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研究

2018-09-17 09:33由东方于鑫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绿色

由东方 于鑫

摘 要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优美,人人受益;营造美好生态,人人有责。只有社会各方踊跃参与,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才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关键词 绿色 发展方式 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1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平衡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建设存续和发展之本、之源。失衡的生态环境则会伤及人类自身,甚至消亡人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大量事例证明,蔑视自然、破坏自然、试图凌驾于自然法则之上的做法都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取得了历史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但同时,拼资源、拼能耗,投入多、产出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积攒下来诸多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要有效治理生态难题,就要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要着眼于“自然—人—社会”这个大系统的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人类发展活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遵循,也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2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人口结构状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条件下进行的。一方面,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另一方面,我们用30多年就基本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用200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发展道路,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因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我们必须首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新旧动能转换的经济新常态下,既要应对传统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又要正视资源环境透支的严峻现实,倒逼生产方式绿色化。还要以重大生态、绿色关键技术的颠覆性变革,自觉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使经济社会发展转换到生态生产力巨大飞跃、绿色产业结构逐步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轨道上。

3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务必牢牢把握重点任务

(1)加快轉变经济发展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既能够在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过程中逐步解决我国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又能够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构筑现代生态产业发展体系,自觉走绿色、低碳和循环产业发展之路。

(2)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与生态公共产品不足、生态环境整体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下大力气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着力推进、重点突破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既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进民生福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健康中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设计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大部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是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型使用,如果竭泽而渔,最后必然是什么鱼也没有了。”因而,按照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理念,自觉维护国土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是确保生态平衡主要调节器调节功能有效的根本前提。

4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不断夯实领导力量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过去,我们一度用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将其成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果不改变干部的考核标准,不建立起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那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将毫无动力。

加强和改善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国家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最终成败,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是否拥有这样一个由党领导的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建立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机制、长效机制和落实机制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解决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难点重点问题和突出环境问题取得阶段性新成效。

建立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间,我国也始终持续不懈地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但现在来看,环境形势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重大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对具有决策权的党政领导干部。不仅如此,有些领导干部还不断升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要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这都充分说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正在真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有望真正进入历史转折点。

参考文献

[1] 张美君.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中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论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7(05):66-71.

猜你喜欢
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