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空间中影像身体的美学功能

2018-09-20 10:35姜春辉
戏剧之家 2018年20期

姜春辉

【摘 要】通常情况下,如果演员的日常身体被进行电影化以后,就会有针对性的演变和转化,成为银幕空间中的人物,这样一来,就形成一种影像的身体,从而自身就有了全新的生命力。成为鲜活的影像身体,首先一定是在相应的银幕空间这个大的范围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空间的核心就是银幕空间,而除了银幕空间,还有另外一种非银幕空间存在,它包括观众所在的影院空间,以及根据影片文本所引申出来的其它媒体空间,还包括盈和亏的空间,以及相应的成本,所有相关的一切因素都是电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然后,由电影空间上引到身体的建构,这是电影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影片人物构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影片中整个故事和人物塑造的重要因素,正是影像身体让观众有了切身感触,从而引发出电影的经验和定义,感同身受,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着重论述电影空间中影像身体的美学功能,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电影空间;影像身体;美学建构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094-02

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针对电影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西方的哲学文化中,身体哲学也一直被讨论和研究,涉及身体哲学的相关思想在更大的范围被广泛关注,从身体视角的层面来看,我国的文化界和思想界对于电影身体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当代我国电影领域的一个热点。针对电影空间而言,影像文本所体现的多种影像身体具备着什么样的美学功能,特别是在此种空间范围内与其他身体影像又有怎样的关联性,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有针对性讨论,来论述电影空间中影像身体的美学建构。

一、电影空间中的身体影象与影像身体

随着电影的产生,大银幕亮起,我们就会时刻关注主演表情所传达出的故事内容和思想感情,面部表情对于传达人物心理和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它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面部表情能够深刻体现出人的主观意识,甚至比言语、动作更直接、更有效,面部表情即便是在模仿的状态中,也不会受到客观因素或者规则的影响和制约,在银幕空间中,人的表情或者说是身体,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影像身体,他的表现力是非同凡响的,电影的特写镜头让演员的整个身体元素或者最主要是脸成为演员的表演身体中最关键的部分,以及最重要的表演元素,所以,在电影理论中,许多理论家对于脸部表现出极大程度的关注和兴趣,甚至有些人说电影的全部就是关于怎样在电影空间中更巧妙和艺术性的放置人物身体,还有人认为电影是用部件,也就是脸和腿组装起来的一个完美世界,尽管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但内在的道理人尽皆知,深刻表明这两个部件是极其重要的,而只有这两个部位又是远远不够的,更包括口、鼻、胸等其他的重要部位,还有依附在身体的动作、服饰和欲望感觉等等,特别是故事片或者剧情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最核心的内容,当然,要根据影片中人物的塑造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身体和性格类型的演员,并有针对性的结合演员日常身体,通过各种电影化的手段,把日常身体重新建构,成为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所要求的影像身体类型,然后,把日常身体通过电影化的制作方式呈现为影像身体,这样才能更深切的表达导演对于周遭世界的看法,体现出影片的深刻内涵。

在银幕空间范围内,把身体和对身体的感觉当作创作源头,例如,造型、化妆、灯光等一系列相关艺术处理,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并一同引发观众的真情实感,以及对于影片身体和自我身体的深切感知。所以,有了自身鲜活的生命力,这样的话,不仅属于既定的人物形象,更从故事人物的叙事和塑造中延伸出来,成为一种隐喻或者影像身体,从而有了某种更具审美意味和鲜明特色的电影出现,进而把身体当作表意系统的重要功能而加以十分有效的发挥。通常来讲,演员的影像身体,必须在影片的文本和银幕空间之中隐藏起来,或者构成转化,而银幕空间是电影空间的核心部分,在银幕空间之外,还有与银幕空间和影片文本关系联系身份紧密而又与社会空间相互连接的非银幕空间,它主要指的是观众在影院和基于银幕空间中以影片文本为基础的一种系列其它媒体空间,例如,报道、杂志、电视媒体等相关的话语空间,以及舆论层面,这构成了通过所有的非银幕空间和银幕空间所共同体现出的电影空间。

二、银幕空间中影像身体的美学建构

在具体的银幕空间,影像身体有两个层面的美学功能。首先,是借助影像身体的形象积极有效的建构起更加形象生动的对影片人物性格进行塑造,这时,影像身体便具备了自身的生命力,能够在故事的叙事线索和构思环节中脱离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构成一种比较隐秘的比喻。其次,把身体形象和符号表意作为前提和基础,一般情况下,可以促进整个影像身体都能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整个影片内容的叙事中,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推进影片的故事情节进一步向前发展,成为电影中的一个核心因素,这样就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叙事美学的功用。

在电影创作的各个阶段,导演对于演员的挑选标准是特别严格的,不仅要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确保人物的性格和气质与电影中的角色相符合,还要对于演员的身体、形象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特征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选择,更要从综合方面整体把握演员的日常身体和影像身体之间的契合度,其根本目的就是能够更有针对性,更形象生动的体现出影片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在演员所饰演的角色确定下来之后,导演就会跟摄影师和化妆等一起深入研讨,共同群策群力,利用影像化的手段,让演员的身体有从日常身体转变成为表演身体,再由表演身体具体形象化的变成影像身体,这样就有效的构成了一整个过程的审美位移,最后让演员的影像身体和影片人物形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匹配,所以,电影演员的身体通常被分解成不同的应用特点,在影片人物形象塑造和银幕身体的处理和制作中,充分体验出别具一格的作用。

例如,《色戒》是导演李安所执导的一部经典影片,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地点背景是日本占领的上海,主要写的是一个抗日的女学生做臥底,她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暗杀汉奸情报员,但在这个过程中,却陷入到自己用身体所编制的怪圈中,自身又难以自拔,从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个欲望身体的故事,身体成为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故事要素,在身体上面讲述故事,让身体成为整个影片故事情节推动的核心要素,也是阐述影像内涵的重要动因。

三、影院空间中影像身体的体感触动功能

针对银幕空间来说,影像身体能够生动形象的体现出电影的美学功能,已经成为电影语言的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可以在影院空间范围内让观众产生共鸣,引发观众产生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体感触动,或者说感情共鸣,这样的功能在电影现象学的理论中被揭示出来。

在电影文化研究者的视野中,往往对于身体的外在形式却是比较忽略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身体所体现的一种存在状况,和主体有一种感知和意识上的影响。在本文中所说的身体,不仅是一种中介层面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更加明确的把握方式,对于结构课题和空间身体的空间性来说,他的概念完全不同于外部物体的空间感或者感觉上的空间性,它恰恰是一种促进意义上的空间感觉,这是因为身体被他所承担的任务所吸引,身体为了他的任务而存在。

身体和客体构建起一种比较稳定性的发展关系,对于任务进行持续不断的追求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得以体现,而在这个时候,被充分体现的除了被动身体的方向、位置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影响。从电影学理论这个层面来看,在具体的观影活动中,有着两个方面的表现化行为和视野。另外,就是影院的空间范围内,在影院空间中日常身体转变成为观众所观赏的影像身体,借助比较特殊的工艺设计的影院空间氛围,构成了电影经验和意义的可理解性。

总而言之,在电影现象学看来,身体方面所体现出的情感触动,不仅在电影本身中有十分明显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观影的体验,以及从影片中引申出的意义或者启示。具备体感特质的现象学认为,电影所呈现出来的并不是理论层面的体现和表达,而是借助影像身体的中介作用,来切实有效的完成与受众精神和思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借助电影的客观体感特性来完成创作者的思想内涵和表演者的行为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电影空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身体空间、影院空间和银幕空间这三者,他们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转换,这也是为什么在影院中,大银幕会放在观众的正前方,这样能够切实有效的把观众的身体空间,有效的转化成电影的银幕空间,由于观影的时候,观众的身体要和银幕,特别是银幕空间中各个影像的身体之间,构建起一种正向面对的关系,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影像身体能够淋漓尽致的体现在银幕空间中。

四、结语

演员的日常身体如果经过电影转化之后,就成为影片中人物的影像身体,他又有了自身所独立存在的一种鲜活生命力,它在银幕空间中得以充分体现出来,一方面来讲,在电影的片段中,他是人物的身体,一般情况下都会在人物的链条中独立存在,延伸出一种隐喻,或者是影像人体,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也是影片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更是故事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推动情节的发展,帮助影片进行叙事,在银幕空间范围内,产生更大范围的观影活动,影像所体现出的身体主体,以及与这个主体之间所产生的一种情感触动,他们之间构建起一种对话的氛围,从电影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情感触动,所产生的,不单是一种身体体会与视野之间的相互融合,更是产生电影经验的一个很重要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民安,陈永国.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苏珊娜·利昂德拉-吉格,让-勒路易·特拉特.电影随笔[M].杨烨,张洁 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吉爾·德勒兹.反俄狄普斯,《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4]徐葆耕.电影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