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特征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

2018-09-13 09:59徐晓燕彭光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7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受试者评估

徐晓燕 彭光海 范 洁 易 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普通精神科,江苏 无锡 214151)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稳定后往往仍存在严重的社会功能受损,对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及社会生活。关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研究,一直是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社会功能与基本认知功能明显相关,而社会认知功能是一种高级认知功能,其与社会功能的关系可能更加密切〔1〕。研究〔2,3〕表明,精神疾病往往存在社会认知功能的损害,老年患者的相关损害更为严重。本研究探讨稳定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组:选择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由主治医师以上的高年资医师评估。入选者均为无锡精神卫生中心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入组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入组标准:①年龄≥60岁;②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③症状稳定和疾病严重程度标准:症状稳定≥3个月,过去 3个月中治疗方案未变,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的P1、P3、P5、P6、G9条目评分均不超过 5分, P2条目评分不超过4分;④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受试者共病其他严重精神疾病或病史的;②目前正接受电抽搐治疗者;③存在严重躯体疾病;④有酒精、精神活性物质等依赖及使用史者;⑤韦氏智测智商分<85分的认知功能严重缺陷者;⑥受试者研究前2 w服用药物能够干扰认知的。对照组:对照组为正常健康者,两组间年龄与性别匹配。入组标准:①无精神疾病或家族史;②≥60岁;③无认知功能严重损害;④无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等滥用史;⑤无严重躯体疾病者;⑥入组前2 w至今未服用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本研究及其研究方案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受试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收集入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资料,进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本研究对符合入住标准的受试者均给予社会认知及社会功能评估,失言察觉任务测定(FPR)、Yoni任务测定及SDSS均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评估。

1.2.1评估社会认知的方法 FPR〔4〕:要求受试者根据评估者讲述的故事情节来推理、判断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控制对照问题考察被试是否理解故事的内涵。测验共20个故事,10个存在失言,10个为不存在失言。故事后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得1分。失言问题6个,对照问题2个。第1题考察失言识别,第2题至第6题考察心理状态。分别记分后相加计为总分,总分120分。总分高显示受试者理解失言行为能力高。其中,对失言问题的识别评估受试者的冷社会认知能力,对失言问题的理解评估受试者的热社会认知能力。

Yoni任务测定〔5〕:计算机屏幕中央播放小明的卡通脸图片,卡通脸图片周围显示卡通脸、椅子、动物或水果图片,要求受试者观察小明眼睛观看方向及表情、言语,然后回答提问。共播放图片103张。Yoni测验评估冷心理理论、热心理理论、其中小明的表情、文字在冷心理理论测试中为中性,在热心理理论测试中为非中性,记为总冷、热心理理论(Cog、Aff),根据难度又评估其一级推理能力、二级推理能力。分别为一级冷、热心理理论(Cog1、Aff1)、二级冷、热心理理论(Cog2、Aff2)。将控制条件分别记为总控制条件(Phy)、一级控制条件(Phy1)及二级控制条件(Phy2)。回答问题正确得1分。

1.2.2社会功能评估的方法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共10个项目,评定需5~10 min,以最近1个月行为表现来评估。采用四级评分:极轻微缺陷或无异常计为“0”分,有功能缺陷计为“1”分,严重功能缺陷计为“2”分,不适用于受试者评估的项目则计为“9”分,但不纳入总分。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进行t及χ2检验FPR、Yoni任务评分与SD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FPR评分比较 两组FPR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7~12.378,均P<0.01或<0.05)。见表2。

表2 两组 FPR评分比较分)

2.2两组Yoni任务测定评分比较 两组间Yoni任务测定各项评分比较, Cog、Cog1、Cog2、Aff、Aff1、Aff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0~6.343,均P<0.01,P<0.05),Phy、Phy1、Phy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1~1.432,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Yoni任务测定评分比较分)

2.3研究组社会功能及与FPR、Yoni任务测定评分的相关性 研究组SDSS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2±1.68 vs 0.84±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3,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测得FPR总分(r=-0.490,P<0.01)、失言故事分(r=-0.473,P<0.01)及Yoni任务测定所测得Cog(r=-0.578,P<0.01)、Cog1(r=-0.448,P<0.01)、Cog2(r=-0.546,P<0.01)、Aff(r=-0.513,P<0.01)、Aff1(r=-0.481,P<0.01)、Aff2(r=-0.506,P<0.01)评分与SDSS评分呈负相关;Yoni任务测定Phy(r=-0.118,P>0.05),Phy1(r=0.017,P>0.05)及Phy2(r=-0.132,P>0.05)与SDSS评分无相关性。

3 讨 论

本研究测得FPR及Yoni任务评定结果显示,与正常健康者比较,稳定期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完整、正确的理解、识别故事中人物的意图、情绪,存在失言情境理解能力损害。也不能正确认识、体验、感知他人心理状态,更是不能以此行因果预测,即心理理论存在广泛受损。且Yoni任务评定结果显示其一级、二级推理理论能力也均较差,即基础、高级心理理论能力均存受损。Inoue等〔6〕学者则认为精神分裂症缓解期可查及心理理论受损,即心理理论能力可能是一种素质性标记,然而其素质性标记假设尚存争议〔7〕。相关脑影像研究〔8,9〕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损害的病理基础可能为额叶区域功能缺陷,其中背外侧、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功能为冷、热心理理论的器质性基础,而左眶额皮质和右颞极灰质减少为失言觉察能力受损的原因〔10〕。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受损,其不能继续从事工作,家庭功能受损,对外界兴趣的下降,人际交往能力损害,甚至影响个人生活自理。而本研究显示,社会认知与社会功能密切相关,即随着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理论及失言觉察能力受损,其家庭功能、工作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相应受损,社会功能越差。心理理论也是社会活动的基础,而失言的理解,即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理解他人的意图,继而与他人良好交流,是正常的社会交往中的必备能力。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出现损害,其不能通过辨别眼视方向、表情来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反映在人际交往中的不恰当理解,害怕人际交往,继而不能够正常参与社会活动。临床研究〔11~13〕显示,在以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物理治疗,以及社会认知和交互训练、催产素等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过程中,患者的社会认知得到提升的同时社会功能也获得改善,侧面证实了社会认知、社会功能可能存在相关。

综上所述,稳定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社会认知能力与社会功能损害,提升其社会认知功能能够改善社会功能,二者可能相关。但本研究仅为横断面研究,未来仍需要更多研究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受试者评估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基于稀疏表示的精神分裂症生物标记物筛选方法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