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戏剧语言的“重机趣”理论

2018-09-21 05:30牛二团
戏剧之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李渔

牛二团

【摘 要】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构成戏剧众多的艺术因素中,语言是剧作家用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最基本的材料和媒介,因此语言问题是我国古代戏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也用了相当多的篇幅介绍了他对戏剧语言问题的看法。其中李渔的“重机趣”理论被现在很多人所重视并不断研究。“重机趣”要求戏剧语言要有生机、趣味,要贴近生活,发现生活的乐趣,同时李渔也提出了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靠自己的性情和天赋,同时也可以通过多读书,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相融合,真正理解知识,理解戏剧,理解生活。

【关键词】李渔;戏剧语言;重机趣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9-0048-01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字谪凡,号笠翁,又号湖上笠翁,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李渔幼年家境富裕,但经历战乱和科举落榜,从此便放弃仕途,开始以写作、导演戏剧为生。

李渔的戏剧语言论在我国古代戏剧理论史上具有独创性的地位,他提出的戏剧语言的重机趣特点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李渔对“机趣”的解释是:“‘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 “机”字是传奇的精神,“趣”字是传奇的风致,没有了这两样,传奇作品就如同泥人土马,虽然有形却毫无生气。也就是文章要没有道学气与书卷气,应当将圣人之道寓于狂放,将悲苦寓于欢笑,生活有时困苦,但也要在里面寻找乐趣,乐观生活。不能全讲掉书袋的话,语言浅显但也不能肤浅,要深入浅出,不能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故作深奥。李渔还举了王阳明的例子来说明他的机趣。“阳明登坛讲学,反复辨说‘良知二字,一愚人讯之曰:请问‘良知这件东西是黑的还是白的。阳明曰:也不白,也不黑,只是一点带赤的,便是良知了。”李渔赞赏王阳明的说法,认为如果都是王阳明的这种填词之法,那么悲欢离合、嬉笑怒骂就没有一处不带着机趣了。

為什么李渔在这里要强调“机趣”呢?这与李渔自身的性格和当时的环境有关,同时也是李渔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李渔豪放不羁,不以宋明理学为原则,并不在意社会的主流意识。他非常看重自己的职业,不满意当时人们对戏剧小说的鄙夷态度。“施耐庵之《水浒》,王实甫之《西厢》,世人尽作戏文小说看,金圣叹特标其名曰‘五才子书‘六才子书者,其意何居?盖愤天下之小视其道,不知为古今来绝大文章,故作此等惊人语以标其目。”李渔在生活上也较开放,没有因为自己地位的低下而屈从于权势,相反,他广交朋友,结识名门权贵,但并没有阿谀奉承,能够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当时的文人学士是在酒足饭饱之后从事戏曲创作的,而元代戏曲家大多是一些流落民间的下层知识分子和民间艺人,他们把为演员编撰剧本当作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在编撰剧本时,首先考虑的是剧本能否上演,观众能否听懂,语言是否有趣。而当时的观众又多是文化水平低的下层劳动人民,故戏曲家主要是考虑他们的诉求。“故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因此戏文要有机趣,是街头巷议的语言,不仅要浅显,还要有趣,能够吸引观众,符合观众的日常语言和生活。

对于“机趣”的由来,李渔认为“填词种子,要在性中带来,性中无此,做杀不佳。”填词发端于作者的性情,性情中没有机趣的种子,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好作品的。凡是诗文书画、饮酒下棋,以及各种工匠技艺,没有一项不需要天赋的。这里的天赋不是现今我们所理解的从出生时就带有的天赋,而是一种性格,一种习惯,是能够培养的,需要去真正学习,真正喜欢。那么应该学习些什么呢?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多次谈到了读书。他很在意戏剧家自身的文化修养,认为只有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创作出好的戏剧作品。“至于形之笔端,落于纸上,则宜洗涤殆尽。”等到要真正落笔的时候就应该洗尽铅华,把这些都过滤掉。这就是在浅处体现真文章,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书。这样的造诣不是可以言传的,只能多读书,好好吸收,慢慢消化。

另外,李渔还强调写文章贵在专一。“作文之事,贵在专一。”写作文章贵在专一,专一就能生巧。“百工居肆”指的就是专一才能成事;“众楚群咻”指的就是散漫带来干扰。“思想专一”是文章有机趣的关键,对于文章的逻辑和感情表达都有重要的影响。

李渔的“重机趣”主张明确提出戏剧语言要生机有趣,他提出的“重机趣”主张是对元曲的继承和发展,他将书面文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要求戏剧作家将书上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体现文学,在文学中体现生活,这样的作品才能具有生活性和文学性,才能被历史所保留。他对“机趣”美学内涵和要求的深刻解释,使得“机趣”这一概念更加明确,也更加有利于后人对戏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杜书瀛.论李渔的戏剧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李渔.闲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辛敏雅.闲情偶寄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猜你喜欢
李渔
音乐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探微——兼读李渔《窥词管见》有感
音乐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探微——兼读李渔《窥词管见》有感
音乐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探微——兼读李渔《窥词管见》有感
音乐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探微——兼读李渔《窥词管见》有感
SOLES OF WIT
李渔的养生之道
回忆之城,泪雨之城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嗜好可当药
李渔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