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生命关注

2018-09-14 12:05晓初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话剧野生动物舞台

晓初

4年、4轮28场,在与《生命观察站》相处的日子里,吴朱红有着太多的难以言说。

2009年,《中国绿色时报》关注了知名公益环保人士李理,用文字展示了一位热爱绘画的少年如何一步步迈入野生动物保护的世界。数年后,一部以环保为题材的原创话剧《生命观察站》登上舞台,故事的主人公正是李理。从文字到话剧,相同的故事,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初衷是相似的一唤起更多的民众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关注人类生存的家园。

呕心沥血之作

“往返通州三趟,晚上再去海淀,穿梭200公里。”这是吴朱红日常的一天,作为《生命观察站》的导演,这部戏在她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4年、4轮28场,在与《生命观察站》相处的日子里,吴朱红有着太多的难以言说。从业25年,她创作了17部作品,《生命观察站》却是第一次让她真正体验了“呕心沥血,艰苦卓绝”。

《生命观察站》是国内首部环保题材的原创话剧。它讲述了北京青年环保志愿者保护野生动物的故事。他们十年如一日,为改善北京周边在内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历经风雨,还一方土地“绿水青山”,两代环保工作者的热情和追求最终得以圆梦。

剧目开场,一群动物惊慌失措,因为人类不断威胁着它们的生存,在象征热带雨林等大自然的绿色舞台背景前,舞蹈演员们戴着动物面具道出了动物的心声。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从小快乐地成长,每一寸土地都是家乡,每一股山泉都有滋养”,“盼你温存重现,带我回归故乡。盼你取走黑暗,给我永远的阳光”,这是吴朱红为该剧创作的歌曲《生命之歌》。

吴朱红的灵感来自于曾经看过的一幅漫画:商店橱窗里展示着一件貂皮大衣,橱窗外的看客却是莫名伤感的貂爸爸和貂宝宝。吴朱红说,当初写台词的时候就像看图说话一样,她写貂宝宝的台词:“爸爸,我看见妈妈了,妈妈在大衣领子上趴着呢,它在睁大眼睛看着我。”而貂爸爸的台词则是:“快走吧,快走吧,人来了,不能在这儿待着了。”

之所以要创作这样一部环保题材的话剧,吴朱红说,原因有两个,一是类似于剧中的野生动物保护站是真实存在的,如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这部剧的编剧张朝晖多年以前就关注过。张朝晖和本剧的另外一位编剧杨友胜在25年前还在上学的时候,就曾经写过一个剧本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个原因是基于吴朱红个人,她关注环境保护,相信众生平等。她说:“这些年轻人能用十年的时间做这样的事情,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这样,如果用话剧的方式去表现,可以让更多人知道。”

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命观察站》取材于北京人当下的真实生活,但不拘泥于事例。该剧包含了北京人艺等国家院团的优秀主创,并在首演、二轮、三轮的基础上复排修改加工。2018年5月再次升级的《生命观察站》不仅具有知识性科普性,而且意境清新,感染力强。

该剧2014年8月首演以来,受到北京各媒体和观众的追捧,曾入选“中国梦.北京故事”2014北京市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2017年,《生命观察站》作为“2017年北京金秋优秀剧目”及“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开启了新一轮演出。2018年5月,《生命观察站》整装升级,再次登上首都舞台,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将大自然“还原”于舞台之上无疑是此剧的一个亮点。高大葱郁的树木“扎根”在舞台后部,山石依次排开错落有致,油绿的灯光从顶部洒向整个舞台,头戴动物面具的舞者伴着清新温暖的音乐起舞一一个和谐的自然世界诞生了。类似的自然景观,贯穿整部话剧。

《生命观察站》在表现一群热情的年轻人志愿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更意在传递和分享一种理念——“动物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和人是平等的。”吴朱红希望:“这部剧除了讲一个‘真实的事迹外,最终要把它提升至‘生命意识的高度。”

在《生命观察站》里,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在深山里创建野生动物保护站,会跟当地的村民打交道,村民开始的时候都惦记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会跟志愿者抱怨珍稀动物给自家豢养的动物造成的损失,志愿者就给他们赔钱,有的时候志愿者跟村民道理讲不通还会被打。这些都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情节,创作人员将这些一一呈现在舞台上,为的就是让观众看到,为了改善周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志愿者们所做的一切。

善念的感召力

观众的鼓励和肯定支持着吴朱红,虽然有很多困难,她依然与自己的团队砥砺前行。

来自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的陈晨、汤云鹤在观看完话剧后,对野生动物保护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他们认识到“人和动物应该相亲相爱。”“无论是文字、话剧,抑或是公益广告、纪录片,目的都在于将野生动物保护的理念辐射至更广阔的层面,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令吴朱红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人正加入进来,为环保事业注入了新鲜活力。

“话剧的演出效果很容易搜集,通过观众的现场反应便一目了然。在洪水来临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时,刘老板发自肺腑地发问:如果我能活下去,就要在大自然中当一名志愿者,‘行吗?此时台下的观众会异口同声:行!”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是有‘善的,只是需要被呼唤出来,然后投入到善行中。”前两轮演出结束后,甚至有观众专门给剧组打电话,询问野生动物保护站,表示要去当志愿者。

“北京、当代、原创、中国梦、生命、环保、现实”是《生命观察站》的关键词,也是该剧的艺术追求。

“北京、当代、原创、中国梦、生命、环保、现实”是《生命观察站》的关键词,也是该剧的艺术追求。该剧首创了“北京青年环保志愿者”这样崭新的戏剧舞台形象,凸显核心价值观;剧情内容与当下提倡的“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高度契合。

“整部剧体现了一种善念的感召力。我们并不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去教育观众,也并非单纯地去表现具体的一个人、一个群体,而是向观众分享一种关爱自然,皆从我做起的理念。可以这么说,动物观察站的人做了几十年去保护动物,我们陪着他们做了4年,也从中更加感受到了环保的真谛。”吳朱红说。

猜你喜欢
话剧野生动物舞台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В Китае началось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проекта решения о запрете нелегальной торговли дикими животными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再立重典
台上
再见啦,秋天!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画与话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