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感染影响因素和有效预防方式研究

2018-09-12 13:37陈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肺结核预防

陈琳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感染影响因素和有效预防方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4月-2018年。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3例作为常规组,分析其感染影响因素。另选取同一时间段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例行有效预防措施后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统计处理两组感染发生率以及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常规组,且对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分析肺结核感染影响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患者感染率,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关键词】肺结核;感染因素;预防

肺结核属于传染病,具有高感染率、高传染率等特点,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疾病,且在15-35岁年龄阶段比较高发。通常而言,该病潜伏4-8周左右,每年不同季节均可发病[1]。大部分肺结核发生于肺部,经呼吸道传播。近两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肺结核发生率逐步呈攀升态势[2]。为了加快肺结核患者康复进程,以防交叉感染,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3例、行有效预防后的肺结核患者23例进行对照分析,特此探讨了肺结核感染影响因素以及有效预防措施。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3例作为常规组,分析其感染影响因素,并未实施预防策略,其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20-44岁,平均(42.1±3.3)岁,病程1-19年,平均(9.6±3.4)年;糖尿病巧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8例。另选取同一时间段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例行有效预防措施后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0例,年龄20-45岁,平均(42.2±3.2)岁,病程1-18年,平均(9.5±3.3)年;糖尿病1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7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审查通过。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 方法

1.2.1 影响因素

主观因素:

(1)防护与布局不当。肺结核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合理划分病区,对预防感染具有重大意义。若病区划分不当,就会引起交叉感染。医护人员每日与患者接触时所戴的防护口罩,对感染预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医用纱布口罩的孔径平均只有117um,而结核杆菌最大为1.6um,故而无法发挥有效预防作用;

(2)医护人员对肺结核感染预防不够重视;

(3)消毒、灭菌检测机制尚未完善,难以对感染进行有效控制;

(4)医院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同时在急诊与分诊检验、卫生检查等方面,也没有完善的机制,难以有效控制感染。

客观因素:

(1)侵入性诊治方法的增多,导致感染率增加;

(2)抗生素大量应用,会紊乱机体内菌群平衡,促使菌株耐药性提高,进而使得患者感染病菌,迁延不愈;

(3)随着现阶段医疗技术研究深入,使得部分患者治愈成为了可能,针对治愈难度较高的病症,可以延长其生命周期,使医院各类疾病数量增多,由于这些患者抵御病菌的能力较弱,故而感染发生率更高。

1.2.2 有效预防

预防肺结核感染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健全、优化医院感染机制:现阶段的医疗环境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而得到了显著改善,肺结核病区也随之得到了优化。根据相关要求,合理分布感染科室,特别是肺结核病区,对清洁区域、污染区域、半污染区域以及缓冲区域等,进行严格划分,将医护工作者的休息室、更衣室纳入清洁区域;将走廊、病室、接待室纳入污染区域;将配药室、治疗室、医生办公室、护理站纳入半污染区域或者是缓冲区。相关人员完成治疗与护理后,将隔离衣放置在半污染区域与污染区域之间。分开建立患者探视通道与医护人员救治通道,以防交叉感染。禁止患者随意到其他区域活动,规定医护人员在限定区域内并穿上隔离衣进行活动,同时还要遵守医院感染相关制度。

(2)加强预防感染意识:提高医护工作者对肺结核感染的預防意识,并密切留意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各项体征变化,针对肺结核携带者,需做好相关检查工作,以免发生差错。同时还要提高医护工作者的无菌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因为肺结核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染的疾病,故而在检查完肺结核患者后,要求医护人员注意手卫生,以免病原菌扩展至院外而发生院外感染。

(3)组建宣传推广小组,向受访对象积极普及肺结核疾病知识,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发放疾病健康手册等,以此来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加强自我预防控制能力。

(4)对于高危患者的预防,需积极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促使其掌握肺结核预防措施、发病原因、注意事项等。

(5)向肺结核患者积极开展免费的检测、咨询等公益服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发生感染的例数,并通过问卷形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超过85分视为非常满意,分数60-85分视为比较满意,分数低于60分则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总病例-不满意)/总病例*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以[n(%)]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组间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结节感染率

研究组感染率4.35%(1/23)明显低于常规组17.39%(4/23),组间差异比较,X2=8.77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服务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肺结核发病后会累及机体其他器官,以结核干酪样坏死、结节等较为常见,上述都会形成空洞,多数患者均为慢性发病,也有少部分患者为急性发病。临床症状以咳血、咳嗽、低热、无力等表现为主,临床治愈难度较大。肺结核具有明显的传染特点,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期间,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3]。若是危重症、身体免疫力薄弱、免疫抵制者发生肺部感染,则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故而临床治疗与护理期间,需高度重视肺结核感染的预防。

导致肺结核感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涉及两大方面,即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比如抗生素大量使用、医护工作者未意识到肺结核感染的严重性、医院感染制度尚未健全完善等等,都有可能会增大感染几率[4]。基于此,临床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管理时,需高度重视肺结核感染的预防工作。本文中,通过完善医院感染机制、加强医护工作者的预防意识、大力普及肺结核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人们对该病的额重视程度和了解程度,另外,加强无菌防护,合理布局感染科室,严格划分区域,以防引起交叉感染[5]。结果发现,研究组感染率4.35%明显低于常规组17.39%,同时研究组患者对服务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常规组78.26%(P<0.05)。

总之,分析肺结核感染影响因素,并针对分析结果予以积极有效预防,可大大降低患者感染率,并同时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郎曼,黄志超,杨谦.肺结核的预防控制方式及价值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8):175+177.

[2]陈丽莎,李红,陈锦文.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与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4):95-97.

[3]黄种方.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及预防控制措施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2):3002-3003.

[4]朱刚.探讨老年肺结核的预防及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138.

[5]陈翠华.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与预防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8):20-21.

猜你喜欢
肺结核预防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肺结核皮试处红肿 就是患了肺结核吗?
到2020年,肺结核成功治疗率将达九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苏无“健肺丸”治疗肺结核2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