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学关系探析

2018-09-19 08:08于潇珊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儒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 本文从三方面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学的关系。一是儒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根基,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儒学的传承与提升,最后提出了要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及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儒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扎实根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并滋养着中华民族不断地向前发展与壮大。培养与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立足于弘扬传承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

一、儒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根基

价值观主要指的是立足于人们的一定思維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评判、认知或筛选,也就是人们识别或衡量事物的一种取向思维。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均会有人民群众普遍认可赞同的核心价值观,并逐步演变为这个民族或国家最永恒的力量。核心价值观不只是意味着公民个人的品德,更是代表了国家的大德。历史反复印证,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与这个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相吻合。儒学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它以“和”为贵,以“修齐治平”为根本,以“仁”为核心。从历史的视角而言,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形成中国56个民族的团结统一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历史文化尤其是古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与道德理念,要遵循“推陈致新、古为今用”,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有扬弃地进行继承。

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仁”,具体表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要运用仁政、德治与善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习总书记从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中提炼出了关于“为政以德”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与“安民富民”的思想,以及关于“天下为公”与“大同世界”的思想。习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理念,能够为国人认识并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汇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切的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与个人等三个不同层面所追逐的价值理念、价值目标与价值导向均吸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凸显着具有中国元素与中国特色的内在价值。从某种角度来深刻分析,我们会发现“源”与“流”的内在关联正好符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实践多次证明,只有源远才能够流长。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儒学的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有内在的历史传承关系。它们来源于不同的社会形态,是由不同的社会、政治与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同时实践主体、服务对象与价值目标也不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供给了充裕的思想养料,并提供了关键的思想指导。同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级。

思想文化不仅是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综合反映,同时还反馈于社会发展。中国古代的封建宗法制度与经济制度是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我国的儒学文化具有不可避免的两面性。儒学文化主张重民本、讲仁爱、尚和合、守诚信、求大同,其进步的民主的、科学的文化精髓,为统治阶级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启发。同时,为老百姓的修身与建功提供了良好的启迪,这为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儒家文化来源于中国的封建社会,受到思维方式狭隘与交流方式匮乏及生产规模偏小等因素的制约。在当今社会,必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坚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采用辩证的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加以继承,从而更好地运用中华民族丰盛的精神营养来教人与育人。在面对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时,盲目片面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同时更不能武断地采取否定一切或肯定一切的“一刀切”的做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与继承。既不能丢掉根本,割断二者的历史关联,更不能否定二者的本质差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儒学的创新性发展

从历史经验中不难看出,儒学文化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常常是将积极与消极因素、精华与糟粕错综复杂地缠绕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对我们特别强调要不忘本来方可开辟未来,要对优良的文化不断传承方能更好地去创新。并且对传统文化一定要进行创造性地转化。创造性转化主要指依据时代特征与要求,改造那些至今仍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理论与迂腐的表现方式,进而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与现代表达形式,显著激活其生命活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环境下,要顺利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发展,必须要始终遵循两个方向与原则:

1、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全国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促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纵观历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的选择,亦是历史的正确选择,这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个方向不动摇。此外,中华传统文化与相关的价值理念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必须对其进行深刻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能为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强大而有力的精神支撑。同时,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是我们党与国家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可以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勇往直前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与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这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促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产生了两次巨大的飞跃,推动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顺利产生。以上分析可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与时代化。儒学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接纳和支持,也更易于在民间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成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伟大精神支柱。

2、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

纵观历史,不管在哪个发展历程,人民总是历史的开辟者和建造者,同时亦是历史的主体。但是在古代社会,人民群众尤其是劳动群众则一直处在被压迫受剥削的地位,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创造历史的作用,反而被统治阶级当作一无所知的“群氓”,需要他们这些自诩的“英雄”来统治管理。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与生活的主人,他们建造历史的热情与聪明才干正在被充分地挖掘和發挥出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所取得的胜利,本质上就是人民的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下,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和“民生”的思想才能真正得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同时很好地向我们解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只有国家好和社会好了,每个公民才能够变得更好;反之,每个公民个人都能够发展好,那么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就会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马寄.儒学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迪[J].喀什大学学报,2016.2.23-26.

[2] 李冬.儒学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5.50-54.

[3] 马会芳.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探讨[J].人民论坛,2016.9.224-225.

[4] 殷洁.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上海: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7.

[5] 申圣超.儒家思想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资源[J].商业经济,2017.5.14-16.

[6] 赵乾宇,彭攀.论儒商精神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8.8-11.

[7] 陈赵阳.论儒家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政治向度[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3.98-101.

[8] 郝立忠.也谈儒学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03-610.

[9] 张琛琪.论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儒学文化的继承与超越[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9.

[10] 赵敔煊.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中儒学道德的传承[D].吉林:吉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1] 程文标.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J].学理论,2016.4.12-14.

[12] 王铃,李文生.寻求中国新儒学的“现代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再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18.

【作者简介】

于潇珊(1981.01-)女,山东德州人,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儒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谈儒学的“复兴”
儒学研究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