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之亭

2018-09-17 09:33安徽张峪铭
金秋 2018年12期
关键词:陶然亭景山亭子

◎文/安徽·张峪铭

如果说北京陶然亭是乡野清纯的村姑,那么景山的五座亭就是皇家高贵的公主了。

陶然亭我没去过,说其有乡野之气,是因为陶然亭建在地势开阔、荒无人烟的苇塘之地,有一些野景和野趣。“地匝万芦吹絮乱,天空一雁比人轻”是其曾经的写照。至于为什么叫陶然亭,假如你读过白居易的“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就知道那些士大夫们借陶然之名,发思古之幽情了。

陶然亭是历代文人雅士郊外踏游之处,百年来用他们的足迹,踏出了这么一个抒发情愫重于赏景的地方。他们喜也好、忧也好,有这么一块地儿舒长啸、观云松,也是对奔突的生命一个交代。可景山的五座亭就不一样了,它是皇家利用其天然资源和强大势力,在短时间内按上意、按计划、按图纸打造的建筑精品。它依山就势,精心布局,如缀在皇城中轴线上的几颗明珠。

清晨从“山左里门”进入景山,那满地的槐花落蕊,如雪纷纷,人踩在上面,松松软软的,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这时我才想到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中所描述的“落蕊轻扫”,其实三伏天就已经上演了。抖落双肩“霜花”,顿觉一身凉意,你不禁想到京城的这个风物,已将季节的秘密悄悄地透露给你。我无意做过多的联想,只想尽快抵达山顶,在亭子里饱览美好风光。可路边的各种植物有的招摇、有的静默,有的奇异……你经不住它们的诱惑,不得不驻足张望。那整片整片的牡丹,尽管不是开花的季节,可那蓊蓊郁郁的羽状复叶,如张开翅膀的鸟儿;那伫立千年的桧柏,静静地扎在路边,像那站岗的哨兵,默默注视着过往行人;唯那像患了白癜风病的一种树,在微风吹拂下,使劲地摇晃着……

拾级而上,亭子就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这是周赏亭。亭子呈圆柱体,重檐八柱,内外两层,孔雀蓝琉璃简瓦圆顶,紫晶色琉璃简瓦剪边,给人以圆润而又利落之感。亭子四周,环生各种植物,透过疏朗的树缝,城市风貌隐约其中,似真似幻,似有似无,别有风味。绕亭一周,其一侧的“病”树,又闯到我的面前。我寻了一个早锻炼的长者,问个明白,长者一口京腔说:“这怎么是一棵病树儿,这是白皮松!”

与周赏亭并列的是观妙亭。此亭规制与周赏亭差不多,但外观却不尽相同,六角飞檐,如鸟斯革,亭顶是翡翠绿琉璃,黄琉璃简瓦剪边,整座亭子灵动而又协调,与周赏亭相比,一个“内敛”,一个“开放”,无不体现中国文化讲究的“天圆地方”和“天人合一”。

坐落在景山顶上的是万春亭,严格意义上讲,它不算一个亭,它是一座楼。楼呈正方形,三重高檐,内外两层,外廊有二十根柱,内室十二根柱,黄琉璃瓦覆顶,绿琉璃瓦剪边,柱子之间由红漆围栏连接,亭台四周为汉白玉栏杆相连。上檐中间悬有一金边蓝底满汉两种文字“万春亭”的竖匾,亭子里面也有横匾一块,上写“佛光普照”四个大字。亭台之上,早已挤满了来此写生的学生,他们穿红着绿、欢声笑语、指点风光,给万春亭带来了真正的生机。环顾四周,才发现整个京城尽收眼底。向南看金碧辉煌的故宫宫殿,层层叠叠,有如看到天边的曙霞彤云;北看中轴线上的钟鼓楼,矗立城中,让人幻听着曾经的晨钟暮鼓;西望北海琼华岛上的白塔,素面朝天,仿佛是衣袂飘飘的白衣仙人……万春亭,真不愧为“京华揽胜第一处”。想必那些帝王家人,居在深宫禁苑久了,或者是打理朝政烦了,凤冠霞帔,鸾车龙辇,来万春亭上观景调心,那种俯视苍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家天下的自负,会在心中升腾。可世事如白云苍狗,万春亭尚在,而万世基业,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泡沫。

越过万春亭,景山的西边,“富览亭”“辑芳亭”与东面两亭遥遥相对,其形制与周赏亭和观妙亭一样,一重檐圆攒尖顶,一重檐方攒尖顶,方圆交错,如四颗星将“万春亭”拱卫其中,在皇权为中心的时代,其象征意义尽在不言之中。

亭,停也。生活不总是前行,有时要作必要的驻足,或观风景,或理行装,或调心境。景山五亭,亭亭恰相似,亭亭景不同。正如亭中供奉着不同的佛。在供奉弥勒佛的富览亭,我问同行的小吴,“弥勒佛,若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叫什么佛?”小吴想了一下说:“呵呵,我还真不知道。”我说,“你答对了,就是呵呵佛。”对世间之事,只呵呵一笑,不论是非曲直,不争不辩,不哀不怨,不喜不悲,不弃不恋。

下了山,我竟琢磨起亭子的名字来,“赏、妙、览、芳”,“赏”与“览”,讲的是人的作为,人是观景的主体;“妙”与“芳”,讲的是景的优美,景是当然的主角;而“万春亭”则是万千春景,尽览脚下。如此这般,就有了景在人间,人在景中,人景相融,和谐共生的意境来。

景山五亭,是一种精致的美。它虽没有陶然亭的名气,也不可与醉翁亭、兰亭相提并论,但它是养在深闺中的娇贵公主,虽没有野景与野趣,却有着矜持端庄、雍容华贵的宝钗之美。

猜你喜欢
陶然亭景山亭子
大树亭子
超级头脑训练营(1)
功亏于溃
专注
把“亭子”随身携带
陶然亭的童年回忆
A Joyful Park in Beijing
去菜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