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度颅脑损伤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观察

2018-09-12 12:56陈哲妍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小儿

陈哲妍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重度颅脑损伤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研究组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儿选常规护理,对比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检查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诊疗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小儿;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

颅脑损伤作为常见外伤,医者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将其分为头皮损伤(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损伤(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和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根据伤情又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种,儿童因自我保护能力差、活动多易遭受意外伤害,是颅脑损伤重大受困群体,作为造成儿童死亡和伤残的常见病因,患儿以面色苍白、呼吸急促、颅骨变形、四肢肌张力减弱为主要表现,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稳定性差,临床反应较为严重,常导致生命体征紊乱和休克症状,急需救治以挽救生命防治并发症[1]。常规护理过于笼统,缺乏完善急救流程,易诱发不良事件,为规避治疗风险,获取更多抢救时间,我院医护人员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坚持患儿主体地位,听取家属建议,推出临床护理路径,本文就小儿重度颅脑损伤护理中临床护理路经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儿中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8.2±1.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4例、高处坠落17例、其他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7.9±1.2)岁;交通事故巧例、高处坠落17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根据外伤史结合颅脑CT确诊;②年龄小于12岁;③中途未退出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疾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既往颅脑外伤史);②精神交流障碍;③依从性差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护士协助医生开展诊疗活动。

研究组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选取专业功底扎实、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且善于沟通的护士组建医疗团队,完善护理流程,细化工作内容,全面落实责任制,协调入院、诊疗、康复锻炼、出院指导及随访服务多方面内容,①急救人员接收患儿时询问家属致伤原因、临床表现,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脉搏、体温、意识),建立静脉通道,清除口鼻腔异物,保证呼吸道通畅,与院内医护人员联系,简单讲述患儿病情,建立急救通道,通知急救室工作人员事先准备医疗设备及药物;②安抚家属情绪,告知其主治医生临床经验,缓解负面情绪;③入院时协助家属办理入院手续,迅速转运,协助医生进行CT检查就检查结果与医生讨论制定治疗方案,若需手术及时通知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准备术中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予以急救,术后加大监护力度,辅助调整舒适体位,麻醉失效后患儿多有疼痛感,科学评估患儿耐受性和疼痛程度,可与其交谈或借助玩具动画片,转移注意力,借助冷热疗法缓解疼痛,如术后24h内冷敷以缓解出血肿胀,24h后热敷加之按摩四肢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引发的疼痛;④告知家属患儿住院期间常见问题及应急处理措施,防治并发症,早晚检查做好档案记录,根据检查结果及患儿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方案;指导患儿开展康复锻炼,科学评估患儿认知、感知、行为、言语、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针对性的给予康复指导;⑤出院时分发健康手册,告知家属日常注意事项和康复方法,借助移动网络实施远程医学指导;⑥随访半年,每月走访一次,纠正患儿不良生活习惯,督促其服药检查,改善预后。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检查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院内感染、切口感染、耳后积血、高热)发生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躯体健康、精神状态、疼痛指数、睡眠质量、护患关系)就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与否进行评估,每项20分,(91-100)分即非常满意、(76-90)分满意、(61-75)分一般满意、(0-60)分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涉及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用(x±s)、(%)表示计量和计数资料,用t和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若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研究组患儿检查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事件

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1%,院内感染和切口感染各1例;对照组20.5%,院内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耳后积血1例、高热2例,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4.129,P=0.042)。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代化都市生活在给民众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埋下较多隐患,国外资料显示颅脑损伤占所有意外伤害死亡的1/3-1/4,占外伤住院死亡患者2/3,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及建筑行业的发展,颅脑损伤随之增多,当下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重度颅脑损伤患儿因身体组织发育不完善其治疗风险较大,为挽救患儿生命,帮助其免除病痛困扰,恢复健康身心,医者在诊疗的同时辅之护理干预,常规护理虽协助医生开展诊疗活动,但工作重点多集中于院内医疗,且侧重于基础服务,疗效不甚理想,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囊括疾病检查、诊断、治疗方案确定及护理多项内容还纳入院前急救和随访服务,旨在以患儿为中心,在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的基础上、细化工作内容,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进而降低医患双方成本,提高診疗护理效果[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检查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建专业医疗团队,重视院前急救,运用通讯器材、运输工具、医疗设备、医护人员打造专业急救团队,以便患儿在入院前享受专业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建立急救通道,缩短入院时间,统筹就诊工作,协调院内诊疗服务,以延长抢救时间,提高救治率。李虹[3]在研究中指出重度颅脑损伤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改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活动能力,减少神经缺损问题和并发症,效果佳安全性高,同时可促进患儿清醒,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极佳推广前景。儿童突遭横祸易滋生负面情绪,借助语言、肢体动作、眼神给予支持,运用玩具、动画片、儿歌转移其注意力,缓解哭闹情绪,减少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以提高配合度、诊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同时重视发挥家属的作用,开展随访服务,打造全方位多元化护理模式,确保患儿出院后仍可享受优质服务,改善预后。总之,重症颅脑损伤患儿行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爱华,张霞.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04):683-686.

[2]黄娟.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3):225-226.

[3]李虹.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6):144-145.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小儿
小儿难养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