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陆战队某部官兵强日晒环境下光损伤性皮肤病调查与分析

2018-09-14 07:20周剑峰陈洋华任金波周树勇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日晒日光性皮炎

周剑峰,陈洋华,任金波,周树勇,杨蓉娅

日光(紫外光)照射皮肤后,能产生物理损伤或生物学效应,可引起皮肤屏障破坏,导致皮肤或者其附属器损伤致功能障碍,引发多种皮肤问题,如日光性皮炎、皮肤过敏、痤疮等[1,2]。海军陆战部队某部长期在中国南部沿海训练,日照强度大,紫外线辐射强,气候炎热潮湿,训练强度大,这些因素所导致的皮肤问题长期困扰着官兵健康,影响参训者的情绪和训练生活的质量[3]。2016年5~7月,作者通过临床检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海军陆战队某部官兵光损伤相关的皮肤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择海军陆战队某部官兵575名,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1岁(18~38岁),其中干部63名,士兵512名。

1.2 方法

1.2.1 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 对被调查官兵进行日照相关皮肤损伤疾病的筛查,通过询问病史、临床表现和皮损检查等做出诊断,登记结果,并详细记录。统计皮肤病发病率及其分布情况。

1.2.2 日照相关皮肤损伤疾病调查 对被调查官兵发放自制的日照损伤皮肤病相关因素分析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选择题15题,内容涉及年龄,兵龄,工作性质,平均日晒时间,是否参加游泳训练,游泳训练的时间,皮肤类型,防晒习惯,饮食,生活习惯,既往相关病史等。被调查对象当场如实填写,调查人员现场收回问卷后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日光性皮炎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病史询问和临床诊断结果分析,对受调查的575名海军陆战队某部海训官兵进行分组,其中参加游泳训练的官兵因皮肤受日光直接照射,设为日光暴露组,暴露时间>2 h的,为长时间直接暴露组,日光性皮炎发病率为43.2%;暴露时间<2 h的,为短时间直接暴露组,日光性皮炎发病率为29.6%;部分战士未参加游泳训练,仅着作训服参加日常一般训练,设为非直接暴露组,非直接暴露组日光性皮炎发病率为9.7%。与非直接暴露组相比,直接暴露组日光性皮炎发病率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发病部位中,颈部122人次,肩部115人次,手臂64人次,面部35人次。

表1 参训官兵日光性皮炎发病情况分析

2.2 痤疮与日晒时间的关系

将调查对象的日晒时间长度分为两组,低日晒时间组(0~2 h),高日晒时间组(>2 h)。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各组痤疮的发病率分别为13.1%,18.1%。随着日晒时间的增加,痤疮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有过痤疮病史的患者,低日晒时间组痤疮复发加重率为38.3%;高日晒时间组,痤疮复发加重率为51.7%。

2.3 面部肌肤敏感症状发生率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在日晒时间长度不同的3组中,随着日晒时间的延长,面部肌肤敏感症状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低日晒时间组(0~2 h)为12.5%,高日晒时间组(>2 h)为16.3%。面部肌肤敏感发生率在不同军龄的受调查中也有差异,服役<2年者,发生率为19.3%,服役2~5年者,发生率为13.2%,服役>5年者,发生率为12.7%。

3 讨论

日光引起的外源性损伤会导致皮肤屏障损害。皮肤作为人体表面最大的器官,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直接受到日光照射,可引发炎症反应,产生各种皮肤问题和皮肤老化[2]。日光光谱由紫外区和红外区组成,紫外区的辐射能量高,产生的光化学和生物学作用十分显著。其引起皮肤损害的机制非常复杂,紫外线照射,诱使皮肤产生各种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氮氧化合物(NO),单线态氧,羟自由基等,对机体内各种细胞和大分子都有损伤作用[4]。它们还能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免疫抑制造成皮肤感染性疾病恶化[5]。海军陆战部队训练和驻扎的环境多为沿海湿热地带,日照强度高,持续时间长。夏季为该部训练强度和密度最大的时期,期间平均气温在25~35℃,白天气温常达30~35℃,甚至更高,相对湿度为50%~75%,有时可达85%以上。皮肤病是海军陆战部队军事训练和日常工作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种类多,特别对热带地区的驻军以及进入热带地区训练、作战的官兵构成了严重威胁。是引起训练减员,影响官兵健康的主要疾病。

游泳训练中,直接而强烈的日光照射能够引起皮肤损伤[6]。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参与游泳训练的海军陆战官兵日光性皮炎发生率较高,这主要与游泳训练的方式和强度有关系。官兵游泳训练中,无论是陆上动作练习、准备训练和海中游泳等情况,训练人员大部分时间背部朝上,无衣物等遮挡,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极易发生皮肤日晒损伤。此外海水为高盐溶液,长期浸泡后会引起皮肤脱水干燥,角质层变软变薄,更易吸收紫外线,引起后续皮肤生物学损伤反应。临床表现类似Ⅰ度或浅Ⅱ度烧伤,轻度为局部红斑,中度可见患处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局部的水疱、大疱,以及水疱摩擦破裂后的糜烂,同时部分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日光性皮炎患者的治疗,轻度的予以外用炉甘石洗剂,中度的或加用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瘙痒疼痛症状明显的患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口服。少数局部渗出的患者,用依沙丫啶溶液湿敷患处,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痤疮是青年官兵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是一种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7]。该病好发于颜面部和胸背部,初发为白头或黑头粉刺,严重的可见红色的丘疹,部分有囊肿和结节。该病损毁面容,部分伴有局部疼痛等症状,给患者肉体和精神上带来痛苦和压力[8]。影响痤疮发生的因素众多,个体体质,精神因素,饮食,睡眠,感染等均能引起痤疮的发生,日照因素也能引起痤疮的发生[9]。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海军陆战官兵痤疮的发生,随着日晒时间的增加,痤疮的发生率有所上升,特别是有过痤疮病史的官兵,复发加重率随日晒时间增加,有上升趋势。高强度日晒组中,近一半的患者出现症状的复发和加重。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日晒时间的延长,患者局部受热增加,油脂分泌旺盛,而皮脂腺分泌增加会增加毛囊堵塞的概率,引起痤疮的发生;第二,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延长,会加重皮肤屏障的破坏,引起局部皮肤和附属器的功能紊乱;第三,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训练时间的增加,会加重患者心理压力,而心理因素目前被认为是导致痤疮的重要原因之一;第四,训练期受条件限制,面部清洁不及时或者不到位等也与痤疮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敏感性皮肤是指皮肤屏障在受到破坏后,出现的潮红、瘙痒、刺痛、灼热等不适的自觉症状,并伴随红斑、干燥、脱屑等皮损表现[10]。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日晒时间的延长,肌肤敏感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其原因应该与长时间紫外线照射所导致的皮肤屏障损伤,表皮水肿,皮肤细胞凋亡等光毒反应有关[11]。在受到日光曝晒后,4 h左右出现红斑反应,15~24 h达到高峰。据受调查者反应,在训练的初期,接受强日晒后2~3 d时所出现的不适症状最为严重,之后大部分症状能有所缓解,小部分通过寻求医疗帮助解决皮肤问题的困扰。受调查者中,随着军龄的增加,敏感性皮肤发生率有所下降,提示人体皮肤对于紫外线的照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一个缓慢的适应过程和阶段。

本研究对海军陆战部队数种常见的光损伤性疾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于长期处于强日晒环境的海军陆战队官兵来说,夏季高强度的日晒环境,特别是日光中的高强度紫外线引发的各种皮肤问题,会给这些特定的职业人群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影响其身心健康。特别是那些来部队时间不长,尚未完全适应强紫外线下作训的新战士。为此,笔者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宣教和干预官兵的行为,将日光对皮肤的损伤降到最低。在作训期间多次对相关皮肤问题进行了宣传教育,提醒官兵增强对紫外线自我防护能力,在任务和训练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加强日光的自我防护意识,如穿长袖外套和戴帽子,避免阳光直射裸露肌肤。在训练准备过程中加强日晒适应的训练,对于新战士从较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日照时间,初期避免在日照强度最大的中午前后进行户外作业。对于极少数光敏感参训官兵,建议其使用较高防护指数的防晒霜。建议参训官兵保证足够的睡眠,饮食要有规律,加强心理疏导,保持情绪轻松稳定。通过以上措施,减少高强度日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的保护该特殊群体的皮肤健康与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日晒日光性皮炎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随日光衰老的石像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塔树
染整助剂对原液着色涤纶耐日晒色牢度的影响
山中雪后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晒书日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