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景观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2018-09-20 10:35薛芃芃
戏剧之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实践教育

薛芃芃

【摘 要】当前社会的发展对景观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结合设计场地的人文背景与生态环境,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才能满足现阶段城市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水体景观设计教学方式的几点意见,以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课题的教学过程为例,从实践教育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景观设计人才的行业竞争力。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湿地公园;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162-02

一、景观规划设计教育实践化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曾明确指出:“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中寻求环境可持续发展。”而传统的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学生未能完全发挥主观能动性,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缺乏实践性。2015年9月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提出:“优质就业的基础是培养方式的变革,培养方式变革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阶段景观设计教学需要的是为解决实际生产生活及社会问题而进行的实践教育。

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土地的实际要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现实中的自然条件以及现实使用需求和历史、社会问题,学生亲身体验参与“真题真做”,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在真实场地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可以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湿地公园水体景观设计理论教学要点

与其他城市水体景观相较而言,湿地公园中的水体景观是更加生态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往空间。自2005年2月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获批为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以来,截至2017年1月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已达836处,虽然大部分正处于试点阶段,但随着生态观念的发展湿地公园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涉及生态环境知识、艺术设计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等,需要设计师综合广泛地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湿地公园的水体规划设计目标主要包括“确保湿地水量供给平衡、促进湿地循环自净、发挥湿地生态功能”这三个方面。因此本课题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一)水景平衡性

在湿地公园景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湿地水体,水体资源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前景,湿地的诞生、发展、演变、衰退和再生都与其中的水体变化息息相关。因此,把水体资源质量的净化和平衡纳入到设计中来是十分必要的[1]。湿地公园中水体的规划设计应建立好城市内部河道与外部湿地、水库的联通循环体系,让水体在自然流动过程中发挥出“河道、湿地、水库”的天然净化作用,通过增强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保障湿地中水资源的质量。

(二)驳岸生态性

水岸线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是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活跃的物质、养分和能量的流动,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在城市湿地景观的设计中必须注重生态化驳岸的设计,否则将会破坏生物、土、水、空气的互动关系,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驳岸设计应力求保护和促成丰富的生态系统,生态驳岸的可渗透性,可以充分保证水岸之间水分调节与交换[2]。

在进行湿地公园的驳岸设计时应尽量采取自然式駁岸,如山石驳岸、缓坡驳岸等。这种设计手法的优势是可以建立一个水与岸的自然过渡带,通过耐湿性强的水生植物固坡护岸,防止土壤养分流失,还可以为两栖动物的繁殖以及生存过渡提供场所。

(三)植物乡土性

水体中的水生植物的作用不仅是其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而且很多水生植物还能通过吸收水中的富营养污染物(如重金属汞、铜、铁等),发挥净化水质的功能。除此之外,水生植物还能够为水中的鱼类、鸟类提供阻隔污染的栖息地,并为其提供食料。水生植物为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丰富的水生植物可以恢复整个湿地的生态系统。

在进行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时应选择对本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也就是所谓的“乡土植物”。乡土植物是长期生长于本地的物种,已经高度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遇到当地极端天气或病虫灾害也能够良好存活。另外,充分考虑地域差异,选用适宜的水生植物,避免原有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的危机,也是景观生态设计的一种体现。

(四)科普教育性

为了打造出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点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湿地人文景观时必须挖掘利用当地文化要素和湿地本身的文化内涵,让湿地景观的参与者感受到独有的风情。在进行湿地公园建设时,应该注重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体现周边居民生产的生活方式、保留历史赋予这片土地的精神文明,在这基础之上,运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手段,进行合理创新,既展现地域特色,又体现出时代性[3]。

湿地公园的场地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场所的教育价值,比如规划户外湿地课堂用地、湿地知识展示空间、AI游览教学体验等等。从人工设施、功能分区、焦点景观等方面实现可视化教育,充分发挥湿地公园景观生态教育体验的使用功能。

三、湿地公园水体景观设计范例教学主题

湿地公园水体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结合国际最新案例设置新型主题化教学。设置出“水体景观现状评价、规划设计方法、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保护利用、生物多样性评估、实施与管理。”六个实践创新性主题。在介绍解释主题内容时,结合相关图文和科学详实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这些优秀的湿地公园设计案例解决问题的原则、目标、方法、步骤。这种实践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针对不同问题了解和掌握设计及施工策略。

以新加坡碧山公园和加冷河河道修复为例全面系统讲解新的可持续性雨洪管理的水敏性城市设计方法。加冷河是第一个在热带地区利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来巩固河岸和防止土壤被侵蚀的工程。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动植物创造了栖息地,公园里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了约30%。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的分区规划、实施管理制度、教育研究功能进行分析讲解。东滩湿地公园以适宜的气候、良好的栖息地环境和饵料状况而成为亚太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和水禽的主要越冬栖息地之一。在进行范例分析后,带领学生研究一种适应我国气候变化的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体系,形成新的启发性教学内容。

四、湿地公园水体景观设计实训教学模式

(一)实训目的

本次实训是水体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本实训练习,让学生了解水体景观设计发展动态及社会诉求,掌握水体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设计要点,掌握园林水体的形态和类型,园林水体造景的手法和要求。指导学生在日后设计实践中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二)实训内容

由老师指导学生确定研究的场地性质和功能,学生也可以结合地形特色来选择合适的设计区域。实训内容主要包括:调研水体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项目场地分析、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和方案汇报。

(三)实训要求

参加项目实训的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把握生态环境需求,在设计思想上有正确的价值观,推动水体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对设计者的要求:

1.遵守实训纪律。2.按规范完成设计图纸。3.按统一规定,装订图纸进行展览。4.继续深化研究内容,关注水体景观设计的发展动态,并定期交研究报告。

(四)实训步骤

1.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后,通过对参考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对国内外的湿地景观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目前研究的方向和动态,以及已经获得的成果,并从中学习和借鉴优秀的设计思路和方法。2.由老师安排学生完成现场踏勘并与生态学及相关专家进行沟通,将现有方案中涉及到的湿地生态的专业问题进行评估并征求意见。3.在选定的设计区域里,让学生明确这次设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4.学生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完成设计的草图构思,并通过思维图表现出来。5.学生制定出詳细的设计方案,包括:总平面图、植物配置图、功能分析图、节点分析图、视线分析图、交通分析图、竖向分析图等。老师在此过程中交流指导。6.学生严格按工程制图标准完成施工图设计,包括:景观轴横、纵剖面图,景观节点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等。老师在此过程中交流指导。7.学生完成设计表现图纸,包括:手绘效果图、电脑效果图、动画展示等。8.学生检查设计方案,完成设计说明,包括:场地概况、设计依据、设计思想、设计原则、具体设计、植物设计、技术经济指标等。9.学生整理好完整的设计方案,制作成PPT文件,进行设计的方案汇报讲解。

五、结语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密切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利用多学科综合交叉,拔高景观设计的深度。本次提出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课题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设计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形成能解决场地中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等实际问题的设计方法,使最终设计作品具有施工落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林丹.城市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空间布局与营造[J].现代农业科学,2009(7):117-120

[2]梁如煜.城市景观湿地生境设计与创造[J].广西.城镇建设,2011(7):83-86.

[3]陈波,曾毓隽.城市湿地景观优化设计探讨[J].美术大观,2011(1):120-121.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实践教育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