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性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8-09-17 09:34黄璐魏宏皓
中国大学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黄璐 魏宏皓

摘 要:学术性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水平。对四川大学学术性社团的实证研究表明, 学术活动的开展频率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同的学术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学术讨论和学术培训的影响最大。此外,各类学术性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影响路径也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学术性社团应重点展开学术讨论和学术培训活动,通过有的放矢、系统开展的社团学术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社团活动;学术性社团;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社团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大学生社团在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管理规定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生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发展需要自发组织和自主活动的群众性团体。大学生社团是学校第二课堂地有效载体,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情商胆商的俱乐部[1]。学术性社团立足于相关专业,涉及学科发展和科研,通过科研活动开展社团工作,实现社团宗旨。学术性社团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积极帮助,尤其是在社团成员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育方面。当前,高校学术性社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问题:数量明显偏少;学术性社团制度不完善;学术活动流于形式、收效低于预期;缺乏对学生的吸引

力,社团成员流失率高,等等。这些问题显然制约了学术性社团功能的发挥。因此,探讨学术性社团如何开展有效的社团活动,研究哪些社团活动能更有效促进成员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发挥学术性社团应有的作用,已成为建设高校学术性社团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关于学术性社团活动如何影响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受到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学者分析了学术性社团的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讨论了学术性社团在发展过程、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2-6]。本文希望通过定量方法,研究学术性社团如何影响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并探讨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影响路径,从而为学术性社团建设提供有效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为深入分析学术性社团活动如何提高成员的创新实践能力,本研究在实际调查、分析和研讨基础上提炼出五种典型的学术活动类型,即学术竞赛活动、学术讨论与交流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学术培训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第二部分为五类学术性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的评价,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评价。创新能力评价采用彭宗祥等(2003)的评价指标,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四个维度[7]。而实践能力评价则通过梳理文献,从三个维度来测量实践能力,即自我管理能力、他人管理能力和任务管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采用Likert七级量表,由调查对象根据自身参加学术性社团的真实情况对每一题项给出客观评价。

调查选取四川大学文、理、工、医四个学科方向的5个学术性社团的成员作为对象,即德鲁克协会、青行、药物传递协会、CSDN协议、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协会,在各个社团开展学术性活动时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60份,有效回收问卷231份,有效回收率88.8%。受访者主要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两者累计比例占总样本的64.9%,这表明大一大二的学生是参加学术性社团的主力军。

三、调研数据分析

1.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见表1),各类社团活动的开展频率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相关系数均为正,且相关系数检验的显著性概率都小于0.001,即各类学术性活动的开展频率都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由此可得出,各类学术活动的开展频率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各类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影响分析

为了分析各类社团活动如何影响成员的创新能力,我们以创新能力为因变量,将五类学术活动开展频率作为自变量带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通过检验后,得到的方

程为:

创新能力=2.076+0.196×学术讨论开展频率+0.118×成果展示开展频率+0.183×学术培训开展频率+0.119×课题研究开展频率

由此可见,四类学术活动的开展频率对创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其中,学术讨论活动的开展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成员之间交流讨论越频繁,越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是学术培训、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而学术竞赛对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未能进入方程。

同样,为了分析各类社团活动如何影响成员的实践能力,我们将实践能力对五类学术活动的开展频率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通过检验后,得到的方程为:

实践能力=2.138+0.235×学术讨论开展频率+0.181×成果展示开展频率+0.227×学术培训开展频率

可见,学术讨论开展频率对实践能力影响最大,随着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次数逐渐变得频繁,不同的实践经历和心得体会能够被分享,并被各个成员消化吸收,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而学术竞赛和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频率对实践能力影响不显著,未能进入方程(见表2)。

3.各类学术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路径分析

为了研究各类学术活动开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路径,我们进一步用创新能力的四个维度(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作为因变量,分别对各类社团学术活动的开展频率进行回归,回归分析如下。

由表3可知,4个回归模型均通过了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的检验。具体分析如下:

(1)创新学习能力=2.179+0.255×学术讨论开展频率+0.207×學术培训开展频率+0.158×成果展示开展频率

三类学术活动的开展频率对创新学习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其中学术讨论的开展影响最大(见表3模型1)。

(2)创新基础知识=2.1424+0.245×学术培训开展频率+0.177×学术讨论开展频率+0.171×成果展示开展频率

由此可见,对于创新基础知识的积累,学术培训的开展影响相对最大(见表3模型2)。

(3)创新思维能力=2.051+0.243×学术培训开展频率+0.227×成果展示开展频率+0.155×课题研究开展频率

对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术培训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成果展示和课题研究(见表3模型3)。

(4)创新技能=2.167+0.311×学术讨论开展频率+0.236×课题研究开展频率

学术讨论和课题研究的开展,对创新技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见表3模型4)。

4.各类学术活动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影响路径分析

为了研究各类学术活动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路径,我们进一步用实践能力各个维度(自我管理能力、他人管理能力和任务管理能力)作为因变量,分别对各类社团学术活动的开展频率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由表4可知,3个回归模型均通过了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的检验。具体分析如下:

(1)自我管理能力=1.966+0.293×学术讨论开展频率+0.232×学术培训开展频率+0.147×成果展示开展频率

可以看出,各项方程系数均为正,学术讨论的开展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影响最大(见表4模型5)。

(2)他人管理能力=2.168+0.222×学术讨论开展频率+0.220×成果展示开展频率+0.197×学术培训开展频率

可以看出,学术讨论的开展对提升他人管理能力的影响最大(见表4模型6)。

(3)任务管理能力=2.524+0.212×成果展示开展频率+0.198×学术培训开展频率+0.169×学术讨论开展频率

可以看出,各项方程系数均为正,在三类学术活动中,成果展示的开展对任务管理能力的影响最大(见表4模型7)。

四、关于开展大学学术性社团活动的建议

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学学术性社团的实证研究表明,各类学术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正向影响,均能够明显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性社团学术活动。同时,不同的学术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各不相同。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重点开展学术讨论和学术培训,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各类学术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学术讨论和学术培训对成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影响最大。因此,学术性社团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应重点开展学术讨论和学术培训活动。一方面,通过学术培训,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基础知识、学习创新技能、锻炼创新思维、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术讨论来促进社团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分享,各抒己见,互相学习,激发创新灵感,获得实践经验。各类学术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给成员以启发与帮助,使成员真正得到收获。

二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团活动。由于各类社团活动对成员创新能力的影响路径不同,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学术性活动:

(1)培养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可以重点开展学术讨论、学术培训活动,特别是通过学术讨论,在沟通和共享中主动发现问题,吸取他人的成功学习经验,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更新完善知识。

(2)丰富大学生创新基础知识、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可以重点开展学术培训和成果展示活动,注重活动形式多样性、内容丰富性、知识专业性,扩大其知识面。在学术培训中,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符合该学术性社团的专业,使成员更加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同时,在社团活动中注意成果展示与共享,给予大学生思想上的启发,为大学生提供思维训练方法,提高其观察力、想象力、创意能力。

(3)培养大学生创新技能,可以重点开展学术讨论和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可以系统性地培育成员的创新技能,在目标明确的研究中不断讨论、在课题交流中不断总结,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使大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探索各种新方法、新技能、新技巧。

三是系统开展学术讨论、学术培训和成果展示活动,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他人管理能力和任务管理能力,可以开展学术讨论、学术培训和成果展示等活动,特别是在与成员的讨论和交流中,调整个人心态,主动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并能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有效结合,得到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中,使成员更善于与人沟通,更具有团队协作意识,更愿意与他人共同进步,提升成员的他人管理能力;在欣赏他人的成果中,使成员有清晰明确的奋斗目标,更善于合理配置、整合资源,实现自我发展目标,提升成员的任务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和平.全面加强能力建设 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4(2):9-23.

[2]尹婉馨.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出国与就业,2011(22).

[3]席一政.大学生学术性社团育人功能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性社团建设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2(3):70-72.

[4]马可,等.以学术性社团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理论导报,2010(7).

[5]王颖,王振华,席一政.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外部与内部因素影响研究[J].前沿,2013(19):145-147.

[6]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3):7-11.

[7]彭宗祥,徐卫,徐国权.大学生创新创造读本[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49.

[本文系四川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通过学术社团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責任编辑:夏鲁惠]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