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

2018-09-17 10:01王源
琴童 2018年5期
关键词:梁晓声心态儿子

王源

梁晓声 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梁晓声的《母亲》大概是我们最先了解的作品。它曾节选在语文课本上,朴质的语言,却将舐犊情深表达得淋漓尽致。如今,他身为人父,当站在《朗读者》节目中读到这篇文章,想必感触更深,有所启迪。

健康的心态与良好的品行

作为一位作家,梁晓声十分感性,注重交流,所以他一有机会就会找儿子梁爽谈心,教导他、引导他。在梁晓声看来,儿子的成绩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心态如何,是否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

曾经有一次,还在上小学的梁爽回家告诉梁晓声,他的同学因为犯错误导致红领巾被老师收走了。言谈中,梁晓声发现儿子语气中夹杂着幸灾乐祸的情绪。他想起这位同学和儿子正在竞选班干部,现在儿子这种洋洋得意的态度,是他认为自己同学的犯错可能会让他成功当选班干部。其实这是很多孩子乃至成年人都无法避免的嫉妒心。但梁晓声认为这是十分不好的心态,他借机告诉儿子:第一,要明白嫉妒是丑恶的。嫉妒和羡慕不一样,羡慕一般不产生危害性,而嫉妒是对他人和社会具有危害性和危险性的。第二,要明白不可能一切好事、机会都会理所当然地降临在你头上。别人幸运时,你应对自己说,我的机会和幸运可能在下一次,现在有些事情并不重要。比如当不当得上班干部,并不说明什么。在梁晓声与儿子的相处中,这样成年人般的对话时常发生,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件小事。但只要涉及心灵层面的,梁晓声一定会及时地告诫儿子,因为他认为如果惰于拂拭自己的内心世界,那里一定会浮尘厚积、杂草丛生。

懂感恩,需忆苦

梁晓声出生于农村,小时候家里条件十分艰苦,所以他极为反对生活中的浪费。当梁爽学画画时,梁晓声的朋友们给他送来很多画纸、画笔。然而,他并不爱惜,随手一画就会丢弃了一张纸,或者弄坏画笔。这让梁晓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时常在想:“我们这一代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拉扯着父母的破衣襟,跟着共和国趔趄的步子走过来的。怎么,我们的下一代消费起任何东西时的那种似乎理所当然和毫不吝惜的损弃之风,竟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富家子弟还要过分很多呢?仿佛他们父母已经富甲天下了。难道我们自己也有如此荒诞的认识么?如果不,我们为什么不告诉他们一些他们应该知道的事呢?”于是,他身体力行地教会儿子如何节约。他自己平时从来不会浪费一张稿纸、一支笔。当儿子学着他的办法,从旧作业本上剪下一条格子,贴在了写错字的一页上,节约用纸时,这让梁晓声激动不已。虽然看着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但在梁晓声看来,是一次大的进步。他不希望培养出一个从小似乎什么也不缺少,长大了却认为这世界什么都没为他准备齐全,因而只会抱怨乃至憎恶社会的人。可喜的是,梁爽没有辜负他的教育,懂得感恩,懂得思苦,懂得一切来之不易,更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

以柔克刚的教育

梁爽的成绩并不出色,早年的时候,梁晓声也同很多家长一样也为此着急、苛责过。但随着梁爽心态的调整,梁晓声也随之变化,因为儿子不再是那个不思进取的懵懂男孩。梁晓声对孩子考试成绩采取的是鼓励的态度。面对高考与求学,梁晓声也认为,高等教育对人生很重要,但这种重要不是唯一性,人要将名利看淡些。其实,一个人有一份普通的工作,有一处住房,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没有什么可感到羞耻的。在梁晓声看来,梁爽并没有什么独特的潜能,他的未来有可能是一个普通的人。经过这样的判断,梁晓声就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甚至儿子在谈到理想时,他在鼓励的同时,也让儿子認清平凡也是一种可以度过的人生。虽然如此,梁晓声却不会让孩子随波逐流,尽量让他多接触世界上好的东西。他曾提到:“对孩子,我不主张鞭催式的教育,而是主张对他们进行快乐式教育。从来不强迫孩子在班里一定要考前几名,所以孩子没有过重的心理负担。在这种较为宽松的家庭氛围中,我有意识培养他读好书。我将我看到的一些报刊上的优秀散文、幽默故事亲自剪下来,在他的功课之余送给他。这样,一来可为他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培养他的阅读、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他紧张学习生活的一种调解。久而久之,儿子不仅养成了阅读好书的习惯,在课余时间看了不少文学读物,增长了文学知识,在生活中也学得有了几分幽默感。”

梁晓声曾经生活贫困,是母亲坚持与辛苦,给了他学习与阅读的空间与条件,而梁晓声并未辜负母亲的期盼,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于是,带着这份来自大地的气息,他的育儿经就带着几分质朴、几分坚韧,诚如他的作品一般。

猜你喜欢
梁晓声心态儿子
锦句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打儿子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梁晓声:读书与一个国家的好时光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还是“看掐架”心态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