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8-09-12 10:41张建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产后抑郁分娩心理护理干预

张建萍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孕产妇,对照组45例,开展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4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剖宫产率、分娩时疼痛强度、产后出血率,同时观察两组孕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率、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5天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改善妊娠结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护理干预;妊娠结局;产后抑郁;分娩

【中图分类号】R749;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孕妇选择的分娩手段倾向于无痛化及微创化[1]。妊娠与分娩对女性而言是重大的生理刺激,虽然无痛与微创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产妇生理层次的痛苦,但出于对分娩、产后恢复等的顾虑,仍然会出现焦虑、伤感、愤怒等应激反应[2]。这些应激反应和消极情绪,会导致孕妇睡眠障碍、食欲不佳、胎儿发育受影响等,严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妊娠结局不良[3-4]。故此,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干预是围产期重点关注的医疗热点。笔者对孕产妇的心理干预方法进行了分析,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孕产妇,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为19~37岁,平均年龄为(27.7±4.1)岁。观察组年龄为21~36岁,平均年龄为(28.3±4.4)岁。排除标准:妊娠期高血压、伴有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胎儿有先天性心脏病者、产妇认知功能障碍、产妇无法沟通者。两组孕产妇均为足月分娩、单胎头位。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次及新生儿体重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产妇开展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对症处理和药物治疗,向产妇介绍分娩前、过程中、分娩后的注意事宜,并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分娩。

1.2.2 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针对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1)与孕产妇的沟通高效化:责任护士充分利用每一次的治疗机会,采取诱导式方式,了解产妇的真实想法,鼓励产妇倾诉自身的不适与痛苦,并给予情感支持[5]。为提高沟通效率,可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同时针对性处理孕产妇出现负性情绪的溯源事件;(2)健康宣教个体化:根据孕产妇的性格、领悟力和文化层次等,责任护士采取口述、文字、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向其介绍分娩前、过程中、分娩后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更多地了解相关理论知识,提高配合程度;(3)健康宣教社会化:责任护士向孕产妇家属宣教社会支持的重要性,鼓励家属多给予孕产妇更多心理、精神及物理方面的支持与满足[6],使孕产妇体会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增强孕产妇的自信心;(4)身心训练放松化:责任护士结合孕产妇所喜爱的音乐指导孕产妇每日早晚各一次进行冥想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尽量避免外人干扰,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

20 min[7]。冥想训练结束后,指导孕产妇实施全身肌肉放松训练,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20 min。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内容包括剖宫产、分娩时疼痛强度、产后出血情况;观察两组孕产妇于入院当天及产后5天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均录入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情况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情况

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對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产妇SAS和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SAS和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分娩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对孕产妇而言也会产生剧烈的生理应激,导致孕产妇情感受到强烈刺激,严重时出现神经-内分泌障碍[2]。有研究表明,孕产妇从入住产房到出现宫缩进入待产室这一阶段,产妇的心理波动最为明显[8]。如何关注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提高产房护理效率,成为当前护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临床产科护理对孕产妇的生理功能更为关注,缺乏人性化关怀,忽视孕产妇目前的心理状况,这会导致产妇出现分娩抵触,进而影响母婴妊娠结局[9]。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全方位护理干预已成为各级医院的新型诊疗体系,亦是临床护理的核心技术[10]。我们的研究表明,干预后,观察组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率、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干预能改善孕产妇的不良情绪,增强孕产妇情绪的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是有效沟通、个体化健康宣教、社会支持力量的调动、冥想训练等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手段应用于孕产妇的护理举措中,使得孕产妇能大胆、正确地表达情感,全面地了解与分娩有关的医学知识,得到亲属最大力度的支持,这就使得孕产妇的负面情绪等到了充分释放,增加了孕产妇的治疗依从性[11-12],安心舒适地享受分娩的过程。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分娩质量,利于病情向着正性方向转归,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尹秀玲.优质护理服务对孕产妇心理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6):44-45.

[2] 林允照,冯 晨,刘 敏,等.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阶段性干预对2型唐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5):4157-4162.

[3] 何志坚.孕妇产前抑郁心理干预对分娩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4):499-500.

[4] Youn JH,Jeong JS.Predi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prospectivecohort study[J].J Korean Acad Nurs,2013,43(2):225-235

[5] 张小红.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7-118.

[6] 姬玉兰.浅谈高龄妊娠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756-6757.

[7] 马新巧,任密果,杨素领,等.初產妇早期积极心理护理与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26-27.

[8] 叶秋云,孔菊莉,王新惠,等.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健康状况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3,25(5):786-788

[9] 顾水琴,崔菊芬,邹建英,等.不同时期心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抑郁症状的作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3,12(6):511-513.

[10] 林允照,林朦朦,欧阳吟靖,等.感知行为干预对重度脑性昏迷患者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12):670-674.

[11] 郭俊慧,王高华.抑郁症缓解期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222-225.

[12] 陈小金,向亚利,彭红婴,等.导乐分娩对产妇心理因素及分娩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7(4):55-57.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产后抑郁分娩心理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的三时段护理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元认知干预对产后抑郁治疗效果的观察
临床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产前健康教育对分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