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语境里的财经新闻翻译

2018-09-20 10:35辛奉娟
文教资料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翻译语境

辛奉娟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对于世界财经新闻的需求逐渐扩大,新媒体应运而生,研究财经新闻翻译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财经新闻语篇作为新媒体的一种特殊体裁,既具有一般新闻的特点,又具有独有的特点,即:新媒体语境与财经新闻语境的双重制约,在此基础上以语境理论为指导,探讨新媒体语境下财经新闻翻译的特点。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财经新闻翻译 翻译 语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财经新闻报道在我国受欢迎的水平高于以往任何年份,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财税、证券等财经报道早已成了媒体报道的主流内容。特别是2008年以来,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财经新闻在数目上猛增,研究深度也不断加强。国内外财经报道成了人们了解经济,或向中国民众传递世界经济现状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英语财经新闻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影响财经新闻翻译的关键性条件即新媒体语境着手,讨论财经新闻翻译的影响因素和翻译技巧。这里所说的语境既指普遍的语言交际语境因素和翻译语境因素,又指财经新闻体裁本身特有的语境因素。他们相互配合起作用,影响和主导着财经新闻翻译的过程。

1.财经新闻的新媒体语境

1.1语境

每个人都是用语言进行与其他人的沟通和交流的,这一行为产生的背景往往是在特殊的环境下,这种环境被语言学家称为语境。波兰人类学家马里诺夫斯基(Malinowsky)是最早提出语境理论的研究者,他说:“话语和环境相互紧密地纠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李淑琴和林玉霞认为语境分为两大类,即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和非语言语境(non-linguistic context)。语言语境,即上下文语境(co-text),指词、词组或句子等语言单位在使用过程中的篇章(context)内语言环境。非语言环境又进一步分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两类,前者指语言交际活动的话题、时间、地点、场合、参与者等相关背景知识,后者指特定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风俗、宗教等因素(林玉霞,2001;32;李淑琴,2001,42-43)。

1.2新媒体语境

新媒体观点由Goldmark于1967年提出,此后,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万维网乃至无线网络兴起,新媒体内涵随之得到不断的完善与丰富。在传播形态特点上,新媒体能够利用新的传播平台,整合各传统媒体各类型信息在新媒体语境下,作者和读者共同影响新闻的创作,而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使用、政治环境、经济状况都是影响原语受众和目的语受众不同的因素,因为两者对新闻有不同的兴趣点和期望。交流障碍由此产生,这就需要译者对原语信息进行删减或增补达到感受等效的效果。在传播范围特点上,新媒体传播无界限限制;在传播形式特点上,新媒体传播互动性强,综合各类型传播渠道优势;在传播内容特点上,新媒体传播内容涉猎广,容量大。

上文对“语境”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界定,由此得出,在新媒体兴起之前,“语境”一词表示传统意义上现实中人们交流活动的语言环境,着重描述面对面交流。而当“新媒体”出现后,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现实交流的界限,将人类的交流活动扩展至数字化虚拟空间。新媒体的网状传播取代了传统媒体的点状传播,且同时具有传播主体可变、传播时间短的优势,综合这些优势,兼具虚拟与即时特点的“媒体语境”才可被构建出来。

1.3财经新闻的新媒体语境

近年来,伴随着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及与投资相关的要素市场的不断发展,财经新闻逐渐取代传统经济新闻的地位,成为报纸杂志、电视新闻等报道的主流内容。在新媒体语境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手机、电脑等途径浏览财经新闻,极大地提高处理信息的速率及新闻传播的广度。

1.3.1体裁语境

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裁,新媒体语境下财经新闻语篇的体裁特征显著,主要体现在语篇的宏观布局和组织方法两个方面。

新媒体语境下财经新闻语篇的宏观布局主要是指新闻报道一般由标题(headline)、导语(lead)和正文(body)三个部分组成,与纸质版新闻相似。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的核心,它要以独具特色的语句结构抓住读者游移浏览的目光,以精练的文字内容告诉读者某篇新闻的要点;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是最基本内容的概况和浓缩,一般由一个句子构成,并涵盖由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how(方式)等组成的新闻五要素中的几个要素;正文则指导语以后的段落,主要以具体、细节的语言来扩展、阐释导语内容(侯维瑞,1988:248-259)。

新媒體语境下的财经新闻语篇的组织方法指新闻语篇创作过程当中导语和正文间采用的描述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倒金字塔描述法(inverted pyramid)、顺时描述法(chronological account)和金字塔描述法(pyramid)。倒金字塔描述法是指,一篇新闻报道的语相(graphology)正如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一样头重脚轻:最重要的事实在前,最次要的事实在后;顺时描述法将新闻报道的事实按时间排序,逐渐进入高潮,适用于复杂事件的报道或者有关系列事件的报道;金字塔描述法同倒金字塔描述法恰好相反,将最关键的信息置于语篇的后部,从而创造一种兴趣上的悬念(Johnston,1979:182-184)。在这三种方法中,经常出现的是倒金字塔描述法。

财经新闻采用“倒金字塔机构”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结构最符合报道的写作规律,最有利于记者组织新闻材料,最便于编辑的编改和裁剪,也最便于读者浏览时有的放矢。

除倒金字塔结构外,在财经新闻报道中,还常用编年体、对话体、并列列举体等。

编年体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报道新闻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束过程的新闻写作体例。其特点是:新闻的展开与事件的发展过程基本重合、故事的高潮大多安排在文章的结尾,行文层次分明,读者越往后看情节越明晰越有意思。

对话体是财经新闻报道采用人物对话或问答形式展开。其对话或问答的情景有三种:一是新闻人物之间的对话;二是记者与新闻人物之间的对话;三是记者与编辑之间就新闻事件进行的讨论,其中以第一种最常见。

并列列举式是在导语之后把多个重要性相同的新闻事实一一列举,令读者一目了然。列举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几个平行的段落,可以由星号或者圆点等符号标识出来(刘其中,2009:32-44)。

1.3.2跨语境语篇

财经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报道形式,即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follow-up stories)。这是一种追踪报道形式,主要用于持续报道重大或正在发展中的新闻事件。这类报道形式有利于处理报道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之间的冲突(张健,1994:58-59)。一组连续报道由若干篇在时间上衔接,逻辑上可能出现逆转,既相互独立又前后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联系的报道构成。就读者而言,对其中的某篇报道的理解要放置于前后文相关的语境中进行,后面的语篇是以前面为基础进行的进一步报道。这种前后相互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境即大家所说的跨篇章语境。

例如,最近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3月5日《英语头条》app以“Trump trade war:China vows relation if tariffs bite”(中国不想跟美国打贸易战,但绝不会坐视不管)为题首次对此次贸易战进行报道,在之后的报道中重复提及“中美贸易战”这几个隐形信息,如:2018年3月23日的报道“Trump announces $50bn in China tariffs”,译为:“贸易战来势汹汹:特朗普宣布对华加征500亿关税”和2018年3月28日的报道“China considers possible tariffs on $3bn worth of US goods”,译为“中美‘贸易战:特朗普追加600亿元关税”等原文中并没有出现“the trade war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中美贸易战),但译者却在翻译时进行了增译,因为有了前面的篇章为前提,读者理解起来不会产生歧义,这就展现了新闻报道的连续性和跨语篇语境。

1.3.3心理语境

从语用的角度看,传统财经报道是报道语篇与读者之间开展的一种间接性的单向语言交际(one-way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这种交际以信息传达为主要目的,前者是信息发出者,后者是信息接受者。郑兴东提出:任何高效的报道信息传播都依赖于报道语篇、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1999:27-29)。在新媒体语境下,财经新闻可以与读者进行双向互动,使新闻语篇与读者之间形成一种连续性的双向语言交际,增强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在新媒体语境下,影响新闻创作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作者和读者。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原语受众不同于目的语受众,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在接受新闻内容的兴趣点与需求上各不同,最终引发财经新闻信息在国内外传播过程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造成各种交流障碍。如在A国家喻户晓的事件,在B国人们可能一无所知,反之亦然,基于这些原因,财经新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针对上述差异和问题,对原语信息在译语中做出适当调整。调整的手段包括删减或增补相关内容,调整的程度由差异的程度和性质决定,调整的目的是使译文明了易懂,尽量做到使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感受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感受等效,增强传播效果,做到有效传播。例如,把senior China official譯为“中共高官”而不是“中国高官”(道琼斯全球财经教育资讯平台“诉讼与争端”栏目对薄熙来案件的庭审报道),体现了中国语境下职务的政党性质及表述视角的变化。

2.翻译语境

2.1翻译的交际性

翻译不仅仅是对原文的改写,更是用目标语将源语准确表达,以便于传播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关于翻译的交际性,Nida认为:“翻译即交际,交际的过程取决于听/读者从译文中获得的信息”。(1993:116)完整的翻译过程先后需要三个交际阶段;一是译者与原文作者的交际阶段,即译者浏览、理解原文的过程,交际的媒介是原文;二是译者与译文读者的交际阶段,即译者将原文进行翻译表达和读者浏览与接受译文的过程;三是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进行间接交际,这是翻译的最终目的。按照Burke的修辞学理论,为了使翻译交际活动取得成功,必须实现两个层面的统一(identification):首先是译者与原文作者的统一,即译文与原文在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上的统一;其次是译者与读者的统一,这种统一以前一种统一为基础,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译文读者的知识结构、价值观、情感、态度、需要等心理因素,否则读者将难于理解或接受译文,从而致使交际的失败(邓志勇,1999:22;2000:19-24)。

2.2翻译语境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语境这一语言学概念逐渐植入翻译研究,由于研究角度和目标的差异,学者们对语境考察的视角和范围就产生了差异。

Newmark(1991:87)认为翻译研究中的语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可见的语言范畴和不可见的语言范畴。从可见的语言范畴上说,词语是借助搭配,语法作用及其在句子里的词序而进入语境的。从不可见的语言外的所指范围说,词语处于由真实或想象的情境、文化背景、话题和与读者共有知识所构成的语境中。就财经新闻这种特殊的新闻体裁的翻译而言,其翻译语境多为后者,翻译时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采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达。

3.新媒体语境与财经新闻翻译

对于财经新闻,就信息传播速度而言,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而且可以为读者提供多种获得信息的渠道。因此,对新媒体语境下的财经新闻翻译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3.1体裁语境与财经新闻翻译

英汉财经新闻在语篇的宏观布局上有相似之处,我们在进行新闻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守这种相同的布局模式,然后按照一般的翻译原则进行翻译即可。这里要强调的是,为了突出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信度”,英语新闻通常把新闻出处,即消息的来源作为导语部分(张健,1997:91-92)。这种导语的构成顺序通常是概括性消息内容加消息来源。在汉语报道语篇中,消息出处往往置于开头部分。由此,在翻译此类英语导语时,要根据上述语序加以调整,使之符合地道汉语的表达习惯。

除了要注意专业词汇的精准翻译外,在翻译英语财经新闻时还要注意词序的调整。但由于汉英新闻在语篇组织方式上同大于异,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可遵循相同的语篇组织方式。

3.2跨篇章语境与财经新闻翻译

英语中存在跨篇章的持续报道,对这类特殊的新闻报道模式而言,翻译主要有三种选择方法:一是持续法,即同步于国外新闻发布,实时将某一系列或某一话题的每一篇新闻翻译出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以之前报道为基础,进行跨语境转换,做好语意衔接工作,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新闻。二是综述法(黄忠廉,2000:174),即在有关某一事务的系列报道全部完成之后,将该系列报道综合成一篇总的新闻报道;三是提炼法,即从某一系列或话题报道中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展开翻译,或选择若干篇进行编译、综合分析,当然译者也需要依赖于源语跨篇章语境。就翻译效果而言,第一种方法有利于真实再现源语新闻,表现新闻的真实性与及时性;第二种方法虽然不能及时地对新闻进行报道,但有利于译文读者把握新闻的整体性,对新闻进行综合性理解;第三种方法可以突出重点,在短时间内传达给译文读者最准确有用的信息。

4.结语

本文从新媒体语境的角度探讨了财经新闻的翻译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新媒体语境下,作者与译文读者的互动更多,更加突出了翻译的交际性。并且财经新闻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在翻译时要注意中英文在句法、篇章之间的差异,以及新闻报道的跨语篇翻译与心理翻译。

参考文献:

[1]陈明瑶,卢彩虹.新闻英语语体与翻译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陈兴康.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长沙:湖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3]陈振光.英语新闻常用词语的翻译特点及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2009(9).

[4]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黄彩梅,李轶圆.浅谈新闻英语的翻译标准[J].中国科教创新导,2010(7).

[6]黄勤.我国的新闻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J].上海翻译,2007.

[7]黄奇辅.金融经济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何威.网众传播:一种关于数字媒体、网络化用户和中国社会的新范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9]刘金龙.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修辞格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1(31).

[10]劉全福.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1]卢卫中.语境对报刊新闻翻译的制约作用[J].上海科技翻译,2002(22).

[12]麦玲.从新闻英语的语体特点看新闻英语的翻译[J].新闻知识,2009(9).

[13]田传茂,许明武.报刊科技英语的积极修辞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13).

[14]谭玮.中英新闻导语的差异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8(15).

[15]王恩冕.如何翻译英语报刊经济文章[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16]王惠娟.论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咸宁学院学报,2010(34).

[17]王瑞玲.新闻标题翻译的“信达雅”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7(51).

[18]夏廷德,马志波.实用新闻英语翻译(英汉双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19]严火荣.论英语新闻翻译中的语境处理[J].北方文学,2012(17).

[20]严立梅.从关联理论的视角看汉英新闻翻译[D].烟台:鲁东大学,2008.

[21]曾尼.论报刊英语的特点及汉译[J].新闻界,2000(14).

[22]庄起敏.试论新闻词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原则[J].上海翻译,2005(15).

[23]张引.英语新闻语篇中的名词化功能及其翻译策略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17).

[24]朱伊革.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新媒体语境翻译语境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像传播的特征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