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层教学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18-09-14 10:50郑和有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2期

郑和有

【摘 要】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体系,它把教学和互动有机结合。现如今,学生的身心差异和认知程度各不相同,需要从实际出发,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授课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和检测,这样才能实现教学与互动的完美统一,也符合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知识的积累。

【關键词】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层教学的组建和实施;分层评价的思路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28-01

1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均采用一刀切的方法,不顾及学生的智能差异,让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了,因此,分层教学很有必要。先从多方位去考察学生,包括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程度、心里成熟度、抗压性、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学生档案,然后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的学习小组,分别代表良好、一般、较差。注意在实施分层教学中,不要忽视学生的人格,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让他们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勤思好问,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他们彼此互帮互助,在沟通交流中解决问题,学到知识[1]。

2 分层教学的组建和实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对于后进生要有耐心和细心,抛给他们简单的问题,让他们逐步达到大纲要求;对于中等生则要把适中问题的回答权交给他们;对于优等生则应启发他们思考和探索,在掌握一般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延展性,归纳总结出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教学的目标不应拟定过高,这样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加重学生的负担,让他们不能及时消化知识,也不能降得太低,完不成教学进度,赶不上大纲要求。对于后进生,要求他们掌握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对于中等生,则要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发展他们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对于优等生,则要适当加大难度,要求他们深刻理解知识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3 分层评价的思路构建

首先,要把知识分成几个等级,循序渐进,让学生先独立解决大部分问题,必要时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其次,教师要把握提问的方法,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常在授深的同时,提问中等生,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听懂,根据中等生的回答判断方向,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足,进行扩展补充[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做习题的时间,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做好分层的信息反馈和问题的答疑,尤其对于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后进生,要注重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辅导内容要从最低点开始,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课堂内容即可,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中等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教师有针对性的启发一下即可,让他们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于优等生,可以出两个拔高题,题目以拓宽思路为主,不受大纲约束。这类题目比较难,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可以先给一点具体提示,然后启发他们独立思考,最后统一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全班学生在学会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又能有所提升,缓解了后进生学习难的情况,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增强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分层评价

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最为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对学习有困难、理解力不足、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经常表扬他们,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自己的信心。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要采用激励评价,既要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也要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指定目标、找对方法,促使他们不甘落后、不断提高。对成绩较好的优等生,则要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容许有丝毫的懈怠,让他们在严谨踏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己。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后进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其自信心,还能让中等生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完善学习方法,更能让优等生严谨踏实,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分层教学,真正走出题海战术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静静.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2018(04).

[2]邱军.初中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浅议[J].青少年日记,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