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2018-09-13 06:51杨琦李云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丽江城乡战略

文/杨琦 李云,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 乡村振兴发展时代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2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间表——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 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2 乡村振兴发展研究综述

乡村振兴发展是我国2017提出的国家战略,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研究,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研究基础。80年代,已经有大量学者开始研究乡村振兴。路光等(1984)在《发展蚕桑生产 振兴乡村经济——珥陵乡发展蚕桑生产的回顾》一文中,以珥陵乡发展蚕桑生产为例,提出亩产茧已从当时的30斤左右提高到220斤;总产茧已由1 60余担发展到目前的9千多担,蚕桑收入达250万元左右,人均产茧22.15斤,人均蚕桑收入达61元,提出了产业发展来振兴乡村发展的模式。王树义(1989)提出,北陵乡的乡村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88年乡村工业总产值达3亿元,是1978年的39倍,连续5年,始终处于全市同行业的领先地位,主要靠利用好国家现行的优惠政策,适应形势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发展新企业,并走向市场化运作。80年代学者的研究,主要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出发,来初步探讨如何有效的振兴乡村经济,为后来的研究垫底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总体来说研究数量还比较少,还没有形成对乡村振兴规律性、系统化的研究。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研究数量继续增加,也开始有了一些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研究。胡天才(1990)提出 狩猎生产是鄂伦春民族的传统生产方式,但是从鄂伦春民族定居30多年的发展变化看,狩猎生产已不是唯一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近几年,猎业经济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8—10%。因此,人们普遍意识到从事农业及多种经营生产,是鄂伦春民族发展的根本出路。90年代的研究,延续了80年代的研究模式,可以看到,随着我国乡村经济在90年代的蓬勃发展,各地都有了大量乡村振兴发展的经验。但是,总体研究从深度上还是有所不足,更多的还是乡村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还是没有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研究。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10年以来,随着国家对乡村发展的重视和全国乡村经济的发展,有了大量相关研究来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赵承华(2007)提出乡村旅游是我国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作用,是振兴农业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步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加强城乡旅游交流合作,并注意在开发和经营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王仁彧(2016)分析自我国以免费师范生教育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政策实施以来,不仅帮助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教师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重视、推动了我国乡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和乡村教育发展。然而,在新理念与旧现状、高关注度与低现实性、高热情与差环境、学生身份与教师角色之间的诸多矛盾不断冲击着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影响着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积极落实和乡村教育的振兴与腾飞。为此,积极开展学习期心理认知规划、提升入职前心理调适教育、强化入职后职业认知调整、增强终身学习意识等,不仅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的塑造,而且将成为推进免费师范生教育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 多位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乡村振兴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以后,激发了大量学者研究乡村振兴的研究热情,相关研究开始爆发,研究也越来越系统化、多元化、深入化,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了实现奠定了较好的研究基础。王巨禄(2018)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决策。这一战略构想,逻辑严谨、内容全面、路径清昕、目标明确,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为建设新时代中国农村和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广大人民群众倍受鼓舞。贾磊(2018)等提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是推动该战略取得进展的关键问题。邻国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实施了农村振兴战略,对日本农村振兴的由来及具体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将能为中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经分析可知,日本农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开发与活用地域资源、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六次产业化等,活跃了农村经济并取得了农民增收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成效,但在增加农业劳动力供给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上还存在可改善的空间。

3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振兴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振兴”。

3.1 时间维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站在了新时代历史起点上,这是新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轫于农村改革,改革开放39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但农业现代化却落后于其他现代化,农村社会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因此, “振兴”提出,既体现了长期以来党和政府把“三农”工作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延续,不忘本来;又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发出的新号召,面向未来。

3.2 空间维度

乡村振兴战略站在了新的空间维度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充分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农民之间新空间结构、乡村与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其他“三化” (即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协调发展,充分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上基础上提出的新型发展战略。十九大指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不断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乡村振兴是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是城乡共生共荣的发展,是“四化”同步和“五位一体”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不能独立于国际社会之外,农业发展、产品对外贸易、农村治理等问题,不仅仅是国内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全球性问题,我国乡村振兴是全球治理体系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施这一战略完全可以借鉴国际上许多国家乡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3.3 理念维度

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集中表现。其一,提出优先发展。该战略延续党和政府在“三农”问题“重中之重”定位,而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再次重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且首次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优先”体现的是重点支持,着力缩小城乡差距,保证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体现的是新发展共享理念。其二,提出融合发展。近年来,城乡差距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这近几年我国贯彻协调新理念的结果。乡村振兴战略由统筹城乡到城乡融合发展,这进一步体现了协调的发展新理念。其三,乡村振兴战略有别于过去许多针对某一具体农业或者农村、农民的发展对策。“振兴”追求乡村全面振兴,这既包括了农村,也包括了乡镇,体现的是村、乡镇和城市发展格局,追求的是城乡融合发展,体现城乡互动、城乡协调、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发展理念。

4 丽江市产业发展现状

表1反映了丽江的产业结构,可以明显的看到,丽江三大产业有了极大的发展,第一产业从1995年的7.69亿元发展到了2014年的4 4.21亿元,第二产业从1995年的4.89亿元发展到了2014年的112.74,工业从1995年的4.22亿元发展到了2014年的69.49亿元,第三产业从1995年的5.81亿元发展到了2014年的104.89亿元。但是,由于基础薄弱,丽江三大产业与省内发达地区、与省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从2014年三大产业比值来看,比值为16.88∶43.06∶4 0.06,产业结构比逐步在进步。2014年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35和1.8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2.23个百分点。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玛咖、螺旋藻、中药材、经济林果等特色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受煤炭产业停产整顿政策性因素和水电产业因市场、输送通道制约产能未能充分释放影响,工业化率有所下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54%,比上年下降2.8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比重略有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40.2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GDP的比重为53.6%,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2016年,农业生态产业建设成效明显,烤烟、玛咖、螺旋藻、中药材、花卉、以雪桃、芒果、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等特色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受水电行业因市场价格下滑、弃水窝电现象严重的影响,工业化率有所下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1.42%,比上年下降1.1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68.8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占GDP的比重为54.4%,与上年持平,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丽江的农业经济在快速发展,为丽江整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丽江第二产业相对比较薄弱,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丽江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要结合丽江的产业结构,如何通过第二产业的发展,如何把农业与第三产业结合,是丽江市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关键所在,也需要政府和企业去创新发展,建设丽江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5 丽江市乡村经济发展现状

2013年丽江市首批了226家家庭农场,至2014年底已发展为129 4户家庭农场,其中866户种植业经营户,270户养殖业经营户,113户种养结合经营户,以及45户其他经营户。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丽江市家庭农场的发展势头较好,特别是在种植业方面,多以种植玉米、土豆、烟草、玛咖这些粮食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为全市农民增收明显,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初步实现丽江市农业发展的产业化和信息化。

2016年,丽江市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869299万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完成农业增加值488309万元,比上年增长5.8%。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9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6%。粮食播种面积13.49公顷,比上年增长0.9%。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52.4万吨,比上年增加1.25万吨,增长2.4%。全年肉类总产量15.5万吨,比上年增长9.1%。其中:猪肉产量1 2.16万吨,增长10.8%。禽蛋产量5682吨,增长4.7%。牛奶产量874 0吨,下降10.8%。年末大牲畜存栏63.6万头,比上年增长1.4%;生猪出栏142.4万头,比上年增长0.5%。

表1 丽江市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资料来源:丽江市统计年鉴)

坚定不移抓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在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上,确定并大力培育清洁载能产业、高原特色农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接待游客从1599万人次增加到40 69万人次,年均增长20.5%;旅游总收入从211亿元增加到821.9亿元,年均增长31.3%。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出《丽江千古情》等文化旅游演艺品牌,丽江被列为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金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力推进38844人水电移民工作,金沙江中游六级水电站建成投产,丽江成为国内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之一。华坪工业园区被列为云南省清洁载能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和打造成为全国首批105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之一,西安隆基股份年产5GW高效单晶硅棒项目落户华坪工业园区,上海斐讯大数据产业园落户金山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区。建成生态产业基地473.4万亩,全市5个县(区)被认定为“云药之乡”,“程海螺旋藻”“华坪芒果”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坚定不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美丽丽江建设取得新成效。城镇化率从31.4%提高到38.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1%、绿地率23%。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功。华坪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4.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6.7%。建成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310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550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72139户,建设美丽宜居乡村250个。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保护丽江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森林丽江”建设,重要生态系统和主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68.48%。

可以看到,丽江市近年来,在乡村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丽江地处中国偏远山区,贫困面较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丽江市乡村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丽江的乡村振兴还有较远的路要走。

6 丽江乡村振兴未来发展策略

6.1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通过机制创新促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一重大决策意味着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75年,彰显了中央坚定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决心。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时间节点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契合,既可以稳定农民预期,又为届时进一步完善政策留下空间。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土地承包“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回应了社会关切,满足了土地流转需要。要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体制机制是社会发展活力的总开关,体制顺了机制活了,乡村社会才会涌现活力。首先,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给农民吃下一颗“定心丸”,为农业经营的各类主体提供稳定预期。其次,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再次,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6.2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通过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优势特色产业。我国各地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农村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要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6.3 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是制约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大短板。“三农”问题的体制性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纠正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制度和政策偏差,是对中国城乡关系、城乡变化趋势、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乡村长期从属于城市的现状,明确乡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在城乡关系中的平等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以工统农、以城统乡、以扩张城市减少农村减少农民的发展路径,明确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进一步理顺工农城乡关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以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平衡充分发展。

6.4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鲜明的目标导向,又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一方面,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既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还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此外,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效能,也是重要着力点所在。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等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取得了不少成效。未来,要继续瞄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引导支持力度,促进农业降成本、提效率。

6.5 培训服务乡村的龙头企业

要带动丽江乡村地区的发展,必须培养一批服务乡村的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走市场化道路,而不是政府包办,这是乡村振兴发展必由之路,而市场化的发展,由龙头企业带动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丽江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制度建设,政策扶植,智力支持来更好的促进乡村龙头企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丽江城乡战略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丽江三朵节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丽江的荒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云南·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