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助力国家课程校本化

2018-09-21 11:11王蕊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本化学案导学

王蕊

[摘 要]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对于高中政治课而言,国家课程校本化就是一种能够让学生理解政治内容,形成政治思维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师可依据学案导学的性质,从引用资料,凸显引导性;自主探究,突出领悟性;小组交流,强化思想性;多元反思,要有评价性四个方面入手,意在助力国家课程校本化。

[关键词] 学案导学;国家课程;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41-02

学案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形成的教学上的方案。我们可以利用学案的特点,对其进行创新编制,让学生通过学案就能够了解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一、引用资料,凸显引导性

在实际的学案设计中要注意学生思路的连贯性,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学案的引导中。在引导学生之前,我们可以立足于国家课程的基本内容,引用一些课外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够随着学案的引导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从情境中加深对新接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给学生增加课外知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的覆盖面。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价值与价值观”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充分理解,我在学案中插入几组案例,包括古含中外一些事件和人物的做法,用这些案例为学生创设了正确的价值观情境。在学生认真观看和思考案例后,我顺势而导,在学案中设计出了引导学生思路的问题:“大家来谈一谈你理解的正确的价值观是怎样的。”用这样一个问题,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他们的思维便很自然地随着学案的思路发展。随着学案中知识点的不断深入,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链条。通过这样的方式,课外资料有效地融入学案之中,教师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坡度的设置,从而凸显出了学案的引导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资料的引用虽然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但我们也要在学案中表明教学的主题和目的,使学生在明确课程目标的情况下,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联系。而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度引用资料,不能越俎代庖,扰乱学生的思路。

二、自主探究,突出领悟性

用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学案导学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色。我们通常都用口头表达的形式在课堂上向学生发起探究活动,布置一些探究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而在学案导学的模式下,我们可以发挥学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产生自主探究的想法。如设计一些探究主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主探究,以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

比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百舸争流的思想”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中,对于第二部分内容,在学案中,我添加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特征以及表现”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互关系以及具体表现”为主题,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确定探究主题,在查阅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相应的主题进行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根据探究的结果对知识点进行正确理解。

采用学案导学模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领悟能力。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做“甩手掌柜”,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与学生及时交流,听取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探究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适时引导,突出学生的自主领悟性。

三、小组交流,强化思想性

学案导学的重点在于“导”,而我们不能把这个“导”狭隘地理解成“引导学习”,要将其灵活拓展,“引导探究”“引导讨论”“引导辩论”“引导感悟”等都可以作为学案导学的重要形式。面对一些重点内容,我们可以在学案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针对这些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共同分析,逐渐强化逻辑思维,让课本内容真正融入学生的思想之中,强化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思想性。

比如,讲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部分内容时,针对时代精神,我在学案中融入了几个小故事,以加深学生对时代精神的理解。然后,我将“时代之魂”这个话题引入学案中,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讨论两个话题:“我们现在的时代精神与中华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时代精神与时代之魂是否同一个概念,针对其中一个是怎样理解的?”学生需对讨论的内容进行了解、分析,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过程对于高中生政治思维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正面来观察和分析,也要从反面来审视,从而真正地了解“时代精神”的实质内涵。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在学案中进行体现,从而灵活具体地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时,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问或者由知识点而产生的疑问表达出来,共同分析,这个过程既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相互间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在国家课程推广和实施的过程中,小组交流往往能让课程更加地“亲近”学生,更好地塑造学生的思想。

四、多元反思,要有评价性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推进过程中,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反思空间。通过学案这个载体,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过程以及出现的疑问进行深刻反思,这是学案导学的一个难点。现在的学生对于反思往往只停留于表面,我们可以通过学案提出反思的关键点,提醒学生注意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学生“悟”和“研”的過程进行有效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

比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实现人生的价值”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我在具体的学案设计中,加入了几个价值判断方面的小故事,然后对学案内容进行拓展,引用当前发生的热点,引导学生对“天才少年是否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美称”进行观点阐述。在学生完成这个环节的任务后,我引导学生对这节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在学案中设计了“对课程知识,我的理解程度如何?”“在理解的过程中,有哪些是我自己分析出来的?有哪些是需要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的?”“对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如何评价?”等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知识点进行反思,并通过实际的学案设计,凸显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评价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依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反思,而我们对学生的反思成果要在学案中有一定的体现,以此来体现学案的评价性。

学案导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导”来引课和设境,为学生铺设一条小路,让学生沿着小路自主探寻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和发挥,自主产生疑问,进而助力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钻研学案导学的具体方式,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总结出更加适合学生的学案导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廷贞.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2] 农浩.学案导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探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3] 张福全.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2(21).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校本化学案导学
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校本化”使用
职高数学教学中设计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初探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学案导学”之我见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
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本化视角下初中“阳光体育”的探索与实践