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018-09-17 05:40江玉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提升

江玉芳

摘 要 在众多学科当中,地理需要掌握的综合知识很多,还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熟练运用。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本文以人教版的地理教材为例,为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提升 综合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號:G6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因为枯燥单纯的抽象知识不容易被掌握,离开了实践操作和认知,学生如同盲人摸象一般,只能学习大概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单纯理论知识的讲授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了解看得到的地理世界,拥有从自然世界中辨别气候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从书本中摸索。实践出真知,而且会让人印象深刻。另外,提升了综合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1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多样形式获得学习乐趣

1.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枯燥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占据着牢牢的主导位置,学生只要负责接收讯息,背会理论知识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让学生体会不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把枯燥的地理知识当作学习的全部,从而更不能积极地投入到实践当中了。提升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将理论与现实主动联系在一起,从而在现实中积极寻找地理内容,提升实践能力。因此,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应当直接将答案讲述出来,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在讲到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思考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这样的切实联系让学生和地理之间的距离就会一下子缩短了,从而养成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实践的良好习惯。又比如,在讲述“海陆变迁”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从学生入手,让学生介绍自己旅游过程中见到的河流湖泊等,以及自己所知道的它们的演变等。这样讲学生当作地理教学的主体,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实践中挖掘地理知识,提升学习兴趣。

1.2教学案件的设计要突出实践性

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首先从教案入手,从整体上布局地理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一通到底,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如果在教案设计的时候只要求学生掌握某一章节的理论知识,那么学生就算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了知识点,但是在遇到题目的时候还是不能灵活运用,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教师可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突出其实践性,避免太多的理论灌输,让学生有思考和实践的空间。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拥有思考的时间,充分发挥自己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1.3开放课堂形式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很多程序化的漏洞,只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一成不变的课堂形式中让学生理解,然后记忆,最后通过课后练习来加以巩固。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还降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其忽略了地理本身的综合特性。比如在讲述“多变的天气”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在讲述理论知识,为学生展现书本上的云朵图片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观察窗户外面的云朵,学会真正从实践中判断气候的变化。再比如,在讲到“世界的气候”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掌握不同种类气候分布的同时,还要让同学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气候的变化,通过旅游,在网上自主查阅资料等形式等。也可以当作一个课外实践的题目,而不一样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知识。

这样多变的课堂形式可以让教学的过程变得轻松愉悦,不再那么枯燥,从而提升学生的时间能力。还有,在教授学生掌握地理地图的时候,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地图的技巧,增强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在学到“地球运动”的时候,仅仅依靠学生的想象是远远不够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地球自转的过程展现出来,再通过音乐的烘托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思考现实中有关的地理问题。

2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外的多样活动

2.1实践活动的开展

要想学好地理知识,仅仅通过单纯的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是初中地理教师必须意识到的。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并不能让学生自由地参与到实践中去,不能与真实的地理有面对面的接触,因此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现实地理,摸索着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地理地图的掌握是很多学生头疼不已的一件难题。经过课外实践之中,对地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老师可以设计有关的地理拼图游戏,让学生将实践中看到的东西拼凑起来,既提升了记忆能力,也考察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

在讲解“地势与地形”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真正地走出课堂,了解实地情况,之后再通过模型制作当方式加深印象。在讲解“水资源”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调查某一特定区域的水资源情况,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完善的调查报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大大提升了实践能力。在讲解“降水”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雨量计,通过一段时间的测量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这不仅具有了学术意义,还让学生看到地理学习过程中实实在在的成绩,从而对动手实践充满信心。

2.2利用本土地理资源

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时候需要的就是善于发现,善于总结。教师要能够看到本土地理资源的实践性和独特性,带领学生走入实践课堂,充分利用本土地理资源的价值。这样一来,由于学生本身就生活在其中,更有发言权,主人翁的意识就更加强烈了,所以搜集资料的时候就会更积极主动。比如在讲述“气候”的时候,学生要清楚地记得国内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可以先从本地入手,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牢记本地的气候特点,之后再推广开来。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的天气变化,自己总结归纳,在实践中通过实践调查得出具有权威性的结论。这样的地理实践还能无形中让学生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唤醒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从而为以后的地理实践提供精神上的支撑和帮助。

铁路线路的记忆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出行的时候注意观察自己家乡所在的铁路线路,由点及面地进行记忆。在讲述“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参与调查,通过对当地农民的调查,或者是建筑物特点的观察等,得出一定的结论。学生们可以结成小组,到当地做调查问卷和实地测量。在充分了解本地居民的主食和建筑物的特点之后,学生们调查之后,再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就会发现,主食和建筑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地理联系。对于南方以水稻为主的地区,学生们就会发现,其建筑物一般都有通风、降温等地点,这主要是和降水较多有直接关系。通过一个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学会在实践中去验证理论,加深学习印象。

3结语

当前的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实践,提升动手能力,尤其是对于初中地理这门课程来说。这是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是初中地理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策略。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动手能力,还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都是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这一点在实践中获取真知的学习方式不管在任何时代中都不会过时,而会一直散发着追求真理的理想气息。在课堂上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让课堂变得有趣,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课堂外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走到地理环境中去,获得自我认知,了解本地多方面的地理风俗人情,从而更好地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桂仁.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图像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武威市16所初级中学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2] 李竹青.浅谈“互助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4):235-235.

[3] 陈亚伟.初中地理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六合区龙池初级中学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4] 居魏魏.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4(17):86.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提升
强化“互动式教学”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
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兴趣教学的探讨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