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刘家金矿尾矿库地下水均衡探析

2018-09-21 10:02
地下水 2018年5期
关键词:排泄量补给量本区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14)

1 研究区概况

东刘家金矿矿区位于山东半岛的中南部海阳市郭城镇,南临黄海,北接半岛内陆,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达218 d,多年平均气温为11.4℃,年平均降水量为787.8 mm,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蒸发量1 541 mm。

沙旺尾矿库与东刘家矿区直线距离0.5 km,中间以东刘家水库相隔,其间道路运输距离1.6 km。沙旺尾矿库场区地形南高北低,地貌为剥蚀丘陵,山体自然完整,稳定性好,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作用。区内冲沟发育,走向为北西南东向,沟谷中少量季节性径流,勘察期间为干旱季节,无水,其东北200 m左右有东刘家水库。尾矿库库底高程约140 m,相对高差132 m,汇水面积0.69 km2。

研究区内地层简单,主要发育古元古代荆山群陡崖组变质岩,第四纪主要分布于山涧台地与沟谷中。变质岩类型为:大理岩类、变粒岩类、斜长角闪岩类等。其倾向均为SE,倾角40°~60°,为一单斜岩层。第四系主要分布砾质粘性土,分布连续、稳定,厚度0.30~7.90 m,平均厚度2.88 m(见图1)。

2 含水层特征

2.1 区域含水层特征

研究区区域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层。区域第四系孔隙含水层沿沟谷呈带状分布,主要由粘质砂土、中粗砂砾、砾石、卵砾石组成,砾石成分为二长花岗岩、各类脉岩及荆山群变质岩组成,厚度0.5~7.9 m,成井时多与下伏基岩强风化带一起成井,水位埋深浅,随季节变化大,出水量一般不足50 m3/d,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4 g/L。

基岩裂隙含水层赋存于“牧牛山”二长花岗岩、中生代闪长玢岩等脉岩的风化孔隙裂隙中,裂隙发育深度20 m以上,为裂隙潜水,井泉的涌水量一般小于30 m3/d。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为0.2 g/L。

2.2 尾矿库库区含水层特征

根据尾矿库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研究区内第四系主要为角砾粉质粘性土,除低洼地带含有少量地下水外,其它地段不含地下水,为包气带。该层结构松散,厚度较薄,渗透性较好。室内渗透性试验结果和试坑注水试验结果见表1。室内试验限于取样样品中的含砾量相对原地偏少,试验结果相对偏小,故本次评价过程中,采用场区2个试坑注水试验资料,渗透系数取k=0.39 m/d。

图1 东刘家金矿区尾矿库区域地质图

试样位置编号渗透系数K/cm/s平均值排水涵管ZK02-11.34E-051.34E-05 cm/s合0.011 6 m/d扩容库区ZK13-11.13E-061.13E-05 cm/s合0.009 8 m/d试坑SK024.47E-04SK104.67E-034.57E-04 cm/s合0.394 8 m/d

尾矿库库区基岩裂隙含水层为强-中风化带,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厚度在3.80~20.70 m之间。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芯呈碎块状;中风化带,岩芯呈短柱状或柱状,经压注水试验,该含水层渗透系数为0.16~0.24 m/d,见表2。

表2 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注水试验成果表

根据前期勘察资料,尾矿库区内断裂发育,近SN向的F1和F2被闪长玢岩脉充填;推断的F3断层,走向NE,带内岩芯也较破碎,该断裂带取渗透系数为0.46 m/d。

3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尾矿库区内地下水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降水大部沿地势自然流入沟谷,以地表水的形式流出库区,少部分沿节理裂隙向下渗透。地下水位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降水量丰富,水位抬高大,枯水期则水位下降较大,在低山丘陵地区,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向一致,自高向低运动,遇地形切割或隔水层也可流出地表,以泉的形式排泄。库区内未见泉,雨季在库区坝外50 m左右有一泉,流向东北方向,汇入东刘家水库。尾矿库评价范围内无地下水开采利用情况。

4 地下水均衡分析

本次均衡计算以尾矿库汇水区为尾矿库均衡评价区,各均衡要素的分析如下。

4.1 地下水补给量

本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仅为大气降水。

计算公式:Q降=F×P×α

式中:F为降雨入渗补给面积,约为0.69 km2;P为有效降雨量,取多年平均值787.8 mm;α为降雨入渗系数。根据尾矿库工勘及评价区基岩出露面积分布及表层松散层岩性,取值0.10。

经计算,降雨入渗的补给量为5.44万 m3/a。

4.2 地下水排泄量

通过对区内地下水的排泄条件分析,本区地下水的排泄量为:

Q总排=Q蒸发+Q侧排

(1)

式中:Q总排为地下水总排泄量;Q蒸发为蒸发排泄量;Q侧排为地下水侧向排泄量;

4.2.1 蒸发排泄量

粉质粘土的地下水极限蒸发深度为3.1 m,结合本区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等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取本区地下水极限蒸发深度为4 m。根据尾矿库工勘报告 ,本区有利于地下水蒸发且水位埋深小于4 m的分布区面积约为0.16 km2。地下水蒸发强度按下式计算:

(2)

式中:ε为地下水蒸发强度(m);ε0为水面蒸发量(m);取多年平均蒸发量1 541 mm;h为地下水水位埋深(m);在地下水位埋深小于4 m的分布区,取地下水位埋深的平均值2.5 m;H为地下水极限蒸发深度(m);本次评价取4 m;n为与土壤质地有关的经验常数,一般为1~3,本次取值为2。

地下水蒸发量按下式计算:

Q蒸发=F×ε×t

(3)

式中:F为地下水位埋深小于4 m的分布区面积,取为0.16 km2;m为地下水蒸发强度(m);t为计算时段(a)。

经计算,地下水蒸发排泄量为3.48万 m3/a。

4.2.2 地下水侧向排泄量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地形条件,研究区地下水主要通过第四系松散含水层侧向排泄至东刘家水库,按下式计算:

Q侧排=K×I×B×M

(4)

式中:K为渗透系数(m/d),取强风化层的平均值0.22 m/d;I为水力坡度。参照尾矿库工勘及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尾矿库后缘水位监测点地下水位158 m标高,水位高差18 m,距离350 m),取0.051;B为计算断面宽(m),取480 m;M为含水层厚度(m),取强风化层厚度9.70 m。

经计算,地下水径流侧向排泄量为1.88万 m3/a。

4.3 地下水总排泄量

综合本区各单项地下水排泄量,本区地下水总排泄量为5.36万 m3/a,见表3。

表3 评价区各项地下水排泄量 万m3/a

表4 评价区地下水总均衡计算 万m3/a

4.4 地下水总均衡

根据地下水均衡原理,均衡区在一个水文年里,地下水的天然总补给量与地下水的总排泄量是大致均衡的,即Q总补≈Q总排。

综上所述,本区的地下水的储存量的变化量为:

储存量变化量=Q总补-Q总排=5.44-5.36=0.08万 m3/a;

补给量略大于排泄量,总体上本区处于地下水均衡状态,见表4。

5 结语

研究区内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结构松散,厚度较薄,渗透性较好;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芯呈碎块状,中风化带,岩芯呈短柱状或柱状。研究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单一,仅依靠大气降水;地下水排泄主要通过第四系松散含水层侧向汇入东刘家水库。研究区内地下水均衡评价范围为0.69 km2,总补给量为5.44万 m3/a,总排泄量为5.36万 m3/a,补给量略大于排泄量,总体上研究区内地下水处于均衡状态。

猜你喜欢
排泄量补给量本区
某县地下水资源均衡计算分析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福清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平泉县供水工程地下水总补给量及可开采量分析
Musical Isomorphisms and Problems of Lifts∗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兴隆庄采煤塌陷区地下水补给规律分析
绝食法与无氮饲粮法测定黄羽肉鸡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及变异的比较研究
检测24 h尿蛋白和尿钙在先兆子痫诊断中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