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放 有一种活法叫雅活

2018-09-21 04:07菡阁
收藏·拍卖 2018年6期
关键词:雅集文人诗意

菡阁

去南石皮记的路上,怡好是近正午。雨后的苏州,阳光在枝叶的斑驳间闪烁出银子般的光亮,空气中泛起的潮湿依旧裹挟这个古城特有的气息。突然有种如饮酥醒的不真实感,1,年前纸上结缘,到12年后终于可以敲门人园。中间的几次会面都无暇深谈,何况又不在园,少了一种语境与情境。两个对纸质媒体有一种特殊沉迷的人,会在语言和精神的交会中进出什么样的灵感?

推开小园之门,浮世的热闹和喧嚣都被抛在身后,人眼是瘦石、瓶花、白炉、香插、茶器、古籍、鸟笼……一把玫瑰椅上重重叠叠置放了一堆不同时间轴的老瓷器,那微微有些萧索感的小园就在竹帘之外,竟然有些寂寂的韵味。然后就看到茶案后叶放长身而立,盈盈两弯笑眼,大有古代文人最典型的“温柔敦厚”风范。世人皆知南石皮记的主人叶放,坊间对他的个人定义非常多元:书画家、园林造境家、现代雅集之父、雅活教父……其实这些称谓之后,都直指一个核心:叶放,不折不扣的艺术家,而且是缔造雅生活的艺术家。

纸上雅意

很少有人会认知到,杂志是纸媒中一种极致的艺术—纸、文字、图像可以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书法与绘画都离不开在纸上的创作,首要身份召为书画艺术家的叶放自然对纸有种特殊的感情,而且会对三位一体的结合度非常敏感。所以一直以来都能够看到他在造园、绘画、宴客之余都在做杂志。

与叶放结缘的2田6年,就是因为一本杂志。

那本杂志叫《华乐》,如果只是单纯从做杂志的角度出发,可以说这是至今为止所见过仍然无法逾越的一个高峰。因为当时的初衷是受日本大文化杂志《和乐》吸引,这是一本让杂志爱好者非常疯魔的一本典范,里面艺术大家云集,随便一个扫图员都是艺术圈里赫赫有名的大师级艺术家。《华乐》的目标也是想做《和乐》这样一本极致艺术的杂志,却又与生活息息相关。艺术总监为大名鼎鼎的白井胜也,是当时日本动漫界著名的出版集团小学馆掌门人。正因为如此他将一脉相承的日式美学和中式美学做了很好的嫁接;主编陈新,也是个雅到骨子里的时尚人士;视觉总监颜回也是位书法爱好者,所以每期的大专题所有标题都是他的手写体。因为与这样的团队相知相惜,所以集结了大批热爱杂志的外围工作者。

笔者与叶放当时刚好都处于这样的外围。第二卷(第二期)上就见到叶放的南石皮记以及,印5年的一次家宴,他把白先勇的班子请来,在园子里演出了袖珍版的实景昆曲《牡丹亭》。这些年昆曲开始红火,与叶放的对苏州文化的推广不无关系。至少翻开杂志的那一刻,心上已经被画上了个半深不浅的记号,而且很神奇地竟然没有被光阴磨蚀。

从最初的开始创刊,叶放就是全情参与,投入了非常大的心血。尤其是在总体视觉的策划上,都会看到他求精求雅的痕迹。昂贵的日本超感纸用于印刷,还原古籍的竖排版本,从视觉到触觉上都充满了高级感。每一期专题都是用一个词牌名来进行归纳。其中在第三卷(第三期),封面字体自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主图是吴昌硕的岁时清供图轴,汪浩的静物摄影嵌入清供图轴画面进行有机结合。版权页上有叶放写的小序,介绍如何对封面的清供图进行欣赏。尽管《华乐》因为某些原因夭折而令人惋惜,但是作为对做杂志有执念的人而言,有此经历,也是一件人生的幸事。

之后,叶放在各种跨界里从没有放弃过杂志。很多杂志都向他投去橄榄枝,请他前往指导。其中《文人空间》对他做杂志而言算是很重要的里程碑。于2014年5月首次面向读者发售,就引起很大反响。除叶放之外,夏铸九、钱轶士、卢伟业、许江、顾炫、施远、俞丰、沈也、庞喜、陈无忌、吴清、高捷、王森、邹自力、段勇等这一连串的名字无一例外都是文化各界的大IP。《文人空间》让中国文人的风雅生活完全呈现在大众眼前,也可谓迈出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第一步。

杂志一经面世,就获得了大批读者的青睐,更引起不少名家倾情投入到后续内容的打造当中,这使得第二本品质得到全面升级,并填补传统文人生活经典中的一项研究空白。小小一本杂志聚拢了大批优质的美学生活空间,带领读者走进一个个极具文人气息的空间妙境,让自己的心灵游走并安置其间,并且于無声处的沉浸中最终实现自己的雅韵生活。其后还派生出了《中国书房》杂志。

在聊到纸媒前景时,叶放说,好作品最终会被承认,《文人空间》发行量能够破万就很说明问题。

宴底雅色

与叶放的几次碰面里,好像都与“吃”有关。第一次真正碰面在宝龙美术馆的开馆夜宴上;准备为赴云顶之约出发时,他就在最爱吃的平江食府;听他和台湾《汉声》杂志主编黄永松那场活色生香的讲座,《水八仙》《大闸蟹》两本书可以通过讲就能够听得人日水四溢。叶放讲秃黄油,讲雪花蟹斗上那一层蛋清的保温功效,就可以看出钟鸣鼎食的贵族家宴中所藏的智慧。富贵三代才知饮食,真正懂吃的不仅仅要吃出个中妙处,而且吃出学术高度,吃出文化趣味来。

著名的兰亭雅集有曲水流觞,说明雅集如果无宴就少了凝聚力。

叶放说:“中国历史上文人跟餐饮的关系特别渊源深厚,我们在面对古人的食谱时,是面对沉甸甸的传统。我们今天通过文会宴把它记录下来,便成了餐饮历史传承重要的依据,也会多很多品位、趣味和敬畏。”

苏州为文脉昌隆之地,作为状元之后的叶氏家族自然也是食不厌精的“长物爱好者”。从小家中便有两个家厨,家族中最大的乐趣就是点菜,食材取自时令,口感当属健康。每到大宴,均是提前定制好的菜单,从口味到菜式极为讲究。从典籍中搜寻传奇美食,是他的一大爱好,甚至不计代价追求每个细节完美。譬如他研究《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在大观园尝的菜叫“茄鲞”(xiang),叶放说,是我跟大厨玩出来的。

叶放家的客厅里插放着很多红色的纸扇子,乍一看,以为是摆设,其实是雅集家宴的菜谱。这位极品吃货曾经还干过一件很疯狂的事,与台湾建筑师登琨艳合伙,花25万元买下了一条太湖上的五桅老船。在这样的环境里,典型的古典船菜被复活了,叶放的朋友们倒是有日福了。

所以在《舌尖上的中国3》中,片子被人垢病,但叶放的“文会宴”却火了。大众由此知晓了文人和“文人菜”之间的亲密关系。

园中雅心

踏入园子那一刻,便有山川重峦叠嶂,更有流水蜿蜒曲折,风微细,日光竟然微凉,有花架藤蔓轻轻摇曳之声,间中隐隐传来一两声鸟鸣……就在这样一方小天地里,却突然读懂了张岱的万古寂寥。

而此刻,一个文字控竟然发现另外一个文字控藏在林泉造境中的文字游戏童叶庚的《纨扇诗》。

此诗的字面就是一张纨扇图,读法却是非常奇特。自扇顶“微风”起,逆时针旋读至“花”然后向下至扇柄“纨”止。回读得第二首。可得诗:

微风引榻夏生寒,晚阁妆成巧合欢。

挥手素萤飞点点,隔纱凉月影团团。

肥添雪腕香笼袖,瘦掩花容倦倚阑。

衣葛冷裁新样别,飞云片薄剪罗纨。

配以眼前的美景读下来会觉得每一字均考究,每一句均考究。真真让人齿颊生香,心如雪融。这也许就是人们为什么认为南石皮记是古典九大园林之后第十座的真正原因吧。

曾经问过叶放:“园林作为最有宇宙观的建筑,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什么?”叶放回答,“人”。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产生不同的关照。自然是一千个哈姆雷特来读园子,于是就有了一千个南石皮记。天地苍茫,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诗意栖息地。

对中国人来说,园林就是一个集中体现诗意的地方。它一开始追求的是“蓬莱仙境”——神仙住的地方,秦始皇也没找到,是幻象;后来这追求有了新高潮—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也是不真实的,他写得很真切,但你永远找不到,现在我们仍然在寻找,那是个梦。然后到了宋徽宗时,这位心思和才思天下第一的皇帝发明了极乐的享受用人工的方法,在人间营造诗意仙境园林。园林讲究诗情画意,其实就是把人对美好生活的一切想象都投射其中。人天性对着自然的山水有着迷恋,但这种迷恋又带着强烈的主观性。

或许,换句话说,只有园林才足以承载起人类连自己都发现不了的幻觉。

叶放认为,诗词话本里常出现的花好月圆、桃红柳绿,这些小美好、小情趣不是真正的诗意,那是把它看浅薄了。诗意生活的一个关键在于“关爱”。对万物有没有爱,这很重要,它最怕的是麻木和无感。同时,诗意也需要激荡,那些看上去很繁忙却没有内容的人和事就很难有雅生活。所以我们这个时代对待诗意更需审慎,它应是人间百味,要触及灵魂。

他认为当下的生存环境其实并不好,周遭都是水泥丛林,速度很快,人跟人、人跟自然的连接好像少了。同时很多生活上的追求也被减掉,变成只剩最基本要求的状态,没有了审美,也就没有了诗意,生活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其实借物可以寓志,但现代人恰恰只关注了物的本身,而没有关注物承载的道,那我们托这个物表达出来的诗意肯定会存在当下社会在价值观上的偏差。

他即将新造的园子就在香港。面積小,真正的螺丝壳里做道场,但背靠一座自然的山,这给了他很多灵感。崇尚魏晋风骨的他总是借着造园,通过与自然相融,来实现对人性的解放与洞察力,实现对内心追求“真我”的步步完善。

所以这一切与金钱的关系不大,关键是用心。

在叶放心里,用心最好的典范就是沈三白和芸娘。他们的生活不富裕,后期甚至称得上清贫,但对诗意的追求一点都没缺失。譬如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详细记录的碗莲,每个步骤都很讲究,但又都是平常之物,结果成为千古风雅。

他很透彻地看到在现代貌似很多选择的表象下,是选择的苍白贫乏,更缺乏相融的通道。想象出诗意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对每个个体的忠告是:在看似好的环境中尽量活得不同,而在恶劣的环境中尽量活得自在。

就为了这一份不同与自在,叶放将会把中国文人最传统的“花市雅集”带到英国的高等学府里。他的花市雅集名声在外,除了恢复古老的堂会,把白先勇的团队请进园子唱了《牡丹亭》外,苏州评弹也常是他的座上宾,用宋代官话念一段道白……他努力让中国式的雅生活能够达到一种极致,并且要有可持续性。

之所以选择英国,也是因为都有诗酒花茶这样相似的文化背景,可以来一次美学散步。

叶放说,中国流行千年的“隐逸文化”并不是简单地逃避,而是以逸求乐,这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

猜你喜欢
雅集文人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好玩不过雅集
第三回 文人气质一脉香
雅集,一门“复古”的时尚社交
辟雍雅集·“大美寻源——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展”选登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