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消痤汤配合外治法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观察

2018-09-18 09:40张军斌孙淑娜张晓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火针

张军斌 孙淑娜 张晓杰

【摘 要】 目的:观察清热消痤汤配合火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方法:15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5组:清热消痤汤组、清热消痤汤加火针治疗组、清热消痤汤加刺络拔罐治疗组、火针加刺络拔罐治疗组、清热消痤汤加火针加刺络拔罐治疗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皮损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清热消痤汤加火针、刺络拔罐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4组,且清热消痤汤加火针或加刺络拔罐组的疗效也均高于清热消痤汤组,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消痤汤配合火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确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关键词】 寻常型痤疮;清热消痤汤;火针;刺络拔罐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8-0087-02

寻常型痤疮是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的男女,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好发生于面部等暴露部位,不仅影响美观,且对患者的心理及日常生活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日渐受到患者的重视[1]。笔者采用清热消痤汤配合火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寻常型痤疮的150例患者,其中男性72例,年龄15~32岁,平均(20.4±2.6)岁,病程1月至5年平均(2.1±0.3)年;女性78例,年龄12~34岁,平均(18.5±3.2)岁,病程1月至7年,平均(3.3±1.2)岁。随机分为五组,五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关于皮肤病中寻常型痤疮的诊断标准: ①初起在毛囊口呈现小米粒大小红丘疹亦可演变为脓疱,此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者可形成硬结性囊肿;②多发于男女青春期之面部及胸背部,伴有皮脂溢出;③多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感受外邪等诱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1.3 纳入标准 治疗前1周内未使用过与本病相关的药物,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与本病相关的药物;能够按照计划疗程坚持治疗,并愿意配合本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 近30 d用过治疗本病的药物;药物性痤疮、职业性痤疮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痤疮;伴随其它系统疾病;妊娠期、哺乳期;瘢痕体质者;由于其他原因而不能坚持配合治疗、随访致使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清热消痤汤组)药用:金银花15 g,蒲公英30 g,连翘15 g,柴胡15 g,生地30 g,赤芍15 g,丹皮15 g,丹参15 g,皂角刺9 g,紫草12 g,甘草6 g。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饭后30 min温服,连服4周。

治疗组1(清热消痤汤加火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火针治疗,火针治疗操作步骤:充分暴露皮损,皮损处用75%酒精常规消毒,消毒后点燃酒精灯,选取师氏细火针(0.5 mm×40 mm),左手将灯移近针刺部位,右手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伸入外焰,烧至通红发亮时迅速将针准确地刺入皮损中央,疾进疾出,刺针2~3 mm左右,每次针数的多少根据皮损局部面积的大小而定,一般1~3针,然后用一次性棉棒揉按针孔,防止出血。针刺当日勿沾水,保持干燥以防感染。每周1次,连续4周。

治疗组2(清热消痤汤加刺络拔罐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刺络拔罐治疗,刺络拔罐治疗操作步骤: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上背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0.45×12RW LB)扣刺大椎穴,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然后以闪火法,用中号玻璃罐拔罐于出血区,留罐5~10 min后启罐,清理残留血液,局部消毒,治疗当日不淋浴。每周1次,连续4周。

治疗组3(火针加刺络拔罐治疗组):仅应用火针加刺络拔罐治疗,每周1次,连续4周,不应用任何药物。

治疗组4(清热消痤汤加火针、刺络拔罐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火针加刺络拔罐治疗,每周1次,连续4周。

治疗期间除应用本组治疗药物及治疗外,不使用其他与本病相关药物,多吃蔬菜水果,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煎炸油腻、甜食等,作息规律。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临床痊愈:皮损消退>90%,自觉症状消失;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且90%以下,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无效:皮损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或消退不足3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4(清热消痤汤加火针、刺络拔罐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4组,治疗组1、治疗组2的疗效也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寻常型痤疮,与中医文献中的“肺风粉刺”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中的描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故名之。中医认为其病机多由青年人素体阳热有余,压力较大加之饮食不规律,致热毒内蕴,郁而滋生肺热,外感风邪,肺经风热上蒸头面,或热入血分,血热郁滞,闭阻毛窍发为痤疮。

清热消痤汤采用大量清热解毒之品,如金银花、蒲公英、连翘,佐以生地、赤芍、丹皮、紫草清热凉血,丹参活血化瘀,皂角刺活血消肿排脓,柴胡疏肝解郁,甘草调和诸药,顾护脾胃,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功。若舌苔黄腻,口中黏腻,加黄柏、黄芩、陈皮、白术等清热燥湿健脾之品;若结节严重伴疼痛者,加浙贝、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若囊肿脓疱多者,加用白芷、穿山甲等以加强消肿排脓之效;若皮损大部分消退,去皂角刺等苦寒之品,以防损伤脾胃,并加用当归、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

火针既有针灸的作用,又有火的温热刺激作用。其治病机理在于借“火”之力刺激皮损,达到以热引热、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开门祛邪的作用。西医认为[4],火针的热力通过皮肤神经的调节作用,加快皮损区域内微循环,有利于炎症和代谢物吸收,可达到消炎、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从而促进丘疹、结节消退。

大椎是“诸阳之会”,中医认为在大椎处放血能起到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作用。局部刺络放血后,火罐通过温热作用,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并可利用拔罐时产生的负压使局部组织中的炎性介质排放体外,促进丘疹、结节等皮损的消退[5]。两者结合更好地发挥疏通经络、开窍泄热作用,并可调和气血、调节免疫,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清热消痤汤加火针和刺络拔罐对于寻常型痤疮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本研究其他对症治疗,能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和不适症状。清热消痤汤加火针或刺络拔罐对于寻常型痤疮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中药治疗,火针效果稍优于刺络拔罐;单一的火针加刺络拔罐治疗疗效果一般,且不如单纯应用清热消痤汤治疗。

综上所述,清热消痤汤配合火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66-116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92.

[4]聂巧峰.中医火针加中药熏蒸治疗结节性痒疹96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5):42-43.

[5]赵国栋.刺血拔罐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

(收稿日期:2018-02-06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火针
中药配合火针治疗复发性疖病验案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火针拔罐联合阳和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验案1则
基于“寒者热之”治则探析火针治疗白癜风的应用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浅谈火针练针法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