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制造”来了 中科院验证微重力制造技术

2018-09-13 11:20
创新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膏体中科院高精度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科研人員在瑞士利用欧洲失重飞机成功完成了国际首次微重力环境下陶瓷材料立体光刻成形技术试验和我国首次金属材料微重力环境下铸造技术试验。试验验证了多项微重力环境下高精度制造前沿技术和新型材料,获得多件完好的陶瓷和金属制造样品及丰富的实验数据。

微重力环境下粉末材料难以在制造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国际上普遍采用丝状材料作为太空制造的主要材料形态,但该种方式的一次成型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较低,实际应用潜力受限。中科院太空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空间应用中心)自主研发了类固态陶瓷膏体材料,这是一种可在失重环境中约束精细粉末的新材料形态,具有适应多种微重力条件的流变特性。使用该材料可有效保证制造过程中材料形态的稳定,为微重力环境下粉末材料的高精度成型提供了新技术途径,有望在未来实现半导体、光学部件、MEMS(微机电系统)等产品在太空探索任务中的原位快速制造,也为月尘月壤等月球资源的就位利用提供了新技术途径,是对太空制造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亮点性研究成果。

中科院太空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国际上第一个以先进太空制造技术为研究主题的实验室,继2016年牵头开展我国首次“太空3D打印”技术实验后,历经两年多的研究和准备,自主研发了本次任务所用的纳米级类固态陶瓷膏体材料、3D打印陶瓷耐高温模具以及两套试验装备,为我国空间站、在轨服务及深空探索等任务中实现多种材料的高精度制造奠定了必要技术基础。(人民网)

猜你喜欢
膏体中科院高精度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充填膏体长期稳定性研究
高抗扰高精度无人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
膏体充填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及结果分析
船载高精度星敏感器安装角的标定
基于高精度测角的多面阵航测相机几何拼接
高精度免热处理45钢的开发
适用于无菌软膏剂生产的膏体灌装封尾机
中科院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中科院专家:京津冀何以成雾霾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