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及意义探析

2018-09-12 10:41赵伟红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临床意义治未病应用效果

赵伟红

【摘要】目的 了解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间就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124例,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除一般运动和饮食治疗外还采用治未病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一般运动管理和饮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結果 实验组的患者总有效率和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治未病方法进行干预,能够明显减少心血管高危人群的发病率,是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治未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用效果;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02

心血管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存在高致死率、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成为人们重视的疾病[1]。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通过对心血管高危人群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干预手段能够有效的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治未病属于中医范畴,而中医讲究未病先治,从根源扼制疾病的发生[2]。本研究通过观察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位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思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间就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124例,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实验组男43例,女19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为(54.6±5.1)岁,对照组男42例,女20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为(54.8±4.9)岁。两组患者均符合心血管高危人群选择标准,不存在明确的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预防治疗方案,给与运动指导和饮食指导。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治未病干预治疗,通过给患者强化健康正确的意识习惯和生活习惯,通过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对患者的体质进行分析,针对性的进行调理,根据不同体制人群和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饮食和运动,监督患者进行戒烟戒酒,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培训,提高自身对疾病的认识,进行心理辅导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达到预防效果。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中医按摩调理。进行为期三个月至半年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的回访,了解患者对干预手段的认可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得的数据输入到SPSS 15.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经过干预后两组患者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显效的有28例,有效的33例,无效的有1例,总有效率为98.39%;对照组显效的有15例,有效的22例,无效的有25例,总有效率为59.67%;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非常满意的有38例,满意的有22例,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的患者非常满意的有20例,满意的有27例,满意度为75.81%,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升高,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重视程度逐渐增高,而且发病人群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为了减少发病率只能从源头上去预防,降低发病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3]。目前常见的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抽烟、喝酒、血压、血糖、体重超标等,与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通过纠正心血管高危人群的不良生活习惯,能够降低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发病率。中医“治未病”的方案也是从古流传来的一种治病理念,主要讲究“未病先治”,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4]。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减少危险因素对疾病发生率的影响。

治未病干预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的分析,了解患者具体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预防方案,帮助患者有效的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提升自身的身体机能,强身健体,减少外邪入体,降低发病的几率。中医的按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放松身体,为身体减压,提高自身正气。在治未病干预中通过对患者尽心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普及心血管疾病的知识[5],让患者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增强预防效果。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治未病理论能够帮助心血管高危人群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在人群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被人们认可。

综上所述,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减少心血管高危人群的发病率,是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永艳,李 力.治未病指导下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6,31(5):625-627.

[2] 汪娅蓓,祝 莉,任海平,等.浅析中医治未病思想[J].福建质量管理,2016,(18):261.

[3] 韦 静.中医"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的思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4):164.

[4] 钟 梁,康晓曦,汤亚昕,等.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军队飞行员高血脂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5,(3):339-340.

[5] 许鸿燕,张在勇.治未病指导下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疾病与失眠共病人群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7,4(5):290-294.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临床意义治未病应用效果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