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研究

2018-09-20 10:31孙健炜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孙健炜

【摘 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势必会影响现在愈来愈重要的思政教育。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根深蒂固,改革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要深刻钻研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法的正确运用方法、途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革命性的变革。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大数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在大数据时代的下深受其影响,依托大数据的创新精神来深化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包含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着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但是由于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原因,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想的目的。大数据时代轰炸式的到来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创新带来了便利,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大数据时代犹如阳光普照着大地,世界上的各个领域、行业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暖,但是能玩转大数据时代,利用其独特优势来创新与发展本专业却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因此,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任重而道远。

1 大数据时代下创新思政方法的必要性

方法就是人对客观规律的自觉利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利用有效手段授人以“方法”就尤为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魅力的学科。”方法选择正确,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若方法不合适,则效果事倍功半。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决定着目标的实现和效果的好坏,正确运用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至关重要。

1.1 传统思政教育方法的不足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包括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心理咨询法,形象教育法等。这些方法虽然从认知、实践、体验、行为及其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共同推进着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但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时片面强调其科学性和政治性,淡化了其实施过程中的美感和魅力。比如说理论教育法,就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教育对象主体性发挥不够,以及教育形式过于枯燥乏味等一系列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人为本的社会科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工作均应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主体和出发点,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我们就该反思教育方法是否出现了问题。为了弥补传统思想教育方法的不足,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艺术性,我们“思政课”教育方法的创新刻不容缓。

1.2 大数据时代思政教育方法的优势

所谓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是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切实提高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摒弃了把受教育者视为被动接受者的思维模式,突显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独特的主体地位。大数据时代为教育者进行教育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数据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充当着教育中介,以一种更直观、有效、快捷的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增光添彩。更甚者,大数据颠覆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传统的观念是在课堂受到教师“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学知识、技能,现在大数据时代轰炸式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和感化,培养重点也从知识方面转移到公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理论的说教转移到具体的实践上来。

2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形式

2.1 大数据时代下的课堂模式创新

“双主体、立体化、互动式、研究性”是我们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新模式。“立体化”就是结合大数据的特点紧扣课程内容,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相结合,把静态的电子教案与动态的课件相结合。教育者使用PPT、CAJ阅读器、视频音频等媒介让受教育者能形象具体地感受到教育内容的“音容笑貌”,更好地将感性现象内化于脑海当中,在教育者的引导之下学习和思考,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互动式”是在课堂上同时使教育主导者和主体之间进行互动借鉴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用户可以与远程环境进行交互,并获得正在开发的视觉信息。在练习结束时,学生必须回答有关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将答案发送到服务器上。最后,系统自动评估结果。该系统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自我训练。因特网是达到这些目标理想的方式。”基于这个系统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对受教育者进行远程教育,并通过训练的方式得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反馈。

2.2 利用大数据创新校园文化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单位,加强校园文化的融合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首先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将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文化领域的新内容、新指导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理论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富有生气又不失方向,坚持用正确的主流文化引导非主流思想;二是在开展形式上进行创新,比如经常性的邀请一些国内知名的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师生进行学术讲座、创建校园文化社团、举办全省校园文化交流节等。三是在方式上进行创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APP、官方微博、贴吧等方式传播文化,通过留言相互交流,创建一些文化类的主题教育网站,切实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氛围,从而校园文化品牌走进社会,面向未来。

3 依托数据平台创新党建模式

全面系统的把大数据融入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全过程,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从而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永葆我党的生机与活力。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就追踪把握其思想理论动态、党性修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考察其是否具有党员必备的潜质;在成为积极分子之后运用大数据技术考察其从事党组织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用云计算测出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和组织性;进入预备期,通过下载手机APP,记录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内的各种表现情况,如对党章、党的政策、方针、路线的学习程度,出席党校的次数,参加党支部大会的次数等;成为正式党员之后,要借助大数据对该党员入党前、入党中、入党后的表现进行比较,用数据说话,做出每个阶段考察指标的折线图,以及党员各项素质、指标的达标指数,以便作为评价星级党员的参考依据。

4 结语

本次课题论文期间,首先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资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有研究的必要性,以此为重要线索继续研究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足的原因,由此基础上提出运用大数据时代来创新传统的教育方法及其优势。

鉴于以前的研究没有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方面深入研究,本文拟从大数据带来的科学方法论革命入手,重点论述大数据在思想教育领域所带来的具体新方法、新途径,希望能创新地发挥这一教育方法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明远.思想政治教育学导论[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

版社,2012.

[2] 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4.

[3] 黄志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