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相通,水乳交融
——15载东博会人文交流合作繁花似锦

2018-09-19 09:52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化展民心博会

从2004年到2018年,东博会走过了中国—东盟全面合作以来的15载盛年锦时。站在这特殊的节点上,透过时光之镜,我们看到了中国与东盟穿越千百年的合作脉络和文化内涵。

千百年前,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山海相连的中国—东盟互通有无、相知相交,那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繁华场景仿如昨日。穿过历史的岁月,如今的东博会搭起中国—东盟双边合作的全新平台,延续着中国—东盟的千年交好,让民心一次次聚拢,绽放出绚丽的五彩之光。

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上中国与东盟国家艺术家的作品

情意相投:高山流水 锦瑟和弦

回溯首届东博会开幕大会的理念初衷,更能体会到东博会作为促进中国—东盟水乳交融、民心相通平台的重要内涵。中国和东盟中的9个国家共有一片海水,同时,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更是将中国—东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水”无疑是最能体现中国与东盟各国情谊源远流长、民心相通、情意相投的最佳元素。也因此,水,成为了2004年首届东博会开幕大会的主角。

据参与当年取水仪式的东博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回忆,工作小组除了在中国国内采集了黄河、长江、邕江的河水,还到东盟10国采集了各国的“母亲河”河水,并拍摄取水现场录像在开幕式上播放。当中国和东盟国家代表将取自各国母亲河的水注入水晶瓶,再融合到水池中,汇聚一处,形成水柱托起东博会会徽球时,中国—东盟山水相依、休戚与共的理念在人们心中升腾、生根发芽。

此后,每届东博会的开幕大会都新意迭出,不过,以“凝聚不散,公平不倚,克难不懈”的“水”为元素始终贯穿其中。生动形象地把中国—东盟的民心之舟、合作之帆表现出来。与此同时,贯穿历届东博会会期的各项活动也无不在民心相通上着笔。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这一愿景承载着中国—东盟人民的心愿、国家的期望。此后,中国—东盟政治对话、经贸关系之外的新支柱——拓展和加深双方的人文交流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言必行,行必果。围绕2014年的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2016年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2017年的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等相关主题,东博会以教育和旅游合作为优先方向,以“魅力之城”专题加深双方人民的相互了解,以各相关论坛的举办促成了诸多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会期各活动的举办更是以民心相通为要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5年来,东博会为中国和东盟各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架起了重要的桥梁,让中国和东盟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的典范。15年来,在东博会的一次次交流与合作中,中国与东盟国家友谊的涓涓细流正汇成江河海洋,奏出了一曲高山流水,锦瑟和弦。

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工艺品展馆

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青少年共同创作百米书画作品

心念相通:务实合作 形式多样

民心相通,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务实合作来加深彼此的认知,促进双方的互相往来。每年东博会上的“魅力之城”主题展、2014年开始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走过了10年历程的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一个个内容丰富的展览,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在时间的潜移默化中,打开了中国—东盟民众彼此的心扉。

每届东博会推出的“魅力之城”专题,将中国与东盟的友好交往由国家层面深入到城市之间。借力东博会,中国和东盟旅游合作迅猛发展。东盟 10 国均已成为中国游客出国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双方互为主要旅游客源对象。人们在这“一来一往”中产生了感情的共鸣。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犹记得在2011年第8届“魅力之城”的缅甸展位上,许多人被这个神秘的国度吸引,停下了脚步。2011年可以视为是缅甸开放的开启之年,从这年开始,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这个亚洲隐世之国。而在那年东博会的“魅力之城"专题中,缅甸推介了自己的首都——内比都。也是由此,许多中国游客开始了这个神秘国度的探寻之旅,民心相通之路就这样在切实的脚步下延伸。

东博会其他的诸多活动也是精彩纷呈。东博会期间的文化重头戏——南宁民歌艺术节,与万人聚会的东博会交相辉映,大大提升了东博会的人文精神, 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了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的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更是用实际行动促进民心相通的典范。参加拉力赛的每一位车手,每到一个国家,每到一座城市,无不展示了中国和东盟人民的精神风貌,传播了友谊,推进了中国—东盟人文旅游的深度交流。

心的共鸣来自于美美与共。2015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首次举办,作为东博会的专业展之一,展示了中国及东盟民俗风情、婚庆文化、书画艺术、传媒出版、创意休闲、工艺美术和动漫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国—东盟民心相通铺开了坦途。

梦想相连:命运与共 携手同行

展会打开了民心相通之门,论坛则让民心相通走向深处。每年的东博会都围绕各个领域设立论坛和交流活动,积极推进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人文交流合作项目。

首届东博会仅限于东博会展览与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结合,通过15年的不断发展进阶,东博会不断开拓发展到如今的近40个会议、论坛及相关交流活动,涉及文化、教育、旅游、公共卫生、科技、环保、青年、妇女、智库、体育等领域,东博会正逐渐成长为多元立体的国际人文交流盛会。

民心相通,文化先行。从2006年至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已成功举办了12届。12年来,该论坛在文化产业、艺术创作、文化遗产、公共服务、节庆活动、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拓展了对话与合作的空间,搭建了中国与东盟在人文领域事务交流的高层次平台,推进了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合作。

每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皆开出务实的合作之果。作为东博会重点论坛之一的中国—东盟智库论坛,10年来一直为中国—东盟合作献计献策,其中,加深双方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始终是贯穿论坛的重要议题。在东博会平台的促进作用下,智库论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就中国—东盟共同关心的议题开展有深度的合作研究,提出了有利于各方广泛、深入开展合作的政策建议,为促进中国—东盟思想互动、文化互通、政策互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每一次握手都会多一分相知。这些与人文交流相关的论坛只是东博会促进民心相通的一个缩影。15年来,东博会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亮点纷呈,双方通过部长级会议、论坛研讨、人员培训、业务交流、思想对话、艺术展演等官民并举的形式开展合作与对话,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欣赏,加深了彼此的友谊,让彼此成为心念相通的老朋友。

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决心。中国与东盟的多数国家都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着相近的历史际遇,相同的发展任务,相合的美好梦想。15年来,通过东博会这一舞台,双方的心走得更近,手握得更紧,路也将走得更远。

·联系编辑:381428648@qq.com

猜你喜欢
文化展民心博会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镜里千秋
——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
太庙历史文化展设计图、非洲木雕展设计图
党心民心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驻”入民心“帮”出实效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2016CFB餐博会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