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的实践与策略

2018-09-18 23:50莫亚妹
教师·中 2018年6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原则策略

摘 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以诚实守信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为教育工作者在育人工作上指明了方向,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创设诚信环境、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利用诚信典故对学生进行诚信品行教育,向学生灌输诚信思想,塑造学生诚信人格。

关键词:诚信教育;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15

作者简介:莫亚妹(1975—),女,广东茂名人,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论语》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因此我们要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我们要明确育人工作的方向。我在平时的育人工作中,很注重学生诚信品行的培养,下面结合我的教育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诚信品行培养的原则

1.起点要低

小学生涉世不深、心地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不说谎话,做个诚实的孩子”入手,使他们懂得这是诚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

2.内容要实

诚信教育要从小事抓起,抓点滴,才能见微知著,正所谓“曲(指细小的事)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所叙述的很多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3.针对性强

诚信教育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通过教育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诚信教育针对性要强,不能空洞说教,如对“不交作业”“不扫地”“不擦黑板”“不值日”等这些常见不讲诚信、不负责任的现象,教师要及时说理教育,使学生认识不诚信给自己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有些学生认为同学干了错事,包庇同学,就是讲义气。教师要把这种知情不报的行为进行剖析,让学生明白包庇同学就是害同学的道理,是最不讲义气、不诚信的表现。

4.循序渐进

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时,要根据班级情况、学生认知水平,教育内容要循序渐进。低年级以“不说谎话”“不拿别人东西”“借东西要还”“捡东西要交公”为主;中年级以“不隐瞒、不包庇错误”“不要不懂装懂”“不贪小便宜、不偷窃”为主;高年级则以“诚实守信不作假”“与人为善讲信用”为主。教育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二、诚信品行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诚信环境

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环境,才会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从而使他们的诚信品质得到升华,良好的道德氛围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前提。

1.创设校园诚信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校门的宣传栏、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如毛泽东名言:“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周恩来名言:“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些伟大人物名言都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校内广播站、黑板报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诚信,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创设班级诚信环境

班级里创设良好诚信的环境氛围,使班级里充满诚信的文化气息,充分发挥班级的教育功能。如班级黑板报、班训、标语等都可以围绕诚信为内容,又可以将“努力做一名诚实、守信、守法、正直、履约、不欺、不瞒、不说谎话、品德高尚的学生”作为班级的诚信目标,让诚信美德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

(二)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抓住时机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1.教师成为诚信的楷模

教师以身作则,一言一行要处处讲“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做诚信的表率和楷模。记得有一次,我对学校板报组的学生说我要给他们在电脑上找一些板报样本给他们看,可我找到后忘了。四年级学生柯XX对我说:“老师,你给我们找到板报样本了吗?”我马上说:“哦,幸亏你提醒,走,现在就让你们看。”他们看了电脑上的板报,很受鼓舞,办好板报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下一次板报“感恩祖国”果然办得很出色。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这件事使我认识到教师言必行、行必果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2.把诚信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把课堂建设成学生诚信教育的地方,就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活动。

(1)学习诚信格言。诚信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古今中外不少伟人们对诚信都有独到的见解。为让学生了解诚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名人讲的诚信格言,每人一句个人诚信格言,每班一句班级诚信格言,在学生心中播下诚信的种子。

(2)主题班会说诚信。班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一个主题,组织学生谈诚信、说认识,表彰讲诚信的学生。如“拾金不昧在身边”“诚信在我心中”“不做撒谎的孩子”等主题班会,通过学、说、想等活动,使“诚信”在学生们的心里深深扎根。

(3)开展诚信为主题的作文比赛和演讲比赛。学生把自己的诚信经历、言行、感受、实践,通过作文比赛或演讲比赛进行描述,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德。

(4)评“诚信小标兵”,发挥榜样力量。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各班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评比要求,人人争做“诚信小标兵”。一人一张“诚信信用卡”,信用卡中记录学生的诚信表现,教师根据“诚信信用卡”记录评出“诚信小标兵”并给予表彰,号召全校学生向他们学习。

(三)用典型事例和故事对学生进行诚信品行教育

教师要进行诚信品行教育,需要借助实例、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明白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诚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诚信会带来什么恶果。例如,以下两个故事就很有说服力。

在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10岁的汉森与小朋友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玩棒球。一不小心,漢森将球掷到了邻居的汽车上,把车窗玻璃打坏了,其他小朋友见闯了祸,都吓得逃回了家。汉森决定亲自登门承认错误,刚搬来的邻居原谅了汉森。当晚,汉森告诉了父母并愿意用替人送报纸储蓄起来的钱赔偿邻居。第二天,汉森在父母的陪同下,又一次敲开了邻居的门,表示自己愿意赔偿。邻居听了汉森的话,笑着说:“好吧,你如此诚信,又愿意承担责任,我不但不要你赔偿,还乐意将这辆汽车送给你作为奖赏,反正这辆汽车我也打算弃掉了。”汉森通过讲诚信,得到了奖赏。

相反,《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关于说谎的故事:一个放羊的孩子,狼没有来,他却呼喊“狼来了”,哄骗了前来救他的人,在他几次呼喊哄骗后,一天狼真的来了,他又喊“狼来了”,人们又以为他在骗人,没有去救他,结果小孩的羊被狼吃掉了。

以上两个故事说明了诚信有好报,不诚信会带来恶果。我们用正反两面的故事教育学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总之,诚信是当今社会为人的道德准则,教育工作者要不遗余力地向学生灌输诚信思想,塑造学生诚信人格,为社会输送品德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Z].文明委〔2014〕7号.2014-07-23.

[3]姜 萍.诚信与未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原则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Passage Four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