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玉清宫记》再校勘

2018-09-19 03:04冯修齐
文史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诸君青城山文史

《文史杂志》2012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齐广成”的文章,标题是《析义探源勘误校文》,副标题是《〈玉清宫记〉校勘记》。署名“齐广成”者,乃以冯修齐、冯广宏、张绍诚(少成)三人各取一字,实际上是张绍诚先生执笔所写。而绍诚之名居于最后,益见其心怀淡泊,自谦至也!

《玉清宫记》再校勘缘起

2011年8月22日,四川近代文化名人尹仲锡(昌龄)之外孙雷观明先生,以电子文档给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张绍诚先生发来《灌县志·金石录·玉清宫记》文字和《玉清宫记》石刻照片,请考证校勘。雷观明先生在致张绍诚先生的信件中说:

青城山玉清宫有一由尹昌龄撰文的《玉清宫记》石刻,年久剥蚀,字迹不清,我正为其重新书写。经研读手上一些照片并参照一些网文,但个别文字有蹊跷之感。执笔之时,如有差错,岂不贻笑大方。你乃熟谙川中史志高手,能否请你和文史馆诸君为此鉴定两事:

1.原文开头的“玉清宫记”四字之后,有没有“石刻”二字;

2.原手写者为何人?网文和其他文字记载上称此人曰“宜宾赵锅俊”,或以字迹模糊只写了两个字“赵锅”。但从原石刻上看,又很像是“宜宾赵锡×”三字。

附上照片3张和网上《玉清宫记刻石》,请定夺。谢谢。

张绍诚先生即将此信及附件转发给我和冯广宏先生。我收到读后,复信如下:

绍翁如晤:

《玉清宫记》图片看了,作复如下:

1.原文开头的“玉清宫记”四字之后,再也没有字了。

2.书者为“宜宾赵锡俦”,“赵锅俊”肯定是错误的。

3.《灌县志·金石录·玉清宫记》文字错讹很多。我改后仍难保其完美,标点也还有问题。请转告雷观明先生,此文尚不宜急于书写。

4.我对照《灌县志·金石录·玉清宫记》和《玉清宫记》石刻照片,将文字作了校勘、补正,但仍嫌不足,发来仅供参考。

顺颂暑祺!

修齐顿首

随即,我将文字按原刻石式样分行排列,同时发去校勘文字,为考证校勘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后来,冯广宏先生也据网页刊载的青城山石刻《玉清宫记》,进行了考校。张绍诚负责整理文字,在《文史杂志》上发表。

此文发表时,《文史杂志》加了《编者按》:“《玉清宫记》(校勘标点本)由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三位年逾七旬的馆员整理。它是目前比较完善的版本,为研究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的历史和四川文化名人尹仲锡(昌龄)的著述提供了可信资料;也可供广大历史文化和语文研究者参考。”

《玉清宫记》刻石,高约50厘米,宽约130厘米。楷书,字径2厘米,28行,正文25行,每行13字。因风雨侵蚀,多有漫漶,难尽识认。

我们校勘后的《玉清宫记》,纠正了原石刻上的错、别、漏字24处。由于原石刻风化严重,有些文字确实难于辨认,加之目前又缺乏可靠的文献依据,不免是靠猜测而来。但经校勘后,总算比原来提供的文字好了许多而接近完整了。为便于今人阅读,特将《玉清宫记》(校勘标点本)改为简体字,分段排列如下:

吾闻青城山名胜,幽于天下。道家者流,辄就峰峦幽隩之处治宫观,以崇祀老子;如上清宫之属,历年久矣。每当春夏,游人辄止宿其间,谓风景殊胜。余心向往之,然未尝一至也。

成都两仪慈善会诸君,规度天真观旧址,改建玉清宫。为神殿三,余房数楹,距上清宫里许;所据之山,其上为第一峰。重门周垣,庄严靓饰可想见也。诸君好善,怵目刿心,于憔悴疲惫之人,殆欲虔其祈向,以解厄消患欤?清夐高旷之区,迥绝尘塧,辄有仙灵往来。事虽杳忽,其见诸载籍者固有之。归熙甫所谓:“亦有光景动人”者,意在斯欤?玉清宫之必置于此山,有以哉!

夫处喧则烦愗,居寂则清明。一入深山,棲迟梵宇,屏除百虑,浚瀹灵襟,益以坚其道心,厉修人事。则诸君之谋所以济人利物,又不在空言神感,而实有以措注之也。

昔昌黎韩氏,平生企慕滕王阁,思往游而未得,而为之记。余虽未览青城之胜,窃愿他日得隙诣玉清宫一瞻拜焉,遂记之,以为左券云尔。

华阳尹昌龄撰

宜宾赵锡俦书

2011年9月1日,雷观明先生给张绍诚先生发来电子邮件,主题是对《玉清宫记》四校稿的回复。

修齐、广宏、少成等各位方家:

这次对青城山《玉清宫记》石刻原文的考证校对,经陈稻心好友举荐,惊动诸位鼎力相助,十分感激。

诸君与我素昧平生,却为一方刻石费尽心机,反复钻研求证,使严重风化剥蚀、字迹残缺难辨之石刻再现原状,令人感动。足见诸君对历史文物之珍爱和对尹公之崇敬。我虽年迈身残,也当尽最大努力重书尹公遗文,以不辜负诸君付出之心力。为此,也请你们代老朽向四川文史馆表示谢意。

此外,经诸君认证,《玉清宫记》石刻原手书者为“宜宾赵锡俦”。但我在网上未能搜索到这位老先生踪迹。如有可能,想请你们与宜宾文史界同仁联系,查找当地是否确有此老书法家。经我鉴别刻石,感觉在“俦”字的“亻”与“寿”之间距离较大,不太符合书写的应有结构。盖因石刻新建后,虽原字迹已不复存在,但仍应将赵公之名篆刻于上,以示对前人之尊重与缅怀。若有所差错,我等后人当为不敬耳。

顺致秋安!

雷观明 敬礼

张绍诚先生转来此邮件后,我认真分析了赵锡俦的“俦”字,似觉不妥,又判定为“僬”字。宜宾赵锡僬为何许人也?我只好求教于宜宾文史界同仁。

2013年11月3日,我联系到宜宾文友马道荣先生,他是四川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宜宾市中山诗书画院院长、宜宾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请他查询赵锡僬的情况。11月11日,马道荣来电说:你要的资料,我问了好几位老人,都说不知道赵锡僬其人;又跑了宜宾市政协等单位,终于查到了,但他不叫赵锡僬,应该叫赵锡儁。于是,他将赵锡儁的资料发到我的电子邮箱:

赵锡儁简历

据《宜宾县志》708页《人物志》载:

赵锡儁(1984—1953年),又名赵锡鼐、赵同勋、赵鼎清,宜宾县赵场人,四川政法学校毕业,曾任四川三军(唐继尧、邓锡侯、刘湘)联合办事处秘书长。善书法,自成一体。求书者颇多,并以鬻书助善。

又按宜宾县(今宜宾市)赵场镇赵氏族谱载:

锡儁,原名锡鼐,字弼清,清光绪十年甲申八月十四日酉时生。郡附生,本省政法学校毕业生,陆军书记长。娶遂宁人、湖北知县杨汝舟女为妻。生子三:禵深、侨深、棣深。女一。

马道荣注:赵为宜宾名人望族之后,世代书香门弟,历代科举进士举人辈出,现代戏剧家赵景深兄妹即为其子侄。

“儁”,我查《新华字典》无此字,查《康熙字典》找到了此字。实为“俊”字的繁体字。由于“儁”字风化严重,故最初我和冯广宏先生都认成“俦”字,后来我又认成“僬”字,总算与“儁”字越来越靠谱了。

《〈玉清宫记〉校勘记》发表后,笔者觉得《玉清宫记》(校勘标点本)除“俦”字应为“儁”字外,还有一些错认误校之处,必须求正于《玉清宫记》原石刻。

2014年10月29日,我与同馆李永晖先生、玉清宫原当家戴宗谦(1921—2009)的侄儿戴延康先生一道,亲赴青城山玉清宫现场考察。

考察《玉清宫记》石刻

我们一行三人从青城山建福宫坐缆车到四望观,再抄小道下山,约半小时即到玉清宫。玉清宫当家马诚钰道长盛情接待我们。据她介绍:玉清宫全国共有5处,即四川青城山玉清宫,山东崂山玉清宫、潍坊市玉清宫、淄博花山玉清宫,辽宁抚顺玉清宫。其中,四川青城山玉清宫最为有名。

青城山玉清宫位于都江堰市青城山丈人峰北坡,距都江堰市中兴镇约3公里,距圆明宫约1公里。这里原为建于明代的天真道观,祀天皇真人,后被毁;1938年成都慈善会在旧址上重建,取名玉清宫。

现在的玉清宫由四重殿宇组成:即山门殿(玉皇楼)、玉清殿、纯阳殿、老君殿,由下而上,层层高大。玉皇楼(山门殿),重檐木结构建筑,山门有于右任先生1946年所题“玉清道院”匾额。

玉清殿殿前为露台,视野开阔,可俯视山下百里平畴。露台有石砌勾栏,栏板皆刻名人诗文。露台前壁,左刻双流刘咸荥先生80岁时撰书的《天真观题壁》诗,右刻宜宾赵鹅山先生74岁撰书的《玉清宫落成口占二绝》诗,中刻《玉清宫记》。在此,我有幸亲睹石刻内容,仔细摩挲、辨认,又整体、局部拍照。经过分析考辨,判定《〈玉清宫记〉校勘记》中尚有5处错误。

现将石刻《玉清宫记》文字按原貌排列抄录如下(原为竖排,文中“灌、關、食、物、儁”5个字,原校定为“聞、幽、止、景、儔”):

玉清宮記

吾灌青城山名勝關於天下道家

者流輒就峰巒幽隩之處治宮觀

以崇祀老子如上清宮之屬歷年

久矣每當春夏遊人輒食宿其間

謂風物殊勝余心嚮往之然未嘗

一至也成都兩儀慈善會諸君規

度天真觀舊址改建玉清宮為神

殿三餘房數楹距上清宮里許所

據之山其上為第一峰重門週垣

莊嚴靚飾可想見也諸君好善怵

目劌心於憔悴罷憊之人殆欲虔

其祈向以解心消患歟清夐高曠

之區迥絕塵塧輒有仙靈往來事

雖杳忽其見諸載籍者固有之歸

熙甫所謂亦有光景動人者意在

斯歟玉清宮之必置於此山有以

哉夫處喧則煩愗居寂則清明一

入深山棲遲梵宇屏除百慮浚瀹

靈襟益以堅其道心厲修人事則

諸君之謀所以濟人利物又不在

空言神感而實有以措注之也昔

昌黎韓氏平生企慕滕王閣思往

遊而未得而為之記余雖未覽青

城之勝竊願他日得隙詣玉清宮

一瞻拜焉遂記之以為左券云爾。

華陽尹昌齡撰

宜賓趙錫儁書

幾经考证,《玉清宫记》文字面貌总算基本复原。为便于阅读,特标点、分段,并以简体字横排于下:

玉清宫记

吾灌青城山,名胜关于天下。道家者流,辄就峰峦幽隩之处治宫观,以崇祀老子,如上清宫之属,历年久矣。每当春夏,游人辄食宿其间,谓风物殊胜。余心向往之,然未尝一至也。

成都两仪慈善会诸君,规度天真观旧址,改建玉清宫,为神殿三,余房数楹,距上清宫里许。所据之山,其上为第一峰,重门周垣,庄严靓饰可想见也。诸君好善,怵目刿心,于憔悴疲惫之人,殆欲虔其祈向,以解心消患欤!清夐高旷之区,迥绝尘塧,辄有仙灵往来。事虽杳忽,其见诸载籍者固有之。归熙甫所谓:“亦有光景动人者”,意在斯欤?玉清宫之必置于此山有以哉!

夫处喧则烦愗,居寂则清明。一入深山,栖迟梵宇,屏除百虑,浚瀹灵襟,益以坚其道心,厉修人事。则诸君之谋所以济人利物,又不在空言神感,而实有以措注之也。

昔昌黎韩氏,平生企慕滕王阁,思往游而未得,而为之记。余虽未览青城之胜,窃愿他日得隙,诣玉清宫一瞻拜焉。遂记之,以为左券云尔。

华阳尹昌龄撰

宜宾赵锡俊书

此外,纯阳殿两壁嵌有许多名人撰书的木刻诗牌,如清末四川提学使方旭(鹤斋)87岁时撰书的《玉清宫题句》,全民族抗战时期川军将领陈铭枢的《登青城第一峰东望有感赋此以勖川中子弟》、赖心辉的《玉清宫落成》、陈鼎勋的《玉清宫落成适值抗战西旋赋此纪庆》等等,多有文献价值。

玉清宫环境幽静,古迹众多。宫右有“莲蕊石”,为莲花花蕊状的天然砾石;宫后有“天然泉”,传为天皇真人饮水处。宫附近还有明代三官堂遗址,共成为“玉清八景”。这里天宇开阔,景色秀美,为当年张大千居山时画青城十景写生处。经“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青城山玉清宫文物古建筑已修缮一新。《玉清宫记》石刻,是玉清宫重要的文献实物资料。

怀念张绍诚先生

张绍诚先生在身患重病期间,因受雷观明先生的委托,为《玉清宫记》一文的校勘,付出了有限的精力,作出了巨大的牺牲。除署名“齐广成”的文章外,他还按时间顺序,编订了《青城山〈玉清宫记〉石刻原文鉴定记事》,记录了校勘的全过程。《记事》共1万余字,包括以下内容:

2011年7月某日,雷观明因《玉清宫记》一事,致尹大锡的信。

8月22日,雷观明致陈稻心的信。

8月22日,雷观明致张绍诚的信,并转发陈稻心复信,附网载《玉清宫记》刻石文图。

8月23日,冯修齐致张绍诚的信,附考证的《玉清宫记》,同日张绍诚转发给雷观明。

8月25日,张绍诚将冯广宏对刻石的鉴定转发雷观明;雷观明致尹大锡的信。

8月26日,齐广成《玉清宫记》三校文稿。

8月29日,张绍诚请诸师友对《玉清宫记》再审阅补充,争取及早定稿。

8月31日,齐广成《玉清宫记》四校文稿。

9月1日,雷观明阅《玉清宫记》四校稿后,给冯修齐等人的信。

张绍诚先生是我省著名的文史学者。他1995年被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担任省文史研究馆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和《文史杂志》特约编辑。同时,他积极为《文史杂志》撰稿,发表了《从俚语窥民俗》《雅士名厨黄敬臨》《农禅并重一诗僧》《宋代阆中陈氏的家教》《音容宛在风义犹存——馆员刘佛澄、吴俟庵、马德斋、杨培之简记》《刘刚甫、刘田素馆员的故事》《〈蒙训〉教人聪且明》《重看史料说四川的抗震救灾》《抗震救灾中的四川省楹联学会》等专稿和一些短小的补白,共41万字。四川省政府参事室和文史研究馆主编的《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张绍诚先生一人就编著了《巴蜀趣联解读》《锦里街名访旧》《巴蜀方言浅说》和《巴蜀竹枝琐议》等四册。先生《崇德崇文有为有乐——从我的见闻经历感知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的长文,刊载于《文史杂志》2012年第4期,诉说了他与省文史研究馆的深厚情缘。

张绍诚先生是全国著名的楹联专家。他曾任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从1986年四川省楹联学会成立担任副会长,一直到去世。在他的带领下,四川省楹联学会编著了《成都名胜楹联》《一代风流楹联谱》等联书,并会同省文史研究馆编著了《血肉长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楹联集》《颂奥运扬国威楹联集》和《祖国颂——国庆60周年楹联集》等。

2014年10月,张绍诚先生积劳成疾,不幸离世,距今快要4年了。通过他在病中挂着氧气,还主笔撰写《〈玉清宫记〉校勘记》,并作《青城山〈玉清宫记〉石刻原文鉴定记事》,可见其为人之真诚,毅力之顽强,治学之谨严,风格之崇高……

我深切怀念张绍诚先生!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猜你喜欢
诸君青城山文史
天然图画青城山
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
白描画《青城山下摸鱼哥》
悼童老
晤橘
美丽的青城山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
非郭老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