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地区居民血压的分布与地方特色食品摄入及相关因素

2018-09-13 10:00章艳珍査结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值饮茶黄山

章艳珍 査结祥 李 李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安徽 黄山 245000)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及缺乏运动等),其中膳食营养因素是最重要的行为因素之一,且通过膳食营养的干预能有效减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1,2〕。研究证实若在血压升高的早期,通过干预膳食营养等行为因素,将有效控制血压的升高,预防心血管相关疾病〔3〕。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之间居民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差异较大〔4〕,本研究旨在探讨黄山地区部分居民血压分布与特色食品摄入的相关性,为干预当地居民不良的生活行为因素,指导地方特色食品的合理摄入。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所在家庭每户选取一名40岁以上的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要求调查对象必须是长期(超过2代)在黄山地区居住的居民。2014年10月对黄山市境内包括三区四县的518户常住居民开展了膳食调查。

1.2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 食物频率问卷法〔5,6〕:收集调查对象过去一年的特色食品摄入频率及每次摄入量,再折算成每日平均摄入量和标准人日摄入量。本次问卷列出的黄山地方特色食品种类是参照相关文献资料的定义,并参考食物频率法预调查的数据确定,共包括15种新鲜竹笋、干笋、木耳、香菇、蕨菜、毛豆腐、臭豆腐、五城茶干、臭鳜鱼、火腿、咸肉、黄山烧饼、石头馃、徽墨酥、山核桃及特色茶品的饮用情况。采用面对面问询的方法,由受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询问并记录,所用时间20~40 min。体格检查:调查员对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及血压进行标准化测量。

1.3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共调查黄山地区居民518人,年龄40~86〔平均(52.5±11.2)〕岁。其中男292人(56.4%),女226人(43.6%);城镇居民276人(53.3%),农村242人(46.7%);调查居民除1人为布依族,其他均为汉族;调查人群职业包括工人、农民、干部、个体等各行各业;婚姻状况以在婚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小学文化为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F检验及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黄山地区调查居民血压分布情况 此次调查共有高血压患者105例(20.3%);正常高值血压(120~139/80~89 mmHg)295例(56.9%),其中收缩压(SBP)的正常高值血压257例(49.6%),舒张压(DBP)的正常高值血压243例(46.9%),见表1。

在295例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中,SBP和DBP均在正常高值血压范围内者203例(68.8%);单纯SBP在正常高值血压范围内者52例(17.6%),单纯DBP在正常高值血压范围内40例(3.6%)。

表1 调查居民血压的分布情况

2.2黄山地区部分居民地方特色食品摄入及饮茶情况 本次调查的黄山地方特色蔬菜中香菇的食用频率相对较高,调查居民平均每月3次及以上占46.1%;新鲜竹笋的食用量最高,标准人日摄入量的P50达11.2 g,食用频率平均每月3次及以上占39.6%。动物性食物中火腿和咸肉食用频率和食用量相对较高,食用频率平均每月3次及以上分别占44.8%和47.0%。特色小吃中小烧饼食用频率较高,调查人群平均每月3次及以上占45.0%(表2)。调查居民的饮茶的行为较普遍,每天饮茶的有337例(65.0%)。一年当中至少有3个月以上饮茶的人(包括每天饮茶的)约(83.2%)。在地方茶的消费中以绿茶消费为主。

2.3与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2.3.1吸烟与血压的关系 根据WHO给出的吸烟定义,连续6个月或累计达6个月及以上,平均每天最少吸1支烟者。调查居民的吸烟率为27.4%,吸烟人群与不吸烟人群的SBP与DBP的总体均数,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黄山地区调查居民特色食物的摄入量情况(n=518)

表3 调查居民吸烟与血压的关系

2.3.2饮酒与血压的关系 调查居民的饮酒率(近1年内平均每月饮酒≥2次为“习惯性饮酒者”)为33.8%,饮酒人群的SBP总体均数明显高于不饮酒人群(t=3.037,P<0.01),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调查居民饮酒与血压的关系

2.3.3体重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 调查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2.2%、4.4%,不同BMI人群的S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6,P<0.05),DBP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3.4腰围与血压的关系 调查居民的腹型肥胖率(男性≥90 cm或女性≥85 cm)为28.8%,腹型肥胖人群与正常人群的SBP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P(t=2.811,P<0.05)、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5,P<0.05),见表6。

2.4地方特色食品与血压的单因素分析 分别以SBP与DBP为因变量,选择几种食用频率相对较高的地方特色食品新鲜竹笋、香菇、火腿、咸肉、黄山烧饼及是否每天饮茶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几种地方特色食品的摄入及饮茶对SBP与DBP的线性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和表8。

表5 调查居民BMI与血压的关系

表6 不同腰围的血压水平和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

2.5特色食品摄入及饮茶与正常高值血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为反应变量,将吸烟、饮酒、BMI和腰围及新鲜竹笋、香菇、咸肉、火腿黄山烧饼及是否每天饮茶作为自变量。建立数据库,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腹型肥胖人群比腰围正常人群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增大(OR=2.284);其他因素对患高血压未见显著影响,见表9。

表7 地方特色食品摄入频率及饮茶与SBP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8 地方特色食品摄入频率及饮茶与DBP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9 正常高值血压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率远远超过高血压的检出率,饮酒人群SBP的总体均数高于不饮酒的人群,随着人群BMI的增加SBP有增长趋势,腹型肥胖人群与正常人群DBP的总体均数差异显著。腹型肥胖人群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且腹型肥胖人群比腰围正常人群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增大;但并未发现地方特色食品及饮茶对血压升高有明显影响。伴随着BMI的增加,血压有增高趋势〔7〕,且腰围和BMI均与人群血压有相互独立的关联〔8〕。近年来,研究表明,人体血压水平与心血管发病危险的关系是连续的。正常高值血压者应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发生〔6〕。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发展为高血压的概率远远高于正常血压人群〔9,10〕,提示正常高值血压者是高血压潜在的高危人群,是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发生的重点人群,应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猜你喜欢
高值饮茶黄山
养殖废弃物快速发酵及高值转化土壤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
南京地区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与医保支付研究
麻文化发展与高值利用前景展望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与高值化利用技术发展展望
黄山日落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