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贫困人口消费价格指数的脆弱性测度

2018-09-19 06:49杜启霞
市场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

摘 要:通货膨胀作为一种风险冲击,能够显著增强贫困人口的脆弱性水平。基于贫困人口消费价格指数(CPIp)进行脆弱性测度,能够准确体现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冲击。依据2010—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测度出,CPIp高于CPI 近4个百分点;考虑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实际影响后,样本中20.5%的家庭为脆弱性家庭。因此扶贫政策应多关注贫困人口消费价格指数以进行脆弱性人口的精准识别。

关键词:通货膨胀;贫困人口消费价格指数;贫困脆弱性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6-0084-03

一、 引言

贫困问题由来已久,传统观点认为贫困状态是长期静态的。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研究发现贫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即具有动态性。Levy(1977)的研究证明了基于贫困时间度量进行贫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Peter C.Rydell(1974)基于美国纽约1967—1973年的数据证实,虽然以某一时点观察得出贫困者具有福利依赖的特征。但是以时间维度进行测量,发现大部分的家庭并不是始终贫困的。Duncan(1985)利用1967—1975年的数据研究发现,样本数据中将近1/3的人在贫困1年后下一年度实现脱贫。针对中国贫困研究,研究者利用Friedman的永久收入假说分解农村总体贫困,发现将近一半的贫困者只是暂时性处于贫困的状态。罗楚亮(2010)分析得出农村两年内持续贫困家庭比率不高。贫困具有动态性,当前非贫困者由于风险冲击而陷入贫困,因此贫困的分析应该考虑风险冲击因素,脆弱性的概念由此引入。

诱发脆弱性风险的因素是多维度的,既包括社会环境因素,也包括经济、政治等因素。就城市居民而言,最常见的风险有疾病、失业、通货膨胀、滞胀等突发事故。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表现,对贫困群体的冲击值得关注。自2007年以来,我国经历了新一轮通货膨胀。此次通货膨胀的显著特征在于其构成和推动主要来自食品类价格的急剧上涨。2012年到2016年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平均为102.2,食品类CPI平均为104.9CPI均以上一年度为100作基准。,食品类价格上涨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城市贫困人口恩格尔系数明显高于其他社会群体。如2012年按收入五等划分,城市贫困家庭用于食品类的支出占其生活总支出的比重为51.8%,中等以及最高收入家庭该比重分别为46.8%与 39.8%。另外,相对于多数农村居民而言,城市居民的食品消费完全置身于市场中,其对于食品价格上涨的敏感程度高。因此,代表社会平均通货膨胀水平的CPI难以准确测度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冲击。要准确测度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影响,需要重新编制针对贫困人口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了区别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我们称之为贫困人口消费价格指数(CPIP)。

已有关于脆弱性的测度,并没有直观体现通货膨胀风险冲击的影响。而依据CPIP进行城市贫困脆弱性的测度,能够准确体现通货膨胀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实际冲击。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家庭微观数据,进行CPIP的构建,随后依据CPIP调整贫困标准、进行贫困脆弱性的测度,通过与CPI调整的贫困标准所测度的脆弱性进行对比分析,以着重体现通货膨胀冲击下,贫困脆弱性的动态变化。

二、 贫困人口消费价格指数的构建

总结分析已有针对CPIP的计算方法可以被归为两种。一种方法是在现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基础上,通过调整食品与非食品的权重来测度贫困人口消费价格指数。一般选取食品支出的权重为60%,这是由于国际粮农组织规定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超过60%即为绝对贫困。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贫困家庭自身消费支出构成作为权重来计算贫困人口消费价格指数。相较而言,方法一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而且方便与现有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衔接与对比;缺点是由于城市贫困家庭自身消费结构内部之间差异较大,所选取的权重是否就能够客观精确地反映出其消费结构特点有待商榷。方案二的优点是可以准确反映贫困人口的消费结构特点,缺点在于准确记录家庭微观消费数据的执行操作存在困难。

文章利用2010—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CFPS调查推行单位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SSS)。该调查通过系列追踪收集包括个人层面、家庭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微观数据,以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动态变化。2008、2009年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进行了初访和追访,2010年就全国层面正式开展访问,2011年对2010年调查的家庭层面进行追访,2012年进行全面追访。文实证分析部分所利用的数据基本来源于家庭层面问卷,因此可以整理获得2010—2012年3年期的追踪样本数据。微观数据,采用方案二测度CPIP指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1)中,Xi指城市贫困人口付诸各类消费品的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Pi指第i类消费品的价格指数。国家统计局将居民生活消费(服务)分为八大类: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与其他,所以i的取值范围为1—8。本文按照人均家庭纯收入十等分组划分贫困家庭为了反映出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冲击的严重程度,此处测度贫困人口消费价格指数时选用收入十等分组的方法。:收入排序位居最低10%位的家庭即为贫困家庭。CPIP测度结果见表1。

通过表1可以得出2010—2012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贫困人口消费价格指数。均以上一年度等于100进行分析,2010年前者数值为103.2,后者数值为106.4,二者相差3.2个百分点;2011年前者数值为105.3,后者数值为110.1,二者相差4.8个百分点;2012年前者数值为102.7,后者数值为106.3,相差3.6个百分点。平均而言,2010—2012代表贫困人口通货膨胀水平的CPIP高于代表社会平均水平的CPI近4个百分点,这说明一方面贫困人口实际承受的通货膨胀水平高于统計局公布的社会平均通货膨胀水平;另一方面,依此调整贫困标准更能准确测度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冲击。

三、 基于贫困人口消费价格指数的脆弱性测度

(一)城市贫困标准的调整

建构CPIP目的在于准确反映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影响,因此依据CPIP调整贫困标准,并进行脆弱性的测度可以直观反映出考虑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影响后,城市贫困脆弱性的变化。即将通货膨胀作为一个风险冲击因素分析其对城市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依据CPIP调整的国际贫困标准能更加准确反映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影响,基于此进行贫困度量更有利于准确识别贫困人口。为此,此处利用上节测算出的CPIP调整每人1天2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调整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2010年依据CPI调整的1天2美元国际贫困标准为3165.6元/人·年,而依据统计年鉴公布的CPIP得出调整的该标准为3263.5元/人·年,二者相差97.9元/人·年,该数值约为2010年样本中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的5%;2011年前者标准为3230.1元/人·年,后者标准为3377.3元/人·年,相差147.2元/人·年,占2011年样本中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的7.3%;2012年前者标准为3150.3元,后者调整标准为3260.8元/人·年,二者相差110.5元/人·年,约占2012年样本中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的7%12010年样本中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963.3元,2011年样本中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012.6元,2012年样本中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为 1592.9 元。。平均而言依据CPIP调整的国际贫困标准比用统计年鉴公布的CPI调整的贫困标准高约119元/人·年,该数值约占样本中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的6%。

(二)贫困脆弱性测度

纵观已有研究,不同学者对脆弱性有不同的定义认识。Glewwe and Hall(1998)定义的脆弱性是宏观政策冲击而造成的损失,此处的宏观政策既包括宏观政治政策也包括经济政策。Pritchett et.al.(2000)和 Mansuri, Healy(2001)将脆弱性定义为一个家庭在未来几年期限内至少有一年陷入贫困的可能性。Chaudhuri, Shubham(2002)将脆弱性的风险期限更加具体化,提出脆弱性是指家庭在下一年陷入贫困的可能性。Kuhl, Jesper(2003)将脆弱性定义为家庭因重大冲突而引发的收入或者消费水平下降到贫困标准以下的概率。韩峥(2004)对脆弱性的定义为风险与应对风险能力相对抗的结果。贫困动态学将脆弱性与暂时贫困相结合,将脆弱性个人或家庭等同于暂时处于贫困状态的个人或家庭。世界银行在2009年发布的《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中将暂时贫困与绝对贫困的时间分界点设为3年,并定义3年中至少有1年贫困的家庭即为脆弱性家庭。本文依据贫困动态学的概念将脆弱性家庭定义为:3年中至少有1年人均家庭纯收入低于贫困标准的家庭。

依据样本家庭的人均家庭纯收入与调整前后的1天2美元国际贫困标准可以测度出2010—2012年调整贫困标准前后3年持续贫困、3年中有2年贫困、3年中只有1年贫困的发生率(其中,3年内连续收入水平低于贫困标准定义为持久贫困,3年内只有1年或者2年收入水平低于贫困标准定义为暂时贫困),依此得出3年中至少有1年收入水平低于贫困标准的比率,详见表3。

通过表3可知,依据3年中至少有1年收入水平低于贫困标准的家庭即是脆弱家庭的概念定义,考虑物价上涨对贫困家庭实际冲击之前,样本中有18.68%的家庭为脆弱性家庭,考虑该影响后该比例增加为20.5%,上升1.82个百分点。这说明,在考虑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影响下,20.5%的家庭是脆弱性家庭,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影响,脆弱性测度将遗漏近2%的样本家庭。

將全部家庭按照东、中、西三个地区进行划分来考察地区之间不同。考虑通货膨胀对贫困家庭实际冲击后,无论是暂时性还是持久性贫困,西部地区的贫困发生率最高,相应的脆弱性也高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考虑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影响后,西部地区超过五分之一的样本家庭是脆弱的。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构建CPIP准确反映城市贫困人口实际承受的通货膨胀水平,并依据CPIP动态调整贫困标准,以此准确测度考虑通货膨胀的实际影响下城市贫困脆弱性的变化。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 贫困人口实际承受的通货膨胀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特征在于食品价格上涨速度高于其他类消费品上涨速度。而城市居民食品消费完全依赖于市场交易,再加上城市贫困人口恩格尔系数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多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城市贫困人口实际承受的通货膨胀水平理论上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因此,依据贫困人口消费特点构建CPIP以反映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依据2010—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家庭微观数据,经过测度得出CPIP比CPI高将近4个百分点的结论,这证明了贫困人口承受的实际通货膨胀程度严重于社会平均程度。

2. 依据CPIP调整的贫困标准高于用CPI调整的该标准

制定CPIP的目的之一是依此进行贫困标准的调整来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理论上,依据代表贫困人口实际通货膨胀水平的CPIP调整的贫困标准高于依据代表社会平均通货膨胀水平的CPI调整的贫困标准。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测度得出二者的差别为119元/人·年,该数值占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的6%。

3. 考虑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实际影响后,样本中20.5%的家庭为脆弱性家庭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进行暂时贫困与持久贫困的测度,得出以下结论:家庭样本中将近2%的家庭3年持续贫困;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影响,样本中0.26%的家庭将被遗漏于持久贫困的测度、1.6%的家庭被遗漏于暂时贫困的测度、2%的家庭被遗漏于脆弱性的测度;考虑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实际影响,样本中20.5%的家庭为脆弱性家庭。

(二)政策建议

1. 依据CPIP制定有针对性的物价补贴措施

基于文章的研究与证明,通货膨胀对贫困人口的实际影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因此依据CPIP进行通货膨胀背景下有针对性物价补贴措施至关重要。实践中,早在2004年浙江省就出台政策编制CPIP并依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物价上涨补贴措施。2004年浙江省正式出台《关于对困难群众实行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的意见》。根据《意见》,依据低收入群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基本生活物价补贴措施。《意见》规定自2005年起每月编制一次,每季度上报一次,每年向社会公布低收入群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原则上,低收入群体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5%(含)之间的,给予城乡低保对象不低于半个月当地全额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的物价补贴;涨幅在5%—10%(含)之间的,给予城乡低保对象不低于一个月当地全额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的物价补贴;涨幅在10%以上的,另行研究确定补贴标准。随后江苏省、上海市等均推行编制低收入群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工作,以对贫困群体进行物价补贴、增强困难家庭抵御通货膨胀冲击的能力。国家应该积极推进全国范围内依据CPIP制定通货膨胀背景下有针对性的物价补贴措施。

2. 依据CPIP动态调整贫困标准以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基于文章上述“城市贫困标准的调整”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依据CPIP调整的贫困标准高于依据CPI调整的贫困标准。因此,理论上,依据CPIP进行贫困标准的动态调整更有利于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贫困具有动态性,暂时贫困家庭在经受通货膨胀冲击后极易转变为持久贫困。一般而言,暂时贫困与持久贫困的时间界限为3年。在通货膨胀风险冲击的背景下,应该每3年依据贫困人口消费价格指数动态调整贫困标准,以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

3. 扶持政策應多关注城市贫困人口的脆弱性

阿玛蒂亚·森在其著作《贫困与饥荒》中深刻揭示出贫困与易受风险冲击的特点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性。贫困实际上反映出个人或者家庭不良的能力状况,也说明在面对冲击时的易受挫的特点,这反映出脆弱性的本质。关于贫困的分析研究,引入脆弱性是一种前瞻性的视角。已有关于家庭所承受的负向外部冲击而造成的影响的估计显示,脆弱性的家庭易受风险的冲击,而且这种影响有代际相传的特征。因此,基于脆弱性视角的政策干预与政策实施加强至关重要。贫困的救助政策也不仅仅局限于使其脱离贫困线,还应该关注贫困家庭的脆弱性,避免其再次陷入贫困以及陷入深度贫困。

参考文献:

[1]Levy, Frank. How Big is the American Underclass?[M]. Washington D. C Urban Institute,1977:135.

[2]Peter C. Rydell and et al. Welfare caseload dynamice in New York City[J]. 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1974,vol 11:110-127.

[3]Duncan, Greg J. Corcoran, Mary; Gurin, Gerald; Gurin, Patricia. Myth and Reality: The Causes and Persistence of poverty[J].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Management,1985,vol 4:516-536.

[4]Jalan, J. and M. Ravallion. Transient Poverty in Postreform Rural Chin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8,vol 26:338-357.

[5]罗楚亮.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J].经济研究,2010(5):123-138.

[6]Glewwe. P and G. Hall. Are some Groups More Vulnerable to Macroeconomic Shocks than others?Hypothesis Tests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Peru[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8.56(1):181-206.

[7]Pritchett. L·. A·Suryahadi. and S·Sumarto. “Quantifying Vulnerability to Poverty:A Proposed Measure. with Application to Indonesia”[R].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2437·2000.

[8]Mansuri. G·. and A·Healy. “Vulnerability Prediction in Rural Pakistan”[R].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Mimeo. 2001.

[9]Chaudhuri. S. J·Jalan. and A·Suryahadi. “Assessing Household Vulnerability to Poverty from Cross-Sectional Data:A Methodology and Estimates from Indonesia”[R].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ew York: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Columbia University,No·2002(1):02-52.

[10]Kuhl, Jesper. Househould Vulnerability-analyzing fluctuations in consumption using a simulation approach[J]. Institute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enmark,2003.

[11]韩峥.脆弱性与农村贫困.农业经济问题[J].2004(10):8-14.

[12]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家庭追踪调查[DB/OL].2012.http://dx.doi.org/10.18170/DVN/45LCSO.

[13]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对困难群众实行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的意见[J].浙江政报,2005(2).

作者简介:

杜启霞,女,山东莒县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贫困与社会救助、医疗保险。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
浅谈通货膨胀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外汇储备对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对通货膨胀的几点反思
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性检验
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