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艺术的“90后”传承

2018-09-14 12:05周琳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火焰山木偶戏泉州市

周琳

作为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戏曲艺术,木偶戏早在真人表演的戏曲成熟前就已经广泛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上千年来能够娴熟而精妙地展现社会历史生活。

2018年5月,在北京市天桥艺术中心和中国木偶剧院,由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剧团“90后”演员担纲的传承版《火焰山》连演四场,场场爆满。演员全部都是剧团的“90后”,这也是他们首次携《火焰山》走出泉州交流演出,不仅得到业内人士关注和观众的好评,还吸引了十几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参赞带着家人孩子前来观看。

两千年的戏曲艺术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据文献记载,至迟于唐末五代已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即泉州市木偶剧团,成立于1952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提线木偶戏的集体传承单位。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规范的操线功夫以及独具特色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

这次在北京上演的《火焰山》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改编的,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途中,被火焰山阻断去路,孙悟空到芭蕉洞向铁扇公主借扇灭火遭受牛魔王夫妇重重阻挠的故事。该剧采用剧团首创的“天桥高台”舞台形式演出。融提线木偶、杖头木偶、掌中木偶、人偶表演于一爐,极具技巧性、艺术性与观赏性。

木偶戏的表演最讲究虚实结合,该剧展现铁扇公主喝茶,孙悟空入其肚中时,就重点突出了喝茶的细节;孙悟空在阻拦牛魔王时,用手挡架住对方武器进攻,则着重保持身体与武器的交接姿态;孙悟空行路时,保持角色的脚部与地面齐平,以及用杖头偶人时避免表演者在布围外的肢体暴露等都大有讲究。

作为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戏曲艺术,木偶戏早在真人表演的戏曲成熟前就已经广泛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上千年来能够娴熟而精妙地展现社会历史生活。虽然儿童剧化是偶戏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偶戏的表现力。泉州木偶戏剧团对经典创作的创新尝试,恰恰可以看到偶戏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创造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王馗所长在观看演出后说,泉州市木偶剧团不仅将“傀儡调”为主体声腔的700余出传统剧目很好地继承,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编排了诸多优秀剧目,尤其是由木偶大师黄奕缺为代表的杰出艺术家们,将这个珍稀戏曲形态推向时代的高峰,充分体现出这个葆有唐宋傀儡风采的古老剧种形态鲜活的生命活力。

重新排演传承版《火焰山》是剧团传承的重点项目,最大的目的就在于打磨、培养新一代演员。

“90后”的传承与创新

这次“90后”演员担纲的传承版《火焰山》,创排于1978年,1979年10月荣获文化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奖”,2009年又荣获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至今已在国内外公演近4000场,是改革开放40年来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精品,也是训练传承的典范式作品。

“这部剧的看点是传承之外,亦有创新。”泉州木偶剧团副团长夏荣峰告诉记者,“目前在职的三代优秀艺术家,在保持提线木偶戏艺术高度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布袋木偶、杖头木偶、人偶同台等多元形式,将木偶戏舞台形式拓展更新,极大丰富了偶戏表现手段,展示当代偶戏艺术成就。”

在《火焰山》的整场演出中,观众会发现孙悟空的角色活灵活现、上下翻飞,不仅与铁扇公主、牛魔王有很多场精彩的打斗,而且孙悟空七十二变,一会儿变小鸟、一会儿变苍蝇、一会儿被铁扇公主砍了头又迅速恢复金身。这些丰富的元素仅仅依靠提线木偶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因此,各种木偶元素被创新地融合在一起。比如提线木偶孙悟空从高台上操纵在半空中上下翻飞,布袋木偶孙悟空则从地下蹦出来招架牛魔王,杖头木偶孙悟空又可以在铁扇公主的妖风中岿然不动,让这场大戏处处有玄机、处处有看点。

对于泉州市木偶剧团来说,重新排演传承版《火焰山》是剧团传承的重点项目,最大的目的就在于打磨、培养新一代演员。《火焰山》初创于20世纪70年代,时至今日,70年代的首演人员都已退休,或已离开人世,而传承版《火焰山》2016年刚开始重新演出时用的仍是老一辈的录音。考虑到综合表演能力如果不能全面提高,新一代就难以挑起传承重担,所以从2017年开始,剧团给这些“90后”演员加压,让他们自己说、自己唱、自己演。

“让我们的年轻演员自己开口,说唱表演,到了今年我们重新给他们录音演出时,发现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每一场演出对于木偶新生代演员来说,都是一次历练和提升的机会,从中可以看到艺术传承的火花。我们也期待,今后这批青年演员能更多地走出泉州、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泉州提线木偶艺术,讲好‘中国故事。”泉州木偶剧团团长洪世健先生说。

“90后”演员张耀华是剧团第三代孙悟空的扮演者,他说自己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孙悟空角色要表现出的动作的灵活多变,以及在舞台上的翻滚跳动,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练习。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通过这段时间向老一辈演员的请教学习,自己在台下的认真琢磨、刻苦练习,感觉进步很大。

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林琳观看了剧目表演后感慨地说:“泉州市木偶剧团在京演出传承版木偶剧《火焰山》,经过重新加工,加入了不少创新理念,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我深为泉州提线木偶后继有人感到高兴。”

据悉,以泉州木偶为重要内容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已荣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优秀实践名录。

文化艺术无国界

谈及这次进京汇演的感受,泉州木偶剧团团长洪世健说:“这次来京演出是27人(不含乐队),表演者全部为‘90后青年演员。这是剧团‘90后首次走出泉州,走向首都艺术舞台,承担传承大剧演出,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们人才培养后继有人的成果展现。演出受到了如此多驻华外交官的关注和肯定,是我们非遗传承对外交流迈出的新步伐,展示新风采。”

立陶宛驻华大使伊娜·玛邱罗尼塔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语言是有国界的,文化艺术却没有。”想不到这部诞生在1979年的经典保留剧目让一群泉州的“90后”完美呈现。外交官朋友们无论大人小孩都很喜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西合璧的艺术与交流在中国年轻人的指尖轻松完成。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卫·巴拓识教授是德国人,这次他们一家三口都来观看演出,“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喜欢看木偶戏,尤其是在德国时,我们的孩子经常会去看木偶戏,但是如果不来中国,我们不知道中国提线木偶的表演手法远远超过欧洲很多技艺。这次演出让我们一家大开眼界,尤其闭幕后走上后台的互动环节,看到这么多大大小小的木偶,不得不感叹中国的提线木偶演出是世界一流的。如果有可能,我们希望积极推动中德两国木偶剧文化的交流演出,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让人快乐的事情!”

泉州木偶剧团自始建以来,相继创作排演了大批剧目,150余次出访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多次在国际艺术节及比赛中获得殊荣。包括受邀在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比利时国家剧院、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演出,并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人民友谊贡献奖”。

猜你喜欢
火焰山木偶戏泉州市
传统戏剧——木偶戏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木偶戏
喝冷饮
直面高考 我行我“数”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的讨论
木偶戏
七月拜访火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