效果。此外,通过彩超观察正中神经形态变化发现,治疗后神经形态异常情况虽然明显减少,但仍有较多患者存在形态异常情况(25%以上),通过电针治疗不能在短期内有效改变神经形态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电针为主方式在治疗CTS时拥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正中神经SVC,但在改善其形态变化时还需要更期观察。

参考文献

[1]左贵松,申才良,潘宏等.腕管综合征术后正中神经形态变化研究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6(01):23-29.

[2]刘彦芝,叶志宏,杨婉玲等.轻度手臂振动病患者腕管超声检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6,34(08):608-611.

[3]王小月.中西医结合治疗腕管综合征48例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0):105-106.

[4]张莉,艾尔肯,热合木吐拉,贾潇天等.术中高频超声在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松解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5,31(03):203-205.

[5]林天武,欧阳汉斌,杨洋等.正常青年人群腕管正中神经MRI成像的断层解剖学测量[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5,33(02):166-170.

[6]俞森,朱学平,史增元等.正常人腕管内正中神经的超声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5,33(01):24-27.

[7]崔家辉,唐伟,白鹰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穴位电针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41-42.

[8]王易彬,汤宇,徐子涵等.环线切割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03):129-135.

[9]苏管,徐雷呜.特发性腕管综合征马鞍形腕横韧带的MR工特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50(05):367-370.

[10]刘彦芝,叶志宏,杨婉玲等.高频超声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12-14.

猜你喜欢
电针
电针华佗夹脊穴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电针联合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Vimentin、α-SMA、TGF-β1及p-smad2表达的影响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临床观察
电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
电针郄穴为主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